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万般无奈,急令四队人马偷袭清军营盘,不料却中了皇太极的计策,大败而逃。
洪承畴下令众将各自回营,饱餐战饭,原地待命。到了三更时分,夜色浓黑,残月少光,四下一片寂静。洪承畴传令王朴、唐通为第一队,白广恩、王廷臣为第二队,马科、杨国柱为第三队,曹变蛟、吴三桂为第四队,依次进发,前后相应,自己与巡抚邱民仰守住大营,伺机而动。王朴、唐通率领一万人马悄悄出发,来到清军的营前,里面寂静无声。王朴疑心说:“我看清兵似有准备,可能只有一座空营。”唐通不以为然道:“也许他们疲乏已极,正在酣睡呢!”
二人犹豫未决,猛的一声炮响,清营之中万箭齐发,把前面的明军射死无数。王朴、唐通急忙命令军士后退,行不数步,清营的两边各冲出一支人马,左边是多尔衮,右边是多铎,把明军一下子冲作两段,混战起来。明军见清兵已有准备,无心恋战,夺路而逃。清兵随后赶到,明军抵挡不住,正在危急,白广恩、王廷臣赶到,放过王朴、唐通,把清兵截下,一场混战。忽然又有一队清兵杀到,为首的三员大将乃是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白广恩、王廷臣见清兵势大,且战且退,幸亏马科、杨国柱领兵到了,接住厮杀。
曹变蛟、吴三桂一军,作为第四队刚刚出发,就见王朴、唐通率领残兵回来,说是清兵早有准备,中了埋伏,二路、三路人马正在厮杀。二将闻听,急忙前去接应,还没有见到清兵,却听后面大营方向号炮连天,杀声四起,吴三桂惊问曹变蛟道:“后面炮响,莫非是清兵攻我大营?”
曹变蛟说:“我们一路之上并没有遇到清兵,他们如何到的大营?”二人话音未落,就见一匹快马飞驰而来,马上一个军卒手持令箭,大声说道:“清军偷袭大营,元帅命二位将军火速回援。”两人一听,如冷水浇头,也顾不得接应那两路人马,命令前队改作后队,后队改作前队,回救大营。此时的大营已被无数的清兵围困,洪承畴亲自督战,王朴、唐通也率领败回的残兵奋力拼斗,正在招架不住,吴、曹二员骁将杀到,白、王、马、杨四位总兵也败退回来,大队清兵随后追赶,齐攻明军大营,二十几万人马往来冲杀,惊天动地。
皇太极派人劫烧了明军的粮草以后,知道明军的军心已经动摇,洪承畴必趁清军合围未成,立足未稳之机,先发制人,偷袭营盘。令豪格、阿济格等率精兵一万,从小道绕到明军的背后,伺明军出营,夺取空营。又命多尔衮、多铎率精兵一万埋伏在大寨外面,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率马步军兵两面接应,然后自统三万大军守住营盘,炮响为号,一齐杀出,活捉洪承畴,扫平关外。夜里明军果来劫营,两军交锋厮杀。明军久不习战,混战火器又无法使用,眼看着被清军冲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首尾不能相顾。洪承畴、邱民仰率曹变蛟、王廷臣两位总兵人马三万退向东北松山城,唐通、白广恩、马科、杨国柱、王朴、吴三桂六总兵率残部八万竟冲出重围,向宁远败走。
皇太极见明军溃逃,传令豪格对洪承畴追而不堵,任其败入松山城,断其归路,必要生擒洪承畴。又命多铎领精兵五千,昼夜兼行,赶到明军前面,埋伏在往宁远的必经之路高桥和桑噶尔寨堡狙击明军,然后亲率大军长途奔袭,一路追来。在高桥截杀吴三桂、王朴所率南逃残军,将三万多明军团团围住。吴三桂、王仆两人见大势已去,弃了马匹,杀了两个清兵,变换服饰,溜出重围,向南逃去。清军大获全胜,斩杀南逃明军五万有余。
再说豪格接了皇太极的命令,放洪承畴等人入了松山城。洪承畴到了城中,检点手下兵丁,只剩了曹变蛟、王廷臣两位大将和两万残兵。想起数月前出关,麾下八总兵、十三万人马,浩浩荡荡,甲光映日月,杀气冲云天,何等威武!如今却落得兵败将逃,退守孤城。洪承畴不由泪流满面,长叹一声,下得马来,向南方跪了,伏地哭道:“皇上,臣有负重托,以致损兵折将,有辱军威,惟有一死相报,臣不能再侍奉陛下了。”说罢连连叩头已毕,起身拔出肋下佩剑就要自刎。
邱民仰等人大惊,急忙夺下劝道:“都是皇上身边的小人蛊惑所致,罪责不在大帅。现在国家正值多事之秋,天下重望系于大帅一身,大帅如果轻生取义,有谁辅佐皇上澄清天下,扫除边患!大帅还是要以天下苍生为念,忍辱负重,以图恢复。”
洪承畴长叹一声,说道:“恢复谈何容易!但是我洪某生为大明朝人,死为大明朝鬼,尽忠报国,有死而已。只要诸位齐心协力,坚守城池,援兵一到,我们就可重见天日了。”说罢带领众将巡视城防,谋求固守。
下载【看书助手APP】官网:www.kanshuzhushou.com 无广告、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