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做一个被时光宠爱的女子 > 没有人天生好脾气,不过是懂得,生气不如争气

没有人天生好脾气,不过是懂得,生气不如争气

1

公司从总部调了位总经理过来。

新官上任三把火。别的新官“烧”的政策、路线、办事方式,这个新官“烧”的真是“火”—“火气”的火。

一上来,开大会,指着一帮同事的鼻子就开骂:“业绩这么差,都是干吗吃的?”“广告投了那么多钱,没见一点转化率,都怎么做事的?”“现在谁不做网络渠道,你们自己玩手机倒是不亦乐乎,倒是把网络这块也搞起来啊!”“拿不出一点切实可行的方案,公司养你们这批人都白养了!”

目光凶猛,言辞激烈,情绪激愤,骂得弯弯和一帮同事连头都不敢抬。距离总经理近的同事更倒霉,唾沫星子溅到脸上都不敢当面抹去。

紧接着第二把火—没日没夜地加班,越是过年过节越要做好紧急备战。什么一家老小团聚,什么天伦之乐,非常时刻就都不用想了。总经理说:“业绩上不去,这个年,大家都别指望能好过!”

第三把火—用同事的原话说:“太猛了,心都烧成灰烬了”—取消今年的年终奖。大伙都绝望了,年后一个接一个地辞职,就连同事间的问候语都变成了:“你还撑得了多久?”

一天,素有好脾气之称的总监,在总经理办公室被训。隔着玻璃墙,整层办公楼都听得见总经理的情绪激动。大家都竖起耳朵,心情忐忑地静观局势,忽见总监拉开总经理办公室的门,大喊一声:“老子不干了,爱找谁找谁!”摔门而出。

“这下真完了。平时陈总骂得再凶,总监还能**我们。他这一走,我们彻底没有保护伞,只能自求多福了。”弯弯说。

自从这个陈总调来后,公司的同事走了七七八八,人事部招人都招不到,怨气满天。也许是老面孔越来越少,也许是总监用实际行动给了大家勇气,总监辞职之后,一股“尬脾气”的连锁反应迅速在同事间蔓延开来。

“谁还没得一点脾气,我又不是吃白食白拿钱,凭什么每天要任他伤自尊?”

同事们都底气十足,像在夜店尬舞一样,跟陈总尬起脾气来。你骂我辩,你拍桌子我摔门。办公室一时热闹得不行,只有弯弯,依然静静地对着电脑做报表,分析数据,撰写新方案。

我说:“你也真沉得住气啊。”

弯弯说:“我哪里是沉得住气,不过是明白自己业务能力差,没资格发脾气,只能争口气罢了。”

弯弯的话不禁令我深深佩服。

弯弯是典型的富养养大的女孩,父亲是高校资深教授,母亲是名企高管,家境优渥,从小到大没经历过风雨,就连老公都是初恋加青梅竹马。全家人将她捧在手心,没让她受过一点点委屈。在公司弥漫着“尬脾气”的氛围里,还能这么沉着冷静,不得不令人点头称赞。

先不评“尬脾气”一举是对是错,即便两军对垒,决定战果的,终究是实力,而不是气势。

没有人天生好脾气,受到侮辱、伤害甚至攻击的时候,还能淡定自若的,一定是拥有一颗超出了常人无数倍的强大内心。

2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脾气越大的人,往往能力越弱。没有解决问题的实力,就只能简单地动动嘴皮,发发脾气。

往往,一个人脾气暴躁的时候,正是他的人生低谷,令他倍感无能的时候。

梦露在一次试镜失败后,经人介绍,认识了初恋男友。那

时,她尚未成名。

为了方便与男友来往,她将住处搬到他家附近不远的地方,每天坐在家里等着爱人上门找她。

她爱他,她是确定的。但他是否爱她,她一直找不到确定的答案。

男友喜欢开她玩笑,常常语带讥讽,嘲笑她见识短,眼界小。

虽然他说的都是事实,可这个事实从他嘴里说出来的时候,格外伤人。

他想点拨她,问她:“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梦露说:“你呀。”

他笑着说:“要是我死了呢?”

梦露哭了。

他说:“你太好哭了,脑子还没开窍。跟你的胸部比起来,脑子才刚刚萌芽。”

她无力反驳,因为当时的她,需要查字典,才能明白“萌芽”是什么意思。

他继续说:“你脑子太迟钝,从来不思考人生,就像个救生圈一样,只知道浮于表面。”

直到很多年以后,经历了蜕变的她,才明白男友这些话都只有一个含义—说她“胸大无脑”。

可这个时候除了知道自己“蠢”,还真不知道“蠢”居然还能有这么多种高深的说法。

一个人的时候,她脑海中一遍又一遍重现他说这些话时的样子。“我这么蠢,他怎么可能爱我呢?”

想通了这一点,她开始阅读。在戏剧导师娜塔莎·莱泰斯的指导下,她阅读托尔斯泰和屠格列夫的著作,读到爱不释手,废寝忘食。

当爱情离开,她的新恋人就变成了书籍,并且相伴她一生。

威廉·曼彻斯特在《光荣与梦想》一书中说:“她(梦露)那气喘吁吁的娇音、炽烈的情欲、淡灰色的秀发、温润的香唇、迷人的蓝眼睛和撩人的玉步,无不使男人为之神魂颠倒。”

拥有梦露这样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她实在没必要再拼才华和内涵。她说:“我想要成为一个艺术家,而不是**怪物。我必须开始奋斗,成为真正的自己,展现自己的才华。如果我不抗争,我会成为一件商品,在影碟推车上被售卖。”

在梦露的纪念网站上,粉丝们通过拍卖目录、档案照片和影像资料,整理出了一份书单。430本书中,390本有文字资料可查,40本有照片等资料确证。

曾有人质疑,很多梦露读书的照片可能只是摆拍。

其中有一张梦露身穿黑白菱格泳衣认真阅读《尤利西斯》的照片,由摄影师伊芙·阿诺德于1952年拍摄完成。

美国文学教授理查·布朗致信阿诺德,询问他那是不是摆拍。

阿诺德回复:“我在与玛丽莲初遇时,就看见她在阅读《尤利西斯》。她说,自己很喜欢书中的笔调,但读起来实在辛苦。当我们俩抵达拍摄地,我在装底片准备开始拍摄时,发现她还在一直努力地阅读,我就抢拍了这张照片。”

她报名南加利福尼亚大学,选了一门艺术学的课程。此外,她还写诗。

《玛丽莲·梦露私密手稿》一书,集结了梦露生前,在活页记事本上写下的一百余张手稿。片段式的记录,诗一样的文字,向人们展现了一张绝世容颜下的丰富内心和复杂灵魂。

我曾翻译过一小节诗,发表于《英语广场·美文》杂志上。诗的内容如下:

O, Time

Be Kind.

Help this weary being

Tet what is sad to remember. Lose my lone

liness,

Ease my mind,

While you eat my f***h.

(by Marilyn Monroe)

噢,岁月

手下留情些。

帮这个疲乏无力的身躯将铭记的伤痛全忘却。

如果你吞噬我的肉体,请同时夺走我的寂寞,宽慰我的心扉。

(车厘子 译)

这节小诗,痛苦中略带柔情,简短却深邃,令我颇为动容。

浏览她留下的手稿可以发现,她的文字中,流露出一种不可遏制的痛苦和敏锐细腻的情感,却不失温暖和柔情。

就连梦露最后一任丈夫、著名剧作家亚瑟·米勒也不得不承认:“她有作为一个诗人应有的直觉和本能。”

能称之为“诗人”的人,能肤浅到哪里去?

大概梦露的初恋男友自己也不曾想到,他眼里脑子“不开窍”“太迟钝”“刚萌芽”的肤浅女孩,会拥有那么多藏书,而且还会写诗,甚至后来还出了一本自传《我的故事》。

对此书有兴趣的朋友,我建议去读英文原版。

在梦露自己的语言里,你才能深刻领略到她的坦诚、她的文笔、她的思维逻辑和内涵。

读了她的文字之后,你会跟我得到同样的结论:原来梦露并非“胸大无脑”,她也是个有灵魂的女子,而且是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同时,你也会从中发现,梦露对逼她上进的初恋男友从没生过气,可她明明承认过自己是个“暴脾气”。

她知道男友不可能爱上一个“蠢蛋”,所以,她努力让自己变得有内涵,有脑子,有灵魂,直至将自己变成一个文艺青年。

这份自知之明的通透,这份脚踏实地的努力,才让一个昔日无知的少女,逆袭成一代绝世女神。

3

其实,发脾气能有什么好处呢?问题依然悬而未决,自己发脾气时面孔的狰狞,光想想就令人倒胃口,实在是得不偿失。

更何况,脾气一上头,冲动的魔鬼就会占据绝对优势,撺掇你铸成大错,让你后悔莫及。

胡因梦和李敖离婚的时候,感叹自己“经历了一场无可言喻的荒谬剧”,这跟她年轻时任性的脾气不无关系。

胡因梦与李敖结婚仅115天,离婚打了三年官司。

在接受《新周刊》采访时,胡因梦坦言:“他带给我的震撼太大了,因为我跟他打了三年的官司,他差一点让我因为无关的事情入狱。”

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胡因梦115天的婚姻,换来的却是三年的官司和差点入狱的结局,不可不谓教训惨重。

更有甚者,离婚后的李敖还经常在公众场合调侃她。有人做过统计,李敖的节目《李敖有话说》共735集,其中变着法调侃胡因梦的,多达一百多集。

胡因梦50岁生日时,李敖送了她50朵玫瑰。在辅仁大学演讲时,李敖透露了自己的目的:“其实也有一点嘲讽的意思在,提醒她已经50岁了。”

这类事例不胜枚举,只要打开电脑搜索“李敖、胡因梦”,我相信搜索结果会告诉你,什么叫大写加粗的“遇人不淑”。

胡因梦是台湾70年代的知名影星,曾获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号称“七十年代台湾第一美女”,并与林青霞、林凤娇和胡慧中并称为“二林二胡”,在台湾曾经风光无限。

她曾在名校辅仁大学就读。离校后,校内用“从此辅仁大学没有春天”,来形容对这位美女的

离去所表示的遗憾和惋惜。从此,辅仁大学所有的春心荡漾,都随着她的离去而荡然无存了。

应《时报周刊》的发行人简志信邀请,李敖曾专门为胡因梦写过一篇短文,题名《画梦—我画胡因梦》:

如果有一个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优游又优秀、又伤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的,一定不是别人,是胡—因—梦。

通常明星只有一种造型、一种扮相,但胡因梦从银幕画皮下来,以多种面目,教我们欣赏她的深度和广角。她是才女、是贵妇、是不搭帐篷的吉卜赛、是山水画家、是时代歌手、是艺术的鉴赏人、是人生意义的勇敢追求者。她的舞步足绝一时,跳起迪斯科来,浑然忘我,旁若无人,一派巴加尼尼式的“女巫之舞”,她神秘。

胡因梦出身辅仁大学德文系,又浪迹纽约格林尼治区,配上前满洲皇族的血统和汉玉,使她融合了传统与新潮、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她是新艺综合体,她风华绝代。

你不能用看明星的标准看胡因梦,胡因梦不纯粹是明星。明星都在演戏,但胡因梦不会演戏—她本身就是戏。

你不必了解她,一如你不必了解一颗远在天边的明星;你只要欣赏她,欣赏她,她就从天边滑落,近在你眼前。

由此可见,胡因梦是一个风华绝代、才华卓越、多才多艺的女子。

而且查阅有关资料发现,胡因梦大半生都投身于身心灵的探索和疗愈之中,对自我和人性有着直指本觉的洞察力和反思能力。

此外,在与李敖正式结婚前,两人还同居试婚过。两人朝夕相处,同床共枕,终日面对面,适合不适合,能不能长久,在相处的细节中一定会露出各种蛛丝马迹。难道,聪明如胡因梦,被爱情冲昏了头脑,蒙蔽了双眼?

在她的自传《生命的不可思议》中,胡因梦透露,对于她和李敖的婚事,本来她是很犹豫的,却因为跟母亲赌气,反倒坚决地要嫁给李敖。

书中记录,李敖拿了一笔钱给其当时的女友刘会云,请她到美国回避一阵子。不久后,李敖心疼起这笔钱,对胡因梦母亲说:“我已经给了刘会云210万,你如果真的爱你的女儿,就应该拿出210万的‘相对基金’才是。”

胡母一听脸色大变,撂了一两句话转头就走。

第二天,胡母斩钉截铁地对胡因梦说:“李敖已经摆明了要骗我们的钱,你可是千万不能和他结婚啊!”

胡因梦听了心里很不舒服。

她和李敖尚未公开恋情的时候,母亲就认为,台湾唯一配得上她的男人只有李敖。那时,即便知道李敖已经有了女友刘会云,母亲也是“举双手双脚”赞成两人在一起的。如今又举双手双脚反对。

胡因梦心想:我又不是你们之间的乒乓球,嫁不嫁该由我决定才对。

于是,穿着睡衣跑到李敖那儿,在客厅里跟他结了婚。结婚时的新娘服,还是那身睡衣。

原本是为了争取婚姻自主权,跟母亲赌一口气,没想到这场婚姻并没有如胡因梦所料为她带来自由,反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反手给了她一个耳光。速度之快,快如闪电。

婚礼结束当晚,李敖坐在马桶上要她给他泡茶喝,还十分得意地说:“你现在约已经签了,我看你还能往哪儿跑,快去给我泡茶喝!”

胡因梦随即将结婚证书拿出来,当着

他的面,将他所谓的“合约”一撕两半,对他说:“你以为凭这张纸就能把我限制住吗?”

论脾气,能在结婚当天就撕碎结婚证书,胡因梦的脾气也是够大的,更别谈将自己的个人幸福当作斗气的筹码。

现实很残酷,但也一直在用它独有的方式彰显它的公平。

离婚后的事实,无一不在向胡因梦暗示:当初因为赌气做出的决定,一定会通过各种途径,让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付出高昂的代价。

不过胡因梦之所以成为胡因梦,一定有其令常人不及之处。

她的过人之处就在于,赌气酿成后果后,懂得及时收敛,并深入到自己的灵魂,向内心深处进行探索。

她诚实地面对自己的过往,坦诚地将自己跌跌撞撞的经历,融入笔端,著书立传,写成《生命的不可思议:胡因梦自传》一书,丝毫不回避自己的童年阴影、感情纠葛和周遭诸多事件的缘起缘灭。

这本书,不仅记录了她的成长,还记载了她觉悟和自救的全过程,是一本自我觉醒的成长之书。

35岁之后,胡因梦彻底息影,完全投入到有关“身心灵”探索的翻译与写作中,出版译作《生命的轨迹—深度心理分析手册》《改变,从心开始:学会情绪平衡的方法》《世界在你心中》等,并原创了《胡言梦语》《茵梦湖》《古老的未来》《死亡与童女之舞》等作品。

如今的她,虽已不再年轻,却热情而又冷静,恬淡的微笑中透出智慧的光芒,遇到前夫指名道姓的调侃,也能淡淡地一笑而过。

多年以后,面对《新周刊》的提问,再次谈起前夫李敖,胡因梦坦言,李敖是她生命中最重点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只有在内在世界里探索,才找得出事件发生的必然内因。

这番感悟,让人深刻体会到她精神世界的富足和安定。

有智慧与平和相伴,即使青春不再,她也能在岁月里修炼得光彩照人。

这才是真女神!

4

弯弯的争气,最终也让她完成了属于自己的逆袭。

总监辞职后,职位空缺,一直无适当的人选可以填补。

出乎弯弯意料之外的是,总经理居然将她推荐上了这一职位。

总部高层面试弯弯的时候,问她:“陈总这人的脾气我们是知道的。公司的情况我们也大致有个了解。他用人一向挑剔,你又是怎么让陈总对你刮目相看,赞口不绝的呢?”

弯弯谦虚地回答:“可能是我比较争气吧。”

争气,而不是生气,是弯弯对自己的努力给出的最好的诠释。

宠爱自己

其实,发脾气并非一件天理不容的事。适当的情绪表达,反倒有利于身心健康。

美国著名心理医生派克曾说: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要想人生顺遂,我们一定要学会生气。

怎样生气才算合适?

你需要分辨出自己生气的对象和原因,就事论事,目标明确,不将无辜的人当撒气桶。

情绪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如果某件事令你产生愤怒情绪,适时发泄出来,才不至于压抑内心,形成暗流,最终溃堤不决。

我们小区的幼儿园里,老师一再强调要允许孩子发脾气。只要孩子发泄情绪时,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到自己,任何方式都应该允许。

诸君不妨借鉴一用。

不过,发泄完毕,还是要反省自己,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才能令自己不被情绪所左右。

共勉吧!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