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忽视”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可避免家长由于无意中所给予的注意,而加重了孩子的印象,间接地助长了孩子的不良行为。“故意忽视”方式对于减少学前儿童任性的行为尤其有效。孩子无理取闹时,若是加以责备或给予注意,反而可能在无意中奖励了不良行为。
假如孩子发脾气时,你可采用故意忽视来纠正这种行为。此时,如果孩子是在安全的地方,那么你就可以离开去另一个房间,直到他停止发脾气你再回来。或者你转过身,假装在做其他事情。当他的不良行为终止时,再给予他充分的关注。切记一定不要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妥协而给予任何形式的奖励。
“故意忽视”的要点是:转移对孩子的所有注意力;拒绝争辩、责备或交谈;将头转开并避免目光接触;不要表现出生气的样子;假装专注于其他事情或离开房间;保证使孩子的不良行为得不到任何形式的奖励;当孩子的不良行为终止时,给予极大的关注。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两个“倔强期”:第一个是从3岁至5岁;第二个则是12岁至15岁。可见,孩子的倔强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然阶段,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实现“自家长寻找”的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孩子遇到挫折、感到失望时的正常表现。那么,父母在孩子的“倔强期”应该如何做呢?
帮控情绪: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努力控制住这种不良情绪,对孩子的无理行为不可视而不见,但要等孩子气消之后再进行批评,因为在感情冲动时,一切理智的论证都是无效的。
消灭萌芽:父母应注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要让孩子形成与父母争吵的恶习。
避免暴力:不要让孩子学会欺侮别人。
留有余地:父母对孩子不要在每一件琐事上都发命令,要明确主要目的。提出要求时,要留有时间余地。
用语肯定:在生活中多使用肯定语,少用否定语。比如说“把房子收拾干净”要比说“不许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好得多。
严守规则:家庭应建立固定的习惯和秩序。一般不必多,但父母必须严格遵守规定,为孩子树立榜样。同时,还要选择一个固定时间与孩子进行感情交流。在与孩子交谈时,父母要认真听取孩子的想法,并注意孩子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