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有愚忠①,孝有愚孝②,可知“忠孝”二字,不是伶俐③人做得来;仁有假仁,义有假义,可知仁义两行④,不无奸恶人藏其内。
【注释】
①愚忠:不明事理的尽忠。
②愚孝:不明事理的尽孝,在旁人看来就是十分愚昧的孝行。
③伶俐:灵活、聪明。
④两行:两种答案,两种道路。
【译文】
忠诚到了盲从的地步,就是“愚忠”;孝顺到了愚昧的地步,就是“愚孝”。由此可知,“忠”、“孝”两个字,不是那些所谓
聪明伶俐的人能够做得来的。同样,仁义也有虚伪的假仁假义。由此可知,仁义在不同人的心中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答案,那些仁义之士中,也不是没有奸猾险恶的人。
【评点】
自古以来,忠和孝就是社会的道德规范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忠于国家和民族这是大忠,忠于父母和朋友这是小忠,不管是哪种,都是值得被赞扬和提倡的。不过忠也有一种“愚忠”,它是一种不分黑白,很极端、很愚昧的行为,这是很值得人们
反思的。从古至今,有着大忠和愚忠的人举不胜举,每到朝代交替的时候,就会涌现出许多不怕牺牲,不计较个人得失,为国家和民族尽忠的英雄;同样也会出现很多企图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为维护腐朽王朝而不惜一切代价却又自以为是大忠的“愚忠”,这种人最终会被社会无情地抛弃。同样,孝也分为大孝和小孝,大孝是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对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和肯定,从而给后人做了好的榜样。小
孝则是尽心孝敬供养父母。这两种孝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连父母都不孝顺甚至虐待父母的人能够做到大孝。
仁和义,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传统美德之一。一个有仁义之心的人在关键的时候能够将名利置之度外,甚至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来换取真理,绝不会为了一己之私而做出有违常理的行为。历史上,杀生成义、舍生取义的人和事历来传诵不衰。通常把拯救人民于水火,抵制外来侵略的军队称之为仁
义之师,将这种人称之为仁义之士,他们就代表着正义。除了这些大仁大义之举外,还有一些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不计较个人得失等看似平凡的仁义之举,他们同样也是值得人们尊重和提倡的。当然也不乏有一些假仁假义之士,他们表面上看上去很仁义,实际上内心却非常龌龊。这种假仁假义之人,通常将自己的伪善之心隐藏得很深,当他们要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时,就会撕下假面具,完全不讲道义,而不惜一切代价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