第三天,李隆基诏百官集于朝堂,他令高力士将潼关失守的情况通报了,百官都惶遽流涕,不知如何应对,只是唯唯诺诺,没有主意。
崔光远,边令城这时站出来指责杨国忠,说安禄山造反本来就是被杨国忠给逼的,口号就是诛杀杨国忠,现在国相又强令哥舒翰出关作战,失了潼关,身为宰相的杨国忠难咎其责,自然成了众矢之的;
杨国忠不想背负骂名,就在朝堂上失态的对李隆基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臣子们十年来一直在向陛下报告安禄山反状,但陛下始终不信,如今安禄山果真反了,建立燕国,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马上就要杀到长安,这不是我的过错”
杨国忠这番话,把责任都推到了皇帝那里,李隆基无语,只的对众臣说道:“安禄山称帝,反心已露,非宰相过错!”早朝结束后,安禄山将要杀到长安的消息就传开了,百姓十分恐惧,四散奔逃,市井萧条,
李隆基那里好意思下定幸蜀的决心,这一走就是失宗庙社稷,他就成了大唐的罪人,后人该如何评价?千古骂名恐怕都要背上了。自己想传位,被杨国忠阻止,想找个杨国忠背锅一下,杨国忠推辞,杀了杨国忠,自己入蜀还的多靠靠这位剑南节度使,现在叛军眼看就要杀到长安城了,时间紧迫,来不及容自己多想,杨国忠也是万分焦急,顾不得那么多了,直接就让红夫人告知杨贵妃带上韩国夫人和虢国夫人入宫,劝说李隆基幸蜀。在不走就来不及了;
次日上朝,高力士清点到朝堂的官员只有十分之一二,冯神威跑到内宫附耳对李隆基道:“李德福兵败;叛军快到了”,李隆基赶到勤政楼下制说要御驾亲征,但所有人都不相信,此时连保卫长安的兵力都没有,皇帝要带着哪里的兵马亲征?事实也确实如此,李隆基做出御驾亲征的姿态,只是想让已经人心惶惶的长安城稳定下来,无奈没有多少人相信,他入蜀决心已定。
李隆基迅速任命京兆尹魏方进为御史大夫兼置顿使(置顿使掌管皇帝出行时的食宿事务),京兆少尹崔光远升任京兆尹,留守长安,先前在潼关监军的宦官边令诚掌管宫闱钥匙,李隆基不愿让外人知道自己打算入蜀,对外宣称是剑南节度大使颍王李璬要赴镇,命令剑南准备迎接,
当天李隆基移驾大明宫,到了晚上,命令龙武大将军陈玄礼集结禁军将士,大加犒赏,挑选九百多匹良马,外面都不知道李隆基的举动,第二天黎明,李隆基带着杨贵妃姐妹、宫中皇子、妃嫔、公主,皇孙、宰相杨国忠、韦见素、御史大夫魏方进、陈玄礼以及亲信宦官、宫女出延秋门离开长安,这一走甚是匆忙,连宫外的公主,皇孙都顾不上了,
李隆基路过左藏大盈库时,杨国忠请将国库焚毁,不要留给安禄山一分一厘,李隆基愀然阻止,说道:“叛军到长安如果不能得到财物,肯定会对百姓横征暴敛,不如把国库留给叛军吧,这样长安百姓也就避免被收刮了”,其实李隆基心里想的是,燃烧府库是给敌人报信,让叛军知道自己跑路了,增加自己脱困的风险系数,第二:留下金银宝帛也是为了阻止叛军继续追击自己,拖延叛军追击的时间;李隆基真是洞穿人性的高手;
天亮以后,愚钝的官员还来上朝,宫门外一切如常,还能听到旁边巨大漏壶滴水的声音,护卫的禁军依然立仗整齐,等宫门开启后,就见大量宫女如无头苍蝇一样乱窜,黄红蓝在杨贵妃第一时间出逃的时候就来到梅庭,叫上梅妃准备前去逃难,但此时梅妃犹如被囚禁一样,宫女早已逃散,黄红蓝废了好大劲才打开梅庭之门,梅妃一身道服,看见黄红蓝进来,问发生什么事,黄红蓝才说安禄山反叛,即将攻进长安城,自己是来带她逃难的;
梅妃心中湫然,盛夏的气浪让她两鬓出汗,往哪里逃?,去追李隆基,怕是杨贵妃不容,黄红蓝也顾不上那么多了,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就要带着梅妃出走,没想到案几从旁跳了出来,扯着黄红蓝的衣袖,大声呼喊,这时边令城带着少数宦官,手拿大棒,正在击杀混入内宫抢劫的百姓和官员,维持皇宫的秩序,见到案几蹦跳不已,被气恼的黄红蓝狂踹不止,
边令城喝止了两人胡闹,派人将梅妃安顿下去,要说这案几怎么不随李隆基出逃,他的身份本来就是流火蜉蝣安排在李隆基身边的人,现见长安大乱,大唐将覆,自己做为大燕的功臣,难道还跑去陪葬嘛,
再说“案几”自己虽然身材矮小,但还是个正常人,还要封官娶妻,他对黄红蓝垂涎已久,这次乘此机会暗中跟踪黄红蓝,就是为了拿下黄红蓝,边令城喝令案几看好梅妃及黄红蓝,自己赶紧去找新上任的京兆尹崔光远商量对策,
现在皇帝跑了,自己和崔光远被遗弃长安,也要为自己活命考虑考虑,这时崔光远已经派人守卫京城的衙门官署;见那些贼民骑着驴去左藏大盈库抢东西,半路遇到边令城赶来,两人见大盈库起火,浓烟滚滚,赶紧带人朝府库赶,一路杀了十几个强盗;见火势较大,赶紧派人救火,还好灭火及时,两人下令稳定城内及宫内局势;
城外远在潼关的叛军见长安城中起火,知道长安已乱,请求立即攻入长安,崔乾佑,田乾真,孙孝哲,张通儒,安忠志,高尚等人均上奏安禄山请求立即入兵长安,但安禄山不知脑袋中的那根筋被驴踢了,见破了潼关,就按照术士将领张休的建议,在东都洛阳为李隆基寻找王邸,寓意燕王之仁,李隆基翘首以待,要禅位于他,
安禄山也不想想,李隆基自登基后就没有再临幸过东都,这么有自尊的皇帝,怎么可能不守国门,但他们也没料到,李隆基竟然会丢了社稷和宗庙,撒腿就跑,崔乾祐兵马被安禄山遣李史鱼留潼关十余日,后来安禄山经阿史那承庆劝说,稍微醒悟了一下,乃遣孙孝哲将兵入长安,
孙孝哲一到城下,崔光远就命令打开城门迎接,因先前崔光远暗中派自己的儿子崔汪奉表投降安禄山,故安禄山依旧任命崔光远为京兆尹,只不过是大燕国的京兆尹,其次安禄山大肆封赏,以张通儒为西京留守,安守忠带兵屯苑中,以镇关中,安禄山让自己的干儿子孙孝哲监关中诸将,
孙孝哲因长期看不起严庄这等文人,又常与严庄争权夺利,安禄山为避免矛盾激化,就将孙孝哲放到长安,孙孝哲豪侈,果于杀戮,连自己人都畏惧他,他纵兵在长安城中大肆抢掠,边令城也吓得献出宫中钥匙自保,留在长安的大唐官员被安禄山下令收捕,陈希烈与张均、张垍以晚年失去李隆基恩宠,怨恨李隆基,皆降于大燕。
安禄山以陈希烈、张垍为相,其他大唐官员皆授伪官。连没来得及逃出去的高适,杜甫,王维等文士都被迫接受伪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