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李国文说三国演义.中,萧萧故垒 > 默认卷(ZC) “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

默认卷(ZC) “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

第七十一回(上):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法正对刘备来说,是个仅次于诸葛亮、庞统的重要谋士,蜀得益州,很大程度上是法正起了作用。备得汉中,又是他看到曹操降张鲁后不急于图巴、蜀,认为“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便力主刘备率部自阳平南渡沔水,与魏军决战。结果,夏侯授首,大获全胜;尤被他料中的,是许都在年底年初果然发生街头暴动。曹操很窝火,他不相信刘备有此卓识,认准背后有高人指点。后来才弄清楚这个韬略机算胜人一筹的是法正。只是可惜法正英才早逝,未能一直辅佐刘备。后来关、张死,刘备复仇之战在白帝城惨败,诸葛亮叹息,要是法正在,他会阻止刘备任性蛮干的。“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汉中到手,刘备,这个吃了一辈子败仗的人,得以扬眉吐气。无论如何,这是他亲手指挥的一场漂亮仗。所谓漂亮,是以其战果丰硕而论,一、诛曹营心腹大将夏侯渊;二、得益州北部屏障汉中郡。对曹操来说,失夏侯渊比丢汉中地更让他疼痛,“渊与操有兄弟之亲情也”,更何况那是他的股肱之臣啊!

法正是位奇才,有远见,善谋略,从他夺天荡山开始,老黄忠先杀夏侯渊,再夺定军山,从而取得汉中。以至曹操劳师亲征,而刘备居然应而不战,相当沉得住气,扼险而守,曹操奉陪不起,不得不引军还。嗣后,刘备为汉中王……曹操认为,如此一气呵成,乃大手笔所为,他看不起只能小打小闹的刘备,这一切,“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后来,他才知道这个操盘手,就是法正。据《华阳国志》,曹操为之叹息:“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网罗天下英雄的曹操,竟未得法正,所以感到遗憾。可见曹操对其评价之高。

这就是《资治通鉴》汉纪六十所写:“法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必可克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正亦从行。”曹操并不害怕失败,但很害怕按照人家预设的程序失败,这个韬略机算胜人一筹的法正,颇令曹操敬畏。陈寿在《三国志》里,称他“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并比之曹操手下出色的谋士程昱和郭嘉。

夏侯渊的副手张郃,曾经警告过他,黄忠谋勇兼务,不可小觑。在沙场上厮杀多年的有志将领,无不悉心搜集对手的资讯,夏侯渊不以为然,笑其老迈,殊不知,有的人老了,真不行,只不过是装行,有的人老了,还真行,你不佩服不行。黄忠虽老,法正年轻,“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如果没有曹操给夏侯渊的亲笔鼓励信,“吾今屯大军于南郑,欲观卿之妙才,勿辱二字可也”,“为人轻躁,恃勇少谋”的夏侯渊,本应听张郃的话,按兵不动,坐等曹操援兵,但是,曹操来了兴致,给他的这封信,却成为一道催命符。头脑简单者,往往经不起鼓惑,智商低下者,尤其受不了煽动,夏侯渊急于邀功,表现“妙才”,遂力主出战,张郃再三阻拦,“不可出战,战则有失”,不听。而黄忠和法正,先拿下定军山对面的一座高峰,居高临下,得以一窥曹营虚实,然后,夏侯渊出战,死于黄忠刀下,定军山也落入蜀军之手。

《定军山》也是一出有名的京剧。为谭派经典剧目。据《中国电影史》,1905年,由任庆泰执导的一部纪录片京剧《定军山》,为谭鑫培主演,在北京前门的丰泰照相馆诞生,是为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