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叨就是说话啰唆、重复,让听者不悦,心生厌烦。其实有时候唠叨的背后,蕴藏着很多的心情与含义,举例如下:
一、父母的唠叨,隐藏着对儿女的爱心。一般父母都会不断地叮咛儿女:你要注意身体,你要按时吃饭,你要用功读书,你要早点睡觉。儿女的反应大都嫌父母唠叨,殊不知这个唠叨里,包藏着多少父母的爱心,假如儿女能体察父母的爱心,虽是唠叨,也应该心存感谢,不要嫌弃。
二、老师的唠叨,蕴含着对学生的期望。学生受业于老师,应该接受老师的教导。有的老师对学生寄望很高、要求很严,难免会叮咛、嘱咐不断,惹得学生也嫌老师唠叨。其实就算老师唠叨,也是对学生的一份期许,如果老师对学生没有期望,又何必殷殷地叮咛、嘱咐呢?
三、太太的唠叨,反映出对生活的不满。有的丈夫嫌妻子唠叨,经常教训妻子。“你不要再说了”“你不要再唠叨了”。一个家庭主妇的唠叨,有时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或者因为家务繁重,或者因为家境拮据,或是为了小儿小女的教育,乃至待人接物的应酬令她心烦。假如丈夫能适时加以安慰,可能让她获得疏解;反之,没有安慰,只是怪她唠叨,如此唠叨不容易减少,反而牵引出心中更多的不满。因此,夫妻之间如有一方常有唠叨的习惯,最好能用爱心去疏导,会比责备更容易奏效。
四、婆婆的唠叨,表达了对媳妇的意见。自古以来,婆媳不和一直是家庭严重的问题。婆媳之间,有时因为年龄悬殊、生活背景不同,或者观念认知差异而有了代沟。有时则是为了夹在两个女人之间的男人而战,例如,媳妇仗着丈夫对自己的宠爱,让婆婆觉得自己的儿子被媳妇抢走了,或是媳妇仗恃娘家富有,挑战婆婆在家里的权威,都会引起婆婆的不满与唠叨。媳妇面对婆婆的唠叨,如果能够倾听她的意见,进而满足她的要求,则婆婆的唠叨自然会减少。
五、主管的唠叨,意味着对属下的要求。公司团体里,有的主管身教重于言教,不太喜欢讲话,只要大家照规定行事,彼此互相尊重,大家也就相安无事。但也有些主管喜欢对属下唠叨,时而嫌大家工作不努力,时而怪大家工作不守时间,时而认为大家工作没有成绩。属下并不因为主管唠叨而愿意改进,有时反而因为唠叨而更加阳奉阴违。所以,主管对属下如果有所要求,最好不要唠叨,可以通过开会,大家坦诚地沟通、交流,让他自动自发,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六、老人的唠叨,显示出生命中的孤寂。人到了老年,往往话就会变多,因为一生的岁月有太多的过去、有太多的往事,希望有个对象听他诉说,所以老年人唠叨是自然的事。曾经有个老太太跟我同队出国旅游,途中只见她一直不停地讲话,后来我规定她一天只能讲三十句话,她向我抗议:三十句不要五分钟就讲完了。老年人最辛苦的事,莫过于孤寂难耐,如果有人肯耐烦倾听他的唠叨,会让他觉得日子好过,这也是对老年人最好的照顾。
下载【看书助手APP】官网:www.kanshuzhushou.com 无广告、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