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甚至在全世界,一部小说,能将其中一个人物塑造成万民心目中的一位尊神者,敬仰之,供奉之,祭祀之,膜拜之,只有这部《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要说文学的功能,影响最大,反应最佳,社会效果最强烈者,莫过于此了。近二三百年间,中国人(包括海外华裔)信关帝、关圣、关公菩萨者,几乎与崇敬孔夫子的人数等量。凡有文庙的地方,差不多都有一座关帝庙。而一般人家的神龛上,供奉孔夫子的,远远没有供奉关羽的多。这种被万民景仰的程度,真使那些生前恨不能成为上帝、死后便被人努力忘记者在九泉下难以瞑目的。十几年前,我到沙头角,看到那里每间店铺中,都供着关公菩萨,红烛高烧,香烟缭绕,很有新鲜感。近些年来,大陆地区,由南而北,关云长和他的青龙偃月刀,逐渐走进千家万户,也就不足为奇了。如今,很多城镇还建起关帝庙,香火鼎盛;饭店酒楼,一进门,必有关羽和周仓、关平的立像,驱邪降魔。《三国演义》这部小说,能造出一位神明来,文学的力量确实不能低估。据《三国志》这部官方的史书,关羽只能算是一员虎将,与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并列。并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从这段评价看,有万人之敌的绝对肯定的一面,有报效曹公的并不值得赞扬的一面,也有刚而自矜的明显是缺点的一面。就其战绩、政绩来看,也不能说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荆州之失,导致蜀国的败弱,他是不能辞其咎的。所以,他连一个超凡的人都说不上,然而他却成了神,这里面,有很值得研究的中国人的造神现象。人们为什么信神?主要是不信自己。为什么不信自己?是由于自己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为什么自己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因为在长期封建统治下的中国老百姓,实际上并未摆脱奴隶制度那种人身依附的层层契约关系,和绝无人身安全可言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极权专制制度。不知何罪?全家藉没入官,财产充公,妻子儿女,罚往宁古塔给披发人为奴。了然不知,被株连九族之内,送上法场,枭首示众。在“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的凄惶状态下,无可求助的中国人,不仰赖于神祗的佑护,焉有他法?于是关羽就成了这种民众自己创造出来的神,要比统治者或个人迷信或造神运动所强加给老百姓的神,生命力要长远得多。为什么关羽成神?一,因为他是万人之敌,是仁义之师,是必胜之将,老百姓深知对付万恶的作威作福的统治者,还是青龙偃月刀最为管用。降魔压邪,扶善反恶,需要关羽这样有力量的神。二,在中国人的神鬼文化中,关羽是最具有人间色彩的神。他是“义”的化身,这个“义”,在老百姓心目中,更多的是江湖义气的“义”。施之以恩,报之以德,款之以情,还之以义,这“义”,正是那些毫无安全感的小民们所期求的相互之间的盟契基础。三,而且关羽的“义”,与正义、大义,不完全是同一范畴的概念。是以自身的价值观,利害观为标准的。无论你是谁,刘备也好,曹操也好,只要一片真心,以诚相待过我,那你在危急中,我必能拔刀相助,豁出身家性命,虽万死而不辞来回报。这也正是人们不敬别的神独敬关羽的缘故。关羽之能从小说中跳出来成老百姓的神,正是小说里充分描写了这种义薄云天的形象,符合了老百姓无援求助的心理,便奉若神明。另外,关羽的忠诚信义、不事二主,也符合历代统治者驾驭臣民的需要,于是封号“汉寿”的“亭侯”,成了“汉”的“寿亭侯”,后来的皇帝又谥号“壮穆”等等,这样,关羽便成了中国人最普遍信仰的神。由此,也可以了解《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永盛不衰的生命力的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