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经典小说9 > (四)福建入海港 海滨邹鲁行

(四)福建入海港 海滨邹鲁行

1、佛国——福州

(1)马可·波罗的福州国从行在国最后之信州城发足,则入福州国境,由是骑行六日,经行美丽城村,期间食粮及带毛带羽之野味甚饶。亦见有虎不少,虎躯大而甚强。产姜及高良姜过度。物搦齐亚城银钱一枚,可购好姜四磅。并见有一种果,形类洎夫蓝,用以为食。应知其地居民,凡肉皆食,甚至人肉亦极愿食之,惟须其非病死者之肉耳。所以此辈寻觅被害者之尸而食其肉,颇以为美。

——摘自《马可·波罗行纪》冯承钧译离开京师管辖的最后一座城市处州后,便进入了福州王国,其主要的城市叫福州城。向东南方向走六天,越山翻岭,穿峡涉谷,沿途经过许多市镇和乡村。这里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富足,野外的狩猎活动也很频繁。尤其是鸟雀,种类特别多。这一带有许多体格庞大、性情凶猛的老虎。姜和药材的产量极高,尤其是姜,用相当于一个威尼斯银币的价格可以买八磅。还有一种植物具有番红花的一切特征,连味道与色泽也一样,但却不是真正的番红花。这种植物极其珍贵,因为它是不可缺少的佐菜调料,所以价格十分高昂。

此地的人偏爱吃非因病致死的人肉,认为人肉比其他任何肉都要好吃些。当他们出征打仗时,就把头发打散,披在耳朵上,并且将脸涂成淡蓝色。他们用矛和剑作为武器,除了首领骑马外,其他人一律步行。他们是一个很野蛮的人种,一旦在战场上杀死了敌人,便迫不及待地吮吸敌人的鲜血,然后再分食人肉。

(2)江南胜地,闽江风情福州,算是马可·波罗东南之行的目的地。按照《马可·波罗游记》中所述,福州不归属京师管辖,独立成为王国。主要城市为福州城。也就是今天的福建省省会福州。翻山越岭、穿峡涉谷说明地势不平。也正符合福建地区属于丘陵地带的地理现实。

此外在风土人情方面。历史上客家人营造的抵御性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是最具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主要分布在福建西南部的崇山峻岭之中,以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

按照《马可·波罗游记》中的记述,进入福建境内之后,马可·波罗先后到了今日福建建瓯和南平福建地带接着到了福州和泉州。马可·波罗到达福州和泉州后看到的景象令他印象深刻。

“沿着同一方向再走十五英里,就是福州城。这个城市的中央有一条河横贯而过,河面宽一英里,两岸都建有高大豪华的建筑物。在这些建筑物前面停泊着大批的船只,满载各种货品,特别是糖,因为这里也出产大量的糖。有许多商船来自印度,装载着各种珍珠宝石”这一段引述的文字就是《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的关于到达福州的景象描写。引文中说到的那条大江就是福建的闽江。福建制糖并且风景优美,这和历史上关于福建的记载是大体相符合的。

在《马可波罗游记》里称福建为蛮子省,说当地人偏爱吃非因病致死的人肉,但他也说没有亲身游历其中的任何一个地区,只是道听途说的,而根据元朝四等人制度,那时汉人被分成两部分,北方叫契丹省,属三等人,南方叫蛮子省,属四等人,一等人是达子,二等人是达子从西亚俘获的色目人。所以极有可能当时由于历史原因北方人可能会对福建的印象有些偏见。当时的福建虽然是很富庶繁华,但仍有部分地区未开化的地区,所谓吃人的可能性不是没有的。

对于福州和泉州,我们禁不住好奇,去看看今日的福建的这两个城市又增添了什么新的魅力。

福州宗教文化丰富,有“佛国”之称,重点佛教寺院有6座(涌泉寺、西禅寺、林阳寺、地藏寺、万福寺、雪峰寺),为全国城市之最,福州背山依江面海,气候宜人,地理环境优越,温泉资源丰富有温泉城之雅称,还有“江南胜地”之美誉。

①三坊七巷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自北而南依次为:“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此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坊七巷鸟瞰图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总占地面积38.35公顷,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计159座,其中包括全国重点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②平潭岛平潭岛为我国第五大岛,福建第一大岛,岛上时常“东来岚气弥漫”,别称“东岚”,距福州128公里。

1992年平潭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全岛海岸蜿蜒曲折,岸线长达408公里,其中100多公里为优质海沙滩。

平潭北、东、南面的长江澳、海坛湾、坛南湾三大海滨沙滩,沙质细白,海水清澈湛蓝,符合海滨旅游沙滩的规定要求,而且面积大,相互连接,背后有葱郁的防护林带,海上有岛屿岩礁,组合条件好,湾向性好。坛南湾和海坛湾沙滩长度约有40公里,以每个游客平均拥有3平方米海滨沙滩计算,可容纳游客120万人以上,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的海滨浴场之一。

平潭岛平潭的海蚀地貌甲天下。岛上海蚀崖、海蚀洞、海蚀穴、海蚀平台、海蚀阶地等星罗棋布,形态各异,或如双龙抱珠,海豚戏水,跳跃腾空;或如利鳄刺天,锐不可挡;或如海龟登陆,摇曳徐行。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令游客叹为观止。如:“半洋石帆”已认定是“天下奇观”、唯我独有;誉称“东海仙境”的海蚀造型系列,包括仙人井、仙人峰、仙人台、仙人洞以及金光灿烂、神奇莫测的“金观音”,雄奇壮丽,神秘诱人;高出海面15米为八闽第一大天然淡水湖――三十六脚湖,风光旖旎,百态千姿;体积超过乐山佛四倍的巨型石人――海坛天神,造型奇特,形象逼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岗岩球状风化造型;素有“石兽世界”之称的南寨石林群,巨岩交错,千姿百态,奇洞错列,佳境迭出。

2、海滨邹鲁——泉州(1)马可·波罗的刺桐城离福州后,在一甚美之地骑行五日,则抵刺桐城,城甚广大,隶属福州。此城臣属大汗。居民使用纸币而为偶像教徒。应知刺桐港即在此城,印度一切船舶运载香料及其他一切贵重货物咸莅此港。是亦为一切蛮子商人常至之港,由是商货宝石珍珠输入之多竟至不可思议,然后由此港转贩蛮子境内。我敢言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所以大汗在此港征收税课,为额极巨。

凡输入之商货,包括宝石、珍珠及细货在内,大汗课额十分取一,胡椒值百取四十四,沉香、檀香及其他粗货值百取五十。

此处一切生活必需之食粮皆甚丰饶。并知此刺桐城附近有一别城,名称迪云州,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除此港外,他港皆不制此物,购价甚贱。此迪云州城,特有一种语言。大汗在此崇迦国中征收课税甚巨,并逾于行在国。

蛮子九国,吾人仅言其三,即行在、扬州、福州是已。其余六国虽亦足述,然叙录未免冗长,故止于此。

——摘自《马可·波罗行纪》冯承钧译离开福州城,渡过上述那条河,向东南方前行五日,沿途人口稠密,并有许多市镇。城堡和坚固的住宅。这里物产丰富,但道路崎岖不平,一路上都是山岭、峡谷、密林,只有一小块平原。此地的森林中多为灌木,出产樟脑。乡间的猎物也很多。居民是大汗的百姓,归福州管辖。

到第五日晚上,便到达宏伟美丽的刺桐城。刺桐城的沿海有一个港口,船舶往来如织,装载着各种商品,驶往蛮子省的各地出售。这里的胡椒出口量非常大,但其中运往亚历山大港以供应西方各地所需的数量却微乎其微,恐怕还不到百分之一。刺桐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于此,货物堆积如山,买卖的盛况令人难以想像。此处的每个商人必须付出自己投资总数的百分之十作为税款,所以大汗从这里获得了巨大的收人。此外商人们租船装货,对于精细货物必须付该货物总价的百分之三十作为运费,胡椒等需付百分之四十四,而檀香木、药材以及一般商品则需付百分之四十。据估算,他们的费用连同关税和运费在内,总共占到货物价值的一半以上,然而就是剩余的这一半中,他们也有很大的利润,所以他们往往运载更多的商品回来交易。

(2)东方第一大港马可·波罗从福州出发,度过闽江,东南方行走5天,最后到的这个城市是海滨城市大城刺桐。也就是今天的福建泉州。这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港口,泉州也是港口城市。据记载,马可·波罗并不止一次到泉州,因此印象深刻。

中国在唐朝首先生产冰糖,埃及生产的冰糖与中国有关。《马可波罗游记》载:

“这个地方以大规模的制糖业著名,出产的糖运到汗八里。供给宫廷使用。在它纳入大汗版图之前,本地人不懂得制造高质量糖的工艺。制糖方法很粗糙,冷却后的糖,呈暗灰色的糊状。等到这个城市归入大汗的管辖时,刚好有些巴比伦人,来到帝廷,他们精通糖的加工方法。因此被派到这个城市,向当地人传授某种木灰制食糖的方法。”这表明埃及人对中国制糖技术提高作出了贡献。他们可能在泉州学得制造冰糖的方法,并回传埃及。

马可波罗对泉州人是这样评价的:“民性和平,喜爱舒适安逸,爱好自由。"这个评价是中肯的。他还说,该城的文身技师以艺精出众而驰名中外,有许多印度人到这里来文身。

泉州是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地处福建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同时泉州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代有“海滨邹鲁”的美誉。因为是港口城市,马可·波罗还记述了当时的船舶技术和航海技术。

①泉州港的马可·波罗纪念碑泉州港是泉州市东南晋江下游滨海的港湾,北至湄洲湾内澳,南至围头湾厦门市同安县莲河,海岸线总长421公里。历史上曾以三湾十二港著名于世。现又开发了“世界少有、全国不多”的不冻不淤的湄洲湾肖厝深水良港。在中世纪时,泉州港就是我国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

元代,泉州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增至近百个,其贸易范围仍以通西洋为主,相对稳定的航线大抵与宋相仿。当时泉州港是国际重要的贸易港,也是中外各种商品的主要集散地之一。经泉州港进口的香料有58种,宝货珍玩12种,工业原料27种,纺织品19种,金属物9种,器用品6种,副食品7种。经泉州出口的丝绸织品54种,陶瓷器41种,金属、杂货和药物63种,远销到64个国家和地区。

如此重要的港口,怎么会忘记我们这位意大利朋友留下的浓重足迹。如今在泉州港,你还可以看到马可·波罗出航纪念碑。据说于1289年,忽必烈派马可·波罗护送阔阔真公主去伊利汗国(今伊朗)与阿鲁浑汗完婚。马可·波罗于1291年春率14艘四桅十二帆的巨船,从泉州启航,告别中国,经苏门答腊、印度等地到达波斯。

福建泉州港岸边的马可·波罗出航纪念碑马可·波罗对福建的语言及少数民族也有提及,他提到福建的“迪云城,特有一种语言。”福建各地有各种不同的方言,如福州方言、闽南方言、兴化方言、客家话等等,它们虽然彼此各异,但有一种统一的文字可以通行。福建的民族以汉族为主,此外还有畲回等少数民族,他们主要居住在内地山区,马可·波罗在《行记》中对少数民族作战时的情形作了描述:“其赴战者,有一种风习,请为君等述之。此辈剃其额发,染以蓝色,如同剑刃。除队长外皆步行,手执矛。”⒇马可·波罗在福建各地,都提到当地“使用纸币。”纸币成为主要的流通媒介,说明元王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马可·波罗在《行记》中对福建人信奉佛教作了简介,说福州、泉州、建宁、侯官等地,“居民是偶像教徒。”在中世纪时代,福州的佛教寺庙之多,冠于南方各省,所以有人说福州是中国南方佛教中心,是南方的洛阳。

佛教在泉州也十分兴盛,佛教寺院比比皆是,几乎遍布每个街角巷落,因此泉州素有“泉南佛国”之别称。

②开元寺《马可波罗游记》对泉州人信奉佛教作了介绍。泉州佛教兴盛,自唐朝以来就有“泉南佛国”之誉。马可波罗说,这里的“人民是偶像崇拜者”。偶像崇拜者就是佛教信徒。到泉州,少不了拜谒寺院。其中的开元寺就是不能错过的一处胜地。

在福建省泉州市也有开元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中国福建泉州市鲤城区西街(从前的西城外),于唐武后垂拱二年(686年)由黄守恭开创,有逾1300年历史。

泉州开元寺石塔是我国古代石构建筑瑰宝。从石塔的建筑规模、形制和技艺等方面来看,都可以说得上精妙绝伦。它充分体现了宋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性。它不但在中国石塔中堪称佼佼者,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它既是中世纪泉州海外交通鼎盛时期社会空前繁荣的象征,也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标志。

开元寺开元寺的山门,也叫天王殿。它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后已经过几次火灾烧毁与重建,现存建筑是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修建的。大家先请看这石柱:上下端略细,中部较粗,呈梭子状,学名梭柱,据考证为唐朝的石柱风格,年代已十分久远了。石柱上还悬挂有一木制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的。它是泉州这个具有浓厚宗教文化色彩的古城风貌的真实写照。分坐在天王殿两旁的是按佛教密宗规制所配置的密迹金刚与梵王。它们怒目挺胸,状极威严,与一般寺庙所雕塑的四大金刚有较大差别,有人谑称它们为“哼哈二将”。

开元寺内除了天王殿,其他主要景观有:大雄宝殿、拜亭、桑蓬古迹、甘露戒坛、藏经阁以及东西二塔。

3、实战福建福州春季是福州一年中阴雨天最多的季节,3、4月份是阴雨绵绵的春雨期,雨势一般不大,但冷暖气温变化很大,需穿羊毛衫、棉毛裤和夹衣,出门时要携带雨具。秋季气候宜人、天高云淡,是一年中晴好天气最多的季节,也是旅游的黄金时段。这时候只需穿单衣或薄毛衣即可。

福州的名菜有佛跳墙、荔枝肉、红糟醉香鸡、八宝书包鱼、鸡茸鱼唇、琵琶虾、荷包鱼翅等。吃佛跳墙及其他传统名菜可以去聚春园。

福州街头最多的小吃店为沙县小吃,沙县是福建的一个地名,沙县小吃就是由该地方的人带来的,主要经营拌面、炖罐、鱼丸、馄饨以及各种卤味。

福建乌龙茶不错,不妨买些带回。

泉州泉州的飞机场位于晋江市东环路东侧,晋江市距泉州市很近,只有12公里左右。

泉州市内有22条公交线路,连接了市内的所有的景点;其中旅游专线601线来往于清源山、水上乐园、开元寺、芳草园、天后宫、展览城和游乐园,每16分钟发一班车,对于自助游的人来说很方便。要到泉州邻近景点游玩,有直通景点所在地的快运巴士。

福建省一直是乌龙茶产茶大省,当中铁观音堪称极品,素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之美称。历经数辈福建茶人的共同努力与拼搏,福建铁观音闻名遐迩,可以买些正宗铁观音带回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