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练,便是一个上午,李晏用了午饭,在练武场一旁凉亭里歇息,他《大日真火功》已然入门,便是二月早春时节,全然不觉寒冷。
李鸿文和南宫柔则站在凉亭外,望着闭眼休憩的儿子,低声交谈。
“怎么样?龙泉城传来的消息确定了吗?”南宫柔低声问道。
李鸿文颇有忧色,说道:“已经确定了,宗族和龙泉杨氏的纷争无可避免,官府在其中,恐怕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代县杨家作为龙泉杨氏嫡系分支,和我们之间的关系,受到两家宗族之间的纷争影响,不可避免的要转向冷淡。”
南宫柔说道:“是啊,宗族之间起了纷争,作为分支,便是作作样子,也要让宗族看到。”
“唉。”李鸿文低声一叹,龙泉城是西蜀国国都,城中盘踞着各方大势力,除了朝廷和王族,便属龙泉李氏和龙泉杨氏,最为强大,两族之间纷争,除了矛盾的累积,恐怕也有做给朝廷和王族看的意味。
“近些年来,天下各地纷争渐多,我们两族的斗争,只是其中之一,在中土其他国家,更加激烈的冲突,也是有着。”李鸿文说道。
南宫柔脸色忧虑,说道:“南宫氏独在黄连郡,偏安一隅,倒是还好,但从各地传来的消息来看,恐怕暗中是有什么大事发生。可惜你我只是先天,在族中份量太轻,无法知晓其中隐秘。”
“要想超越先天,何其之难!!”李鸿文慨然长叹,他习武至今,已有四十余年,可自他二十五岁那年迈入先天,二十多年来,进步艰难,迄今才不过先天大成,他这一生,能臻至先天圆满,已算是出众。天下无数武者,能成先天者,又有几人?
他夫妻二人,皆是先天大成,已然胜过无数世间武者了。
武者分后天、先天,还有更在先天之上的神秘境界,而每一个境界,皆分作小成、大成和圆满。
李晏此时,算不得后天小成。后天之境,旨在打通周身经脉,当十二正经悉数打通,才可算作后天小成,李晏勉强初入后天,这却未有分级了。
至于后天圆满,当武者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全部贯通,内力运行一个周天,汇入腹下丹田,便算是后天圆满。而任督二脉未通,其它正经奇经俱通,则可算后天大成。
李晏的习武之路,任重而道远。
************
西蜀国风云变幻,影响深远,代县也大受影响,但李晏却未有感觉,父母皆是先天,他一介幼童,能顶什么事?李鸿文和南宫柔将他保护了起来。
每日里习练武艺,李晏只觉时间不够,哪里还有多余的心思,去在意外界之事?
如此倏忽便是八年时光流逝,李晏已然年满十六岁,这八年间,他习练武艺,无论剑法、拳法还是步法,皆有长足进步,就连内功,也打通十二正经,进入后天小成之境。
八年练武,才有资格称作后天武者。
一念及此,便是以李晏心智,也不免慨叹。
至于他心口处的圆形图案,十六年来,从未有过任何异动,李晏都将之遗忘,和父母一样,只认为这是一个奇特的胎记。若非脑海中地球时的记忆还在,李晏都会遗忘掉这件事情。
但这多年时间,未有任何异状,李晏已将之抛之脑后了。
直到这一天,天色昏暗,父母应邀外出,数日不会回家,独留李晏一人在家。他已十六岁,武艺初成,素来成熟稳重,父母也都放心。
时近正午,李晏结束习练,用过午饭,去家中书房阅读书籍。自从年前,他迈入后天小成,进步艰难,便自中午分出许多时间,阅读文献书籍。
他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即便这是一个武力至高的世界,知识也不可或缺。
突然,他心口一热,手按胸口,整个人便是一怔。
初时他只觉这是《大日真火功》出了岔子,心中深有忧虑,父母外出,他一人在家,练功出了岔子,也没人帮助。
可他随后觉得不对,内力如常,并未有任何异动,但那心口处却越发滚烫,他才忽然想起:“我心口处,可是有着一个圆形图案,我还曾以为是金手指呢,莫非便是此物作祟?”
一念及此,李晏心脏狂跳,拨开衣服,刚瞧了一眼心口,只见到那圆形图案上一十二个小块,其中有一个小块发亮,尚未来得及惊讶,便眼前一黑,晕了过去,不省人事。
************
清朝初年,南方明朝残余势力推举朱氏后裔为王,自诩正统,反抗满清统治。满清朝廷为了威慑天下各方势力,大肆屠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无不令闻者色变,见者落泪。
清顺治12年,湖北省境内,一条官道上,一匹骏马疾驰而过,马上是一个四十年许的中年道人,身穿一袭黑白相间的道袍,背负利剑,似是江湖中人。
这道人突然勒停骏马,翻身下马,蹲伏路旁,“咦”了一声。原来道旁有一幼童昏死,衣衫褴褛,似一乞丐。
那道人伸掌到幼童后背,内力催发,幼童苍白失血的脸色,渐渐有了几分红润,气息稳定下来。
李晏突然头脑一清,浑身一个激灵,立马醒转。甫一睁眼,便听到耳旁一个男子声音说道:“你醒了,吃点干粮,填填肚子,你饿了好几天了吧。”
听其一说,李晏才觉肚中饥饿难耐,接过一个大饼,一连吃了三个,才稍稍作息。李晏这时才抬起头来,身前是一个中年道人,面色温和的看着他。
李晏又低下头,瞧了几眼自己,衣服破烂,身躯幼小,和自己八九岁时差不多,到得这时,他哪里还不明白。
“我又再次穿越了!”李晏心道,知道自己乃是魂穿,否则不会是这副模样。但眼下是何年岁,哪一个朝代,他一概不知。
“你昏倒路旁,想来家中已经无人,随我一起上山吧。”那道人说道。
李晏正一筹莫展之际,听那道人一说,自然答应,李晏此时不过八九岁孩童身材,两人共乘一匹马,那马儿丝毫未受影响,疾驰如风,径往前方奔行。
第四章:武当山
“原来,我到了清朝。”
一间清静的小院内,有三个房间,中间是一处小树丛。李晏便站在屋檐下,望着翠绿色的树丛,心中说道:“救我那道人,却是当代武当掌教云雁道人,也是运气,刚进入这个世界,就被带到了武当山上。”
为作区分,李晏将他生活了十六年那个世界,称作主世界,而这个世界,自然便是清朝世界。
这几天来,李晏有心之下,对这个世界,他已有初步了解,眼下是清初顺治年间,清廷虽已定鼎天下,南方各地却反王四起,殊不安定。若无云雁道人之助,他一介幼童,纵然在主世界时习武有成,但以他饥肠辘辘的身体,遇到凶残的匪徒,哪里能讨得了好?
“李晏,掌教叫你。”院门口进来一个小道士,和李晏同住一院,这院落中虽有三间房,却只他二人居住。
李晏跟着那小道士,七转八拐,到得一间大厅侧方,李晏瞧得清楚,那大厅正是武当山紫宵宫。
进入紫霄宫中,那云雁道人负手而立,见李晏进来,说道:“李晏,你既决心拜入武当,我今便传你武当内功。你当好生习练,将来行侠江湖,驱逐满清鞑子,还我中原大好河山。”
上山来的这几天,李晏已拜师云雁道人,收归武当门下,他这具躯体姓甚名谁,何处人家,他一概不知,便用了本身名字,仍叫做李晏。
“我派祖师,乃是元明之际的一位奇人,道号三丰,你也应当有所耳闻。”云雁道人说道。
李晏心想,张三丰的大名,谁人不知?哪个不晓?
云雁道人续道:“祖师神功无数,你初初入门,当以打基础为首要,我便传你《纯阳无极功》,此功内外双修,动静结合,实乃江湖武林中的绝顶神功,历代祖师曾仗之以纵横江湖,打下了我武当派的赫赫威名。你得授此功,勿要懒惰怠慢,须勤加习练,假以时日,务必不能神功有成,成为一代大侠!”
云雁道人从一旁桌上掏出一份册子,李晏接过了,云雁道人说道:“这是《纯阳无极功》入门精要,你看过背熟之后,便还给为师,万不可私自携带下山,交于外人。”
“弟子警记。”李晏说道,心理却在想:“我主世界习练的内功《大日真火功》,分属阳刚,没想到进入这个清朝世界,仍然修炼的是阳刚之法,却是机缘巧合。”
在此世界,李晏并不准备习练《大日真火功》,虽然《大日真火功》他颇有心得,但他身处武当山上,又是一介幼童,若给云雁道人发现,免不了以为是别派卧底,或是清廷鹰犬,到时百口莫辩,甚至被云雁道人毙于掌下,犹未可知。
云雁道人武功,在李晏感知,也非弱者,约莫是后天小成之境。便是主世界时,二者交战,谁胜谁败,尚在两可之间,何况如今?
云雁道人叮嘱道:“若有不懂之处,及时向为师问询,千万不可擅自习练,武学之道,行差踏错一步,便会招致不可预料的后果。切记!切记!”
待云雁道人说完,李晏便自回房,房中除了一张床,就只有一张桌子、一个蒲团,武当山乃清修之地,便是门人房舍,也极朴素。
“《纯阳无极功》,就是武当九阳功,虽是《九阳神功》的残缺版本,却也直达先天,乃是一门顶级神功。”李晏仔细研读,他有过修炼经验,对此驾轻就熟,毫不生疏。
《纯阳无极功》,乃是南宋末年,张三丰启蒙恩师觉远大师弥留之际,当其念诵《九阳神功》经文时,张三丰所记下的部分。除他之外,郭襄记下的部分,乃是《峨眉九阳功》,少林寺无色禅师记下的部分,就是《少林九阳功》了。
搜索【看书助手】官方地址:www.kanshuzhushou.com 百万热门书籍终身无广告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