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事,有事必然有是非,是非虽然起于人我,但只要我们懂得照顾好自己的心,就不会被是非所困扰。所以处事要有禅心,要懂得以有限的生命来追求无限的永恒,不要在小小的人我是非上计较,浪费了大好的人生。处事的禅心,有四点:
第一,横逆来时,要能不怨不尤人生的际遇,难保一生都是一帆风顺。当遭逢逆境的时候,我们怎么办?要不怨不尤。所谓“明白因果,就不怨天;了解自己,就不尤人”。但是,有一些人只要稍有不如意的事,就上怨天、下怨地,内怨父母眷属,外怨朋友师长。怨天尤人显示自己脆弱无能,所以一个有修养、有能力的人,遇到横逆的困境时,绝不怨天尤人,怨天尤人只会更加坏事。
第二,病苦来时,要能不惊不怖人吃五谷杂粮长大,生病是难免的。但是一般人都害怕生病,所谓“英雄只怕病来磨”,佛教讲“修行人要带三分病”,有时身体上有小小的病痛,反而能增长道心,成为学佛的增上缘,重要的是心理要健康。所以当病苦来时,要能正见身体是四大五蕴和合而有,能够如《般若心经》所说:“照见五蕴皆空”,自能度一切苦厄,自能不惊不怖,自能远离颠倒梦想,自能解脱自在。
第三,讥谤来时,要能不辩不苦俗云:“不遭人嫉是庸才”,在娑婆世界里,大凡有所作为的人,难免都会遭到讥讽毁谤,即使佛陀也曾受到提婆达多的迫害,耶稣也曾被弟子出卖。所以当我们被人诋毁、中伤的时候,要紧的是不辩解、不为所苦。所谓“是非止于智者”,只要自己行得正、站得直,尽管别人如何嘲讽讥谤,那是他自己心中是牛屎,只要你是智者,必能不为所动。
第四,荣宠来时,要能不骄不慢人生最大的失败是骄慢,骄慢必生祸。因此当一个人受到极度荣宠的时候,千万不可恃宠而骄,因为世间事往往祸福相倚,当成功时也可能暗藏失败的阴影,因此不但要“胜而不骄”,而且要“遇荣宠事,置之以让”;懂得“宠甚而思以慎”,则位自固。所以做人要懂得虚怀,要如大地之谦卑,才能承载万物,才能成就万事。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样比黄金钻石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佛性,用比较浅显易懂的字眼表达就是“禅心”;用禅心安顿顺逆境界,自能时时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