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清宫奇后—大玉儿(出版) > 第二篇 劝降 第16章

第二篇 劝降 第16章

门环轻扣,裙裾无声,洪承畴闻到一股花香,微微开目,不由大惊,眼前不再是以前送饭的军士,而是一位花容月貌的秀丽女子,她那光洁的肌肤似乎触手微凉。这女子怎么会来到偏僻的草庐?

草庐,晚风,夕阳,雁阵。

洪承畴独自一人背负双手,站在草庐的中央,看着夕阳穿过草庐缝隙的条条红光,听着天上南归的大雁那长长的鸣吟,不由地滴下两颗清泪。黄昏,又一个难捱的黄昏。

突然,门环轻扣,人语细响:“洪大人,饭来了。”

洪承畴稳一稳心神,命扣门人进来,背过身去,耳中隐隐听着窸窸娑娑的声音细细响过,似是裙裾之声,继而悄无声息,却没有关门的动静。洪承畴说道:“饭放好,你可以走了。”没有没有回声,洪承畴愠道:“你怎么还不走?”回身一看,不由大惊,眼前已不是那个送饭的军士,而换作了一位风华绝代的南国佳人,长发如云,高高堆起,眉如远山,目若秋水,面色白皙,微微泛出一丝红霞,一双小巧而又潮湿的朱唇,如开似闭,粉白的脖颈修长而细腻,洪承畴似乎已然觉得触手微凉。

“你是谁?怎么会来到偏远的北疆?”

“奴奴叫小玉,本是江南人氏,后流落京畿,被人贩卖至此。”

江南,杏花、春雨、梅林、翠竹、江水……洪承畴的心头瞬间织造出一幅幅清丽缥缈的图画,他不敢再想,问道:“你来这里干什么?”

“奴奴熬了人参莲子羹,送与大人。清人知道奴奴与大人同属江南故里,特命奴家侍奉大人的饮食,以慰大人对故国的思念。这莲子羹大人想必是多年没有喝了吧!奴奴离乡多年,久别故园父老,听说大人一心殉国,心中敬佩,也想一睹威仪。”

看着小玉用纤纤素手打开精致的红木漆盒,拿出一个小巧精致的青花瓷碗,盛了浅浅一小碗莲子羹,洪承畴的心又莫名地疼痛起来,似乎是一个多年的伤口,刚刚愈合又被撕开,他想起了南方:深闺少妇,白发高堂,母亲今年已八十多岁了,不知道身体怎么样?妻子儿女……唉!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洪承畴不敢再想下去,知道这一生恐怕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空想又有什么用?他盯着小玉,感到有几分像自己的如夫人——那个自己衣锦还乡时纳的美妾,不由勾起满腔的柔情,摇头吟道:“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蛾蛾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江南多数女孩子都用豆蔻涂指甲,你却为什么指甲素白呢?”

“流落他乡,怎会有那种心情呢?大人,喝些莲子羹吧,快要凉了。”小玉目光闪烁,顾盼神飞。

洪承畴端起汤碗,叹道:“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一碗莲子羹,不禁勾起人对故园的情思!看来,江南只能在梦里重游了。”说罢,潸然泪下。

小玉说道:“大明不少将士投降了清人,个个高官厚禄,大人为什么不降呢?”

洪承畴摇头叹道:“我读圣贤书,知道气节二字的分量,又蒙皇帝知遇,怎么能自污名节,有负皇恩?况且我一家老小尽在燕京,我如降清,他们哪里会有命在?岂能因我一人,误我全家?”

小玉劝道:“古人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果大人降清,能早日平定干戈,停息战事,百姓就少了流离之苦、悼亡之痛,实在是一件莫大的功德。为天下苍生着想,远胜于只为崇祯皇帝一人出力,怎么说是自污名节呢?如果大人担心一旦降清,家小有性命之忧,奴奴有一个计策,不知是否可行?”

“快说与我听!”

“大人对清人可以说降,对明人可以说留。”

“这是什么意思?”

“现在清人与大明争战不息,上自朝臣,下至百姓,都有怨言,大人可乘机倡言议和,居中调停,如果议和成功,大人自然又是大功一件,明朝怎么会追究大人丢城降清之罪呢?又怎么会残害大人的家小呢?”

洪承畴叹道:“我以为你有什么妙计,原来不过如此。像你所说洪某似是议和的使者,这样的降清,清人岂会答应?你未免太天真了。”

小玉道:“奴奴所言,大人可再想一想。时候不早,奴奴该走了。”说罢,灿然一笑,收拾碗筷转身离去。洪承畴走到门边,望了很久、很久……

入夜,洪承畴睡意全无,远处一支竹箫在低低地吹奏,如泣如诉,把他的思绪又带到了遥远的江南……洪承畴漫步庐外,星河灿烂,月华如水,箫声在茫茫的原野和广袤的夜空飘荡、回旋。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皇上!”洪承畴面向南方,跪倒在地,泪水横溢。

下载【看书助手APP】官网:www.kanshuzhushou.com 无广告、全部免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