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一封密信出现在袁术手中。
“主公,董贼麾下大将李傕派了使者前来,说是愿意带着汉献帝向我们投降。
此时不宜声张,否则汉献帝便不入主公之手也。
此事末将无法定夺,请主公尽快回复。”
看完密信,袁术眼中闪烁着精光。
各路诸侯听从陈风的命令前来追杀董卓,最大的原因便是因为汉献帝。
从弘农王刘辩死后,汉室皇族便只剩下汉献帝了。
若是能将汉献帝掌控在手中,便可在名义上号令天下。
董卓若不是做的太过分,也不会遭受诸侯联军的围攻。
他自信,若是汉献帝在自己手中,运用得肯定比董卓好。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来此的每个诸侯都想做,并且正在努力去达成的目的。
袁术没有多想,并同意暗中接受李傕的投降,先将汉献帝掌握在手中再说。
到时候,即便其他诸侯发现,有汉献帝在手,谁能奈我何?
想到此处,袁术立即给纪灵回信。
与此同时,陈风已经攀上了城墙,神风战戟挥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城墙上的弓箭手和床弩操控手尽皆斩杀。
然后一路杀下城墙,劈碎了城门,重新杀出城外,于金甲神风骑汇合。
西凉铁骑尽管悍不畏死,但在失去了董卓和李儒的后续命令之后,士气也逐渐跌落,很快便被杀得狼狈逃窜。
西凉铁骑多是由羌人组成,陈风曾怀疑西凉羌人作乱,或许也跟董卓有关。
对待异族,陈风从来都是斩尽杀绝,西凉铁骑中所有的羌人骑兵全都被斩杀殆尽。
曹操等各诸侯早已看的目瞪口呆,如此攻城,简直前所未闻,前所未见。
普天之下,只有冠军侯有这个实力和胆量完成这样的壮举。
城门已破,各诸侯便可长驱直入,只要其他三大城门守住,董卓将无处可逃。
刚要带领大军入城,忽然一名骑兵从南门绕过来,对袁术急声道:“主公,李傕,郭汜出城投降我军,然在临近之时,突然发动攻击。我等猝不及防,已让他们突围而去。”
“什么?”
袁术脸色一沉,该死的李傕郭汜,居然敢诈降。
陈风看了袁术一眼,对那骑兵道:“你确定只有李傕和郭汜,没有看到董卓,李儒或者协皇子?”
他称呼汉献帝为协皇子,显然依旧不承认他的天子之位。
那骑兵恭敬地道:“禀盟主,并未看见董卓,李儒和天子。”
也就是说董卓和天子还在蓝田县城?
各诸侯眼冒精光,如今城门一破,还等什么呢?
“冲,杀进城去。”
各诸侯再也不顾陈风这个盟主,各自带着亲卫杀入城中,打开其他城门,放大军入城。
陈风眯了眯眼,并未阻止,但也没有带军入城。
李傕和郭汜诈降突围而去,为何董卓和刘协不走?
是他们不想走,还是已经混在李傕和郭汜军中离去?
曹操,袁绍,公孙瓒和孙坚也没有入城,他们都不是傻子,隐约察觉到其中有蹊跷。
刘备是跟随公孙瓒而来,公孙瓒没有动,他自然也不会入城。
各诸侯的后续大军,也在这个时候姗姗来迟。
“盟主,要不要追击李傕和郭汜?”
曹操询问道。他也不太确定董卓和天子是不是混在了李傕和郭汜军中,还是另有阴谋,因此想问问陈风的意见。
陈风刚要说话,忽然蓝田县城火光冲天,片刻间便燃烧起熊熊大火。
曹操等人脸色顿时大变,焚城?
城中还有大汉百姓,董卓怎么敢?
“先救火吧。”
陈风沉声道,若城中无百姓,陈风不回去理会这场大火。
但城中,还有汉人百姓,他岂能坐视不理。
好在诸侯联军都来齐了,其他诸侯的军队得知主公在城中,根本不用陈风命令便主动开始救火行动。
在百万大军的努力下,蓝田县城大火终究被扑灭了。
陈风带着大军入城,满地都是被烧伤或者烧死的军队以及百姓。
索性救火及时,蓝田县城的百姓才没有被烧光。
一路走来,陈风让人去将简单救治一下那些受伤的百姓,受伤的其他诸侯的军队,自然由各自的军队去救治。
至于董卓军队中受伤的士兵,暂时没有去管。
陈风一路走向太守府,在这里见到了狼狈不堪的各诸侯,竟然奇迹般地都没有被烧死。
只是,他们的脸色都非常的难看。
在他们面前,董卓和李儒已经死透了,身上没有伤口,嘴唇发紫,应该是服毒自杀。
“死了,都死了。”
袁术沉声说道,“天子,和朝廷百官,全都被杀死了。”
“这个疯子。”
河内太守王匡一脚踢在董卓身上,临死前居然还要疯狂一把,将汉献帝和百官全都杀死了。
曹操等人俱都脸色一沉,费了这么大劲,就得到一个死天子?
陈风脸色倒是比较平静,挟天子以令诸侯固然不错,但对以后称帝,会有些阻碍。
历史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处处可占据大义,故而不敢称帝。
否则,他所谓的大义便不复存在,辛苦打下的曹魏江山也可能会瞬息间土崩瓦解。
如今,汉室灭亡了,谁都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平竞争。
只是如此一来,这个天下将变得更加混乱了。
陈风微微叹了口气,他也没想到董卓会如此的疯狂。
真的是不求名流千古,也要遗臭万年啊。
按照他的猜测,董卓,不,应该是李儒的计划,必定是将自己的部队,连同所有诸侯全部烧死。
只可惜,李傕和郭汜不想死,诈降突围了。
不,应该不止李傕和郭汜。
凭他们的脑子,根本想不出用天子来诈降突围。
一定是他,贾诩贾文和。
陈风目光微眯,他记得这个时候的贾诩就在董卓军中,只是并未为董卓效力而已。
以这老狐狸的智谋,看出李儒的计策,唆使李傕和郭汜诈降突围简直轻而易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