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市井获封者,初见县官,甚局蹐,坚辞上坐。官曰:“叨为令郎同年,论理还该侍坐。”封君乃张目问曰:“你也是属狗的么?”
【译文】
有个市井小民获得封赏,初次见到县官,非常拘谨,坚持要县官坐上座。县官说:“我和你儿子是同年(明朝时乡试会试同榜登科者都称“同年”),按理说我还该坐下座。”受封的人就瞪大眼睛问道:“你也是属狗的吗?”
老父
一市井受封,初见县官,以其齿尊,称之曰:“老先。”其人含怒而归,子问其故,曰:“官欺我太甚。彼该称我老先生才是,乃作歇后语,叫甚么老先,明系轻薄。我回称,也不曾失了便宜。”子询何以称呼,答曰:“我本应称他老父母,今亦缩住后韵,只叫他声‘老父’。”
【译文】
一个市井小民被封赏,初次见县官,县官因为他年龄大,尊称他为“老先”。这人气愤地回家,儿子问其缘故。这人说:“县官太欺负我了,他本该称我老先生才对,谁知竟然说歇后语,叫什么‘老先’,明显是轻视我。我回称时,也没有让他占便宜。”儿子问他用什么来称呼县官的。他回答说:“我本应称他老父母,今天也把后面的字缩掉了,只叫他一声‘老父’。”
公子封君
有公子兼封君者,父对之,乃欣羡不已。讶问其故,曰:“你的爷既胜过我的爷,你的儿又胜过我的儿。”
【译文】
有个人是豪门贵族公子,又获册封受赏,他父亲见了羡慕不已。儿子惊讶地询问其中缘故。他父亲说:“你的爹胜过了我的爹,你的儿子又胜过了我的儿子。”
送父
上学
一人问:“公子与封君孰乐?”答曰:“做封君虽乐,齿已衰矣,惟公子年少最乐。”其人急趋而去,追问其故,答曰:“买了书,好送家父去上学。”
【译文】
有个人问:“做公子与做封君(封建时代因子孙显贵而受封典者)哪一个快乐些?”人答:“做封君虽然快乐,但也差不多年纪都老了,还是做公子正当年少更快乐。”问话的人急忙跑走,那人追问他跑那么快干什么。那人回答说:“我赶紧去买些书,好送我父亲去上学。”意思是让父亲赶快成个显要人物,自己好做少年公子。
考监
一监生过国学门,闻祭酒方盛怒两生而治之,问门上人者:“然则打欤?罚欤?镦锁欤?”答曰:“出题考文。”生即咈然曰:“咦,罪不至此!”
【译文】
有个监生(在国子监就读的学生)经过国子监门口,听到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正发怒要惩处两个书生,便问门边站着的人:“这是要打,要罚,还是要囚禁啊?”门边的人说:“是出题让其作文。”监生听了不悦地嚷道:“咦,他们的罪还不至于这么大吧!”
坐监
一监生妻,屡劝其夫读书,因假寓于寺中。素无书箱,乃唤脚夫以罗担挑书先往。脚夫中途疲甚,身坐担上。适生至,闻旁人语所坐《通鉴》,因怒责脚夫。夫谢罪曰:“小人因为不识字,一时坐了鉴(监),弗怪弗怪。”
【译文】
有个监生的妻子多次劝其丈夫要多读书,因此就借住在寺庙里。因为一直没有书箱,于是就叫脚夫用箩筐挑书先走。脚夫走到途中很劳累,便坐在担子上歇息。正好
随后监生赶到,听旁边的人说脚夫坐在《通鉴》上,就大怒责备脚夫。脚夫道歉说:“我因为不识字,一时坐了鉴(音同‘监’),不要怪不要怪。”
不往京
一监生娶妾,号曰京姐,妻妒甚。夫诣妾,必告曰:“京里去。”一日欲往京去,妻曰:“且在此关上纳了钞着。”既行事讫,妻曰:“汝今何不往京?”生曰:“珬也没有一些在肚里,京里去做甚么!”
【译文】
有个监生娶了一房小妾,称她为“京姐”,他的妻子非常嫉妒。每次丈夫去小妾那里,必会告诉妻子说:“到京里去。”有一天,丈夫又想去京里,妻子说:“你先在我这里交些税再说。”两人**后,妻子说:“你现在为什么不往京里去了?”丈夫说:“肚里一点本钱都没有了,还去京里做什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