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人须求可入诗,物须求可入画。
【原评】
龚半千曰:物之不可入画者,猪也,阿堵物也,恶少年也。
张竹坡曰:诗亦求可见得人,画亦求可像个物。
石天外曰:人须求可入画
,物须求可入诗,亦妙。
【译文】
人要有可以入诗的韵味;物要有可以入画的美感。
【评析】
以上文字,作者所表达的涵义是:一个人应该富有韵味到可以被写入诗中;一个物体应该富
有美感到可以被画入画中。这体现了作者对审美的追求与遐想,带有偏向唯美主义的倾向。
人想要有韵味到可以入诗,首先就要符合诗灵动的特质,接着要有可以吸引读者的高雅品质,最后读
者要对这一个品质感兴趣,这样才会被读者称颂;物想要有美感至可以入画,最重要的不是美丑,而是有着独特的气质可以吸引观赏者,再者还需要有生动的神韵,譬如雪景、**、瓷器等,因
为作画讲究气韵与品质。
全文描绘了作者心里理想化的生活世界。作者暗喻人们如果想要做一个有品位有气质的人,就必须不断加强修养,而仅是脚踏实地还不够,还需要有独特的神韵与气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