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取财有道 > §第四节 老年人也需要理财

§第四节 老年人也需要理财

我国老龄化程度正在不断增加,为应对未来庞大的养老金支出,国家正不断推进养老金制度改革,国人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也逐渐向“社会养老”和“自主养老”的方向转变,这种转变使养老金规划变得越来越重要。

老年人退休之后,一般都会有一些存款或退休金养老。理财专业人士认为,老年人也要树立理财的新观念,不能仅仅将钱存在银行里使其处于“退休”状态,而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以钱生钱”的理财渠道。

老年人理财的原则:

一是安全的原则

老年朋友的积蓄是自己多年积攒的血汗钱,需要应付日常生活及生病住院等开支,是晚年生活的“保命钱”,因此,老年朋友理财原则首先应考虑安全。一般来讲,理财的规律是收益和安全成反比,收益越大,安全性相对越小。当前适合广大居民的理财渠道有储蓄、国债、企业债券、股市、民间借贷等等,股市等投资方式虽然收益高,但相对风险也大,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理财的思维和判断力必然下降,对股市跌宕起伏的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对减弱。因此,老年人尽量不要参与炒股、炒汇等风险类投资。国债和储蓄是各种投资渠道中最稳妥的,不用操心费力便会有一笔稳妥的利息收入,比较适合求稳的老年朋友。

二是方便的原则

有位老年朋友因看到储蓄存款的存期越长利率越高,便把平时不用的钱全存成了三年和五年定期储蓄。前段时间,因老伴住院,手头没有现款,赶忙找出存折,但一看离到期日最近的也得一年多,最后经过一番衡量,为了避免利息损失,只好费尽周折,东借西凑总算凑足了住院款。从这一事例看,老年朋友因生病、住院等急需用钱的概率相对较高,这就要求老年朋友在存钱的时候应适当考虑支取的方便性。滚动储蓄法是适合老年朋友的理财方式之一,如果你手头有2000元积蓄属于短期用途或支取时间无法预期,这时可先存一个一年或二年定期,隔段时间再把手中积蓄的退休金或养老保险金存成一年或二年的定期存单,以此类推。这样一年后,每隔一、两个月就有一张存单到期,用钱很方便,不用可继续转存。

三是最大限度增值的原则

对老年朋友理财来说,收入已经是基本固定,在考虑安全和方便的前提下,应当最大限度地保证现有存款的保值和增值。一是要少存活期,多存中、短期相结合的定期,当前活期利率仅为年息0.72%,而三个月和半年的定期利率为分别为1.71%和1.**%,均大大高于活期利率,所以应尽量减少活期存款的比率;二是要注意及时转存定期,有的老年朋友图省事或因遗忘,常常使已到期的定期存款不能及时转存,造成了利息损失,因此要关注存款的到期日或到银行办理预约自动转存,以避免因不能及时转存造成的利息损失;三是可适当购买一些开放式基金,开放式基金具有“专家理财、收益高、风险小”的特点,随着我国证券和基金市场的不断规范,开放式基金必然会给投资者带来可观的分红收益。

四是适度消费的原则

有的老年人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不舍得消费,只考虑如何为子女攒钱。俗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儿女过得好了,他不需要你的帮助;如果子女过得不好,给他一些资助也只能应付一时,管不了长远,弄不好还会培养子女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因此,老年朋友要摈弃陈旧的消费观念,积极将积蓄用于改善生活、参加文体活动、身体保健和疾病治疗等用途,提高生活质量,保障身体健康,尽享幸福晚年。

为了实现稳当的目的,老年人可以采用以下投资理财方式。

选择适当的储蓄品种。老年人最好不要将退休金都存在活期储蓄账户上或是放置在家中,要通过适当的操作实现利息最大化,如可以通过零存整取的方式增加利息收益。现在一年期零存整取的利率是2.25%,活期储蓄利率为0.72%,税后两者的收益相差1.33%。一般可以和银行约定每月自动将退休金划转到定期账户中,如果以退休金每月3000元计算,则一年后将取出本金36000元,而利息收益则比活期储蓄多1000多元。

储蓄产品

这是最传统也是最为老年人

所接受的一种理财方式。银行存款风险最小,收益也有保证。老年人可通过选择适当的储蓄品种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另外,由于老年人应尽量保障生活质量,并为了应付突发事宜,所以储蓄要侧重于消费,而且必须专款专用。

例如一对月收入1000元的老年夫妇。他们可以每月拿出月收入的30%(即300元)进行零存整取,以备养老之用;再将月收入的50%(即500元)以活期形式储蓄,作为医疗费、生活费及不时之需;那么对于剩余的20%(即200元),可以以他们孙子女的名义进行教育储蓄,享受利息免税待遇。

案例:月收入2500元的老年夫妇。

可以将每月收入分为四块,各自核算。一是月收入的25%即625元,以现金方式作为生活费开支;二是月收入的25%,作为医疗费及日常活动费用,较理想的是以“钱生钱”的方式储备,灵活两用;三是月收入的20%,即500元的资金用来开立专门投资账户,投资渠道可选择国债、债券型开放式基金等风险低、稳定性强的理想投资方式;四是对于月收入剩余的30%(即750元),理财经理建议他们开立长期储备专属账户,既用于应付自己的临时状况,也能在关键时刻起帮扶晚辈的作用。

适当进行多元投资。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少数老年人不妨适度进行买卖股票等“安全投资+风险投资”的组合式投资,但切不可把急用钱用于这类投资。投资要注意安全,并不是说不能进行风险投资。老年人在选择投资组合的比例上,可考虑储蓄和国债的比例占85%以上,其他部分投资选择分布于企业债券、基金、股票、保险、收藏以及实业投资等之上。

选择货币市场基金。和储蓄相比,货币市场基金具有一些优点。一方面,我国的存款利息收入要缴纳20%的利息税,但持有货币市场基金所获得的收入可享受免税政策。另一方面,对于收益稍高的银行定期储蓄来说,储户急需用钱时往往不能及时取回,能随时存取款的活期储蓄税后利息又极低。而货币市场基金却可以在工作日随时申购、赎回,一般情况下,申请赎回的第二天就可取到钱,收益率一般也要大于一年期定期存款。

货币市场基金

货币市场基金通常号称“每日计息,月结复利”。货币基金除了具有和银行存款一样安全的特性外,还有比定期存款更优越的地方。我国的存款利息收入要缴纳20%的利息税,持有货币市场基金所获得的收入可享受免税政策。对于老年人来说,大额支出可能随时突发,而提前支取定额储蓄将会有较大利息损失,货币基金则可以在工作日随时申购、赎回。一般情况下,申请赎回的第二天就可取到钱。

购买国债

国债具有流动性佳、风险最低、收益不需纳税的特点。投资记账式国债还可以中途买卖获取差价,也可以持有到期,按照购买当日相应的到期收益率享受收益。近期发行的国债分三年期、五年期两个品种,其中三年期利率为3.24%,五年期利率为3.60%。

专家团建议:老年人可以把各种理财方式组合应用,以备不时之需,且可以达到更高的收益率。但是,不管采取什么组合方式,储蓄产品和国债的组合应该占总资产的80%以上。

进行健康投资。对于老年人来说身体健康十分重要,对不可预测疾病的发生,一定要做好先期投入,购买一份保险很有必要。这既可以增加自己的风险抵抗力,也减轻儿女的经济压力。可以选择购买一些特别针对老年人的险种,如意外伤害险和疾病保险。同时,还可以选择定期购买一些老人健康保健品,用以保养身体。另外,还可选择经常出门短途旅游和参加适当的健身活动。

保险——老年人理财的惊喜

保险不仅可以给老年人带来一个富足而有尊严的生活,也能大大地减轻子女们的负担,同时保险的创富功能还可以给老年人带来一丝惊喜。但是长期以来我国老年人保险意识的匮乏使得大多数老年人没有为自己规划和保障未来,即便有的老人觉醒了,但年龄的限制也使得保险游离于老年人之外。

据统计,我国年龄在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近一亿。而65岁恰恰被大多数险种设立为能否投保的年龄

界限,这群老年人一直都被保险公司遗忘。

友邦保险有限公司:永安保

这个险种专门为50岁—75岁的老年人“量身定做”。根据保险条款,投保者每月只需

支付50元至90元,就可以享受10万元至20万元不等的保险保障,一旦发生骨折、关节脱位、烧伤等意外事故都将获得赔偿。

新华人寿:“美满人生”

该险种投保年龄高达80岁,采用定期返还、终生享受的保障方式,老年客户每三周年即可获得相当于保额一定比例的生存祝寿金,直至身故。该险种还设有高等残疾保障金,交费期内高残就可获得保险金,并且免交剩余保费,每三年还可继续享受生存金给付直到终身。

以55周岁老人为例,保额1万元,交费期15年,每年交保费1570元。期间,每三年领取初始保额的10%,即1000元。15年累计交费23550元,交费期间总计领取生存金5000元,即实际交费17550元。交费期满后,每三年继续领取1000元,直至身故。假设:被保险人85岁身故,其累计领取生存金10000元,其儿女可领取免税遗产25000元,即总收益共计35000元。

住房反向抵押款

这种投资方式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保险,但它的性质跟保险很相似。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是指已经拥有

房屋产权的老年人将房屋产权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年龄、预计寿命、房屋的现值、未来的增值折损情况及借款人去世时房产的价值进行综合评估后,按其房屋的评估价值减去预期折损和预支利息,并按人的平均寿命计算,将其房屋的价值化整为零,分摊到预期寿命年限中去,按月或年支付现金给借款人,一直延续到借款人去世。

例如一位60岁老人有一套现房,房子面积为90平方米,市价为40万元,按男性人均寿命69岁计算,投保人的寿命计算基数为9年。经评估,9年后房屋约折损10万元,但房屋与土地增值预计约为15万元,因此计增5万元。保险公司扣除预支贴现利息25%,按75%计算给付额为33.75万元,再将预期给付额分摊到投保人的预期寿命中去,该老人每年可以得到3.75万元。

对于购买老年保险,50岁是个分水岭。50岁以上的人购买重大疾病保险,缴费期一般只能够选择5年或一次性付清,付出的保险费几乎与能够提供的保险金额等额,保费基本上靠近成本,因此50岁之前最好将所有的医疗保险买齐。而50岁以上的人购买重大疾病保险就要特别注意缴费期的问题,最好能够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如果一次性缴清所有的保险费,还不如自己准备钱,以备应付将来的医疗开支。

走出老年人的理财误区

老年人理财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子女负担。但是,由于老年人对新事物、新知识不了解,缺乏防范意识,可能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因此老年人在理财的时候,要避免以下误区:

1.轻信他人。要警惕骗子利用过期作废、不可兑换或伪造的外币,采用串通表演的手法进行诱骗。老年人如遇到有人自称兜售外币,一定要先到银行进行鉴定后才可兑换,千万不要因贪小利而被迷惑,以免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

2.贪图高利。近些年来,非法集资案屡屡发生,许多求财心切的老年人因此倾家荡产。特别是在当前低利率形势下,一些非法分子利用老年人贪图高利的心理,有的声称利率高达20%~30%,以引诱个人资金入股。这多半是陷阱,要小心为上。

3.盲目为他人担保。有些老人常碍于面子为他人提供经济担保,把储蓄存单、债券等有价证券借给别人到银行办理小额抵押贷款业务。殊不知,一旦贷款到期后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银行就会依法冻结你的有价证券用于收回债权。

4.涉足高风险投资。老年人的应变能力较差,因此最好不要选择风险性高的投资方式,如股市、汇市、房地产等,可以选择储蓄、国债等有稳定收益的投资。

理财方案

根据老年人日常开支主要用于看病和生活费等方面的特点,老年人在做自己的理财计划时,应该达到用之不急、急之有用的目的。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