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素妍说她去省城只是应聘,而应聘的目的是当东屏村扫盲班的老师,帮村民们识字认字,提高觉悟。
“千把年咱们东屏村都是这么过来的。”赵一鸣,大伯娘的丈夫,因为没有生个带把的而丧失了第一顺位继承权的赵家长子。
听咸素妍说完要去省城的理由后,他发话道:“哪怕像我们赵家三代鼎盛,也离不开土地。面朝黄土背朝天,娘们要认啥字?”
“就是!”咸大伯居然第二个说话,“莫说东屏村,不说富户,就说咱南屏村咸家,不好不坏,不上不下,世世代代勤勤恳恳,不也过来了?”
咸大伯自然是站在“保守派”一边的,不用想。
他还说:“如今你找到了好人家,吃饱穿暖,还是正儿八经的嫡孙媳妇。你看看这院子,再看看这吃食,多好!莫身在福中不知福咯!
退一万步讲,如今就是启明还小,需要照看。等启明长大了,你俩生儿育女,那是何等风光的好日子哟!
大伯不懂你有啥不满足的,非要去做啥先生老师的,抛头露面求个啥?”
一席话正说到了大伯娘和三叔母心坎里,两人连连说:“正是这个理儿!亲家大伯真是个明白人。”
“是啊,身为女子,最重要的是相夫教子,村子里的事儿自然有刘队长和生产队负责,你瞎凑啥热闹?”
大伯娘和三叔母再一次意见统一,越来越有默契。
唯独二叔婶叶晨湘站出来力挺咸素妍:“当老师就是份工作,没你们说的那么玄乎,怎么个个像遇见了豺狼虎豹似的,怕了?怕,正说明你们读少了书,眼界太窄……”
“你少插嘴。”丈夫赵二全赶紧打断叶晨湘的“口无遮拦”,要她少“胡说八道”。
“你个娘们懂个屁!”他说。
听到这话叶晨湘来气了,开怼:“老娘不懂你懂?老娘生了赵家嫡长孙,命都搭进去半条,还不能说两句?”
此话一出,没人敢置喙,赵二全只能放行,“成,成,你说,你说……”
“老娘不说了!”
“别,别,我错了还不成吗?”赵二全出了名的“妻管严”,尤其有了小启明这个带把的儿子,可把他骄傲坏了,便更疼爱叶晨湘了。
“我错了,你说嘛,我想听……”
“算你识相!”在一屋子人面前给她赔礼,叶晨湘出了气,便又道:“说回刚才,这事其实很简单,就像种地一样。
种地播种收割的是粮食,当老师教书育人,收割的是人才。
人才将来带动村子发展,人人奔小康,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大善事,也是为赵家积福积善啊。”
赵老太爷给的家训就是“积福行善”,叶晨湘有的放矢,守着土地一辈子的屋中人便能明白身为扫盲班老师有多高尚。
尽管他们都是实用派,不弄那些虚的头衔,但是也很难拒绝“给赵家积德积福”的“诱惑”。
见刚才的话初见成效,咸素妍紧接着叶晨湘的话头趁热打铁,把小启明搬了出来,说:“二叔婶说的正是我想说的。”
“还叫二叔婶呢?该改口了。”咸大伯“教训”道。
“哦,对哦,失礼了。”咸素妍才意识到,便说:“家婆。我家婆刚才说得对。我做老师的出发点就是为赵家好、为启明好。我的打算是,培养启明成为咱们东屏村的第一个大学生!”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
大学生意味着什么?
在老一辈人心中,大学生可意味着进入仕途的敲门砖!
若以后位列三公,有个一官半职,那可是光耀门楣的大事!
不光赵家,整个东屏村,乃至四村脸上都有光。
这“计划”对赵家人来说太刺激了,兴奋之余也有质疑:“你成吗?”
质疑咸素妍的能力。
“成不成上了省城经过考核不就知道了?”咸素妍云淡风轻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