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可·波罗的爪哇岛
(1)马可·波罗眼中最大的岛自占婆首途向南航行千五百哩,抵一大半岛,名称爪哇岛。据此国水手言,此地为世界最大之岛。此岛周围确有五千哩,属一大王而不纳贡他国。具名是偶像教徒。
此岛甚富,出产黑胡椒、肉豆蔻、高良姜、荜澄茄、丁香及其他种种香料,在此岛中见有船舶商贾甚众,运输货物往来,获取大利。大汗始终未能夺取此岛,盖因其距离甚远,而海上远征需费甚巨也。刺桐及蛮子之商人在此大获其利。
——摘自《马可·波罗行纪》冯承钧译离开印度,向南和东南之间行驶一千五百英里,便可到达一个面积很大的岛,叫作爪哇岛。据一些水手说,这个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方圆约有五千英里,只受一个国王的统治,居民对于其他任何国家都不纳贡。岛上居民多是佛教崇拜者。
这个国家的物产极其丰富。像胡椒、肉豆蔻、生姜、丁香和其他所有值钱的香料及药物,都是岛上特产,因此有许多商船满载货物前来交换,使双方都能获得巨大的利润。元大汗始终没能征服整个岛,主要是因为这里地理位置太远,并且处于海上,海上远征的费用高昂的缘故。泉州附近商人也在此地经商,获取巨额利润。
(2)四面环海爪哇爪哇岛的名字是众多游客都非常熟悉的。爪哇岛位于马来西亚和苏门答腊东南,婆罗洲(加里曼丹〔Kalimantan〕)南方,巴厘岛西面。拥有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而且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均处支配地位。
马可·波罗听说爪哇岛是是世界最大的岛,其实并非如此,尤其是在印度尼西亚这千岛之国中,具体哪个岛最大,很难说清。其实爪哇岛仅系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第四大岛。
从马可·波罗的记述中我们能看出这个海岛国家还是以商船为主要贸易手段,交易商品种类比较多,尤其是调料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也是由于爪哇岛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决定的。
四面环海的爪哇岛,属热带雨林气候,没有寒暑季节的更迭,年平均气温为25-27摄氏度,雨量充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岛上热带植物丛生密布,草木终年常青,咖啡、茶叶、烟叶、橡胶、甘蔗、椰子等物产丰富。爪哇岛上河流纵横,风光旖旎,每年都吸引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观光旅游。爪哇岛上有100多座火山,前不久活动剧烈,有爆发迹象的默拉皮火山就是其中的一座。默拉皮火山海拔2968米,是印尼众多活火山中最为活跃的一座。爪哇岛是印尼经济、政治和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拥有全国约2.2亿人口中的一半。一些重要的城市和名胜古迹都坐落在这个岛上。印尼首都雅加达是东南亚第一大城市,位于西爪哇北海岸,人口830多万。万隆位于爪哇岛西部海拔700多米的万隆盆地中,是印尼西爪哇省首府,这里四面群山环绕,植物繁茂,环境优美。印尼的古都日惹是中爪哇的中心城市,世界闻名的婆罗浮屠古迹就位于日惹城北部。
日惹为爪哇文化艺术的发源地,文学和舞蹈发达,浮雕和雕像众多,学府林立,最著名的国立加查玛达大学,是印度尼西亚最早的一所法政大学。日惹有世界闻名的巨大艺术建筑——婆罗浮屠;有精美的印度教古庙普兰巴南神庙;有被称为“大城”的古城遗址,传为玛打兰王国首都遗址,遗址中还有块大石块,传为玛打兰王宝座;再远处是王家陵墓。日惹所在地事古代马特兰地区的中心,曾是中爪哇第一个强大帝国所在地。传说,这片肥沃土地在8世纪至10世纪时一直被许多印度教王国所控制,著名的婆罗浮屠、巴玛南神庙及其他石碑纪念物都在那一时间建造。
①婆罗浮屠大佛寺婆罗浮屠位于爪哇岛中部日惹西北约40公里处默拉皮火山的一个山丘上,是印度尼西亚的佛教建筑和雕刻的杰出代表。婆罗浮屠的梵文意思就是"山丘上的佛寺",它的周围另有四座火山。
婆罗浮屠一直被人们称为"南半球最大、最古老和最壮观的古迹,其工程之浩大,建筑之壮观,可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以及柬埔寨的吴哥古迹相媲美,被世人共誉为古代东方的四大奇迹。
浮雕内容,第1回廊主壁题材为本生、佛传、譬喻和说法,描绘了释加牟尼从下凡到成道的过程。第二回廊主壁题材为《华严经·入法界品》中的善财童子历参图;第三回廊是其延续;第4回廊尚未明了,可能为《华严经》的普贤菩萨行愿赞等。
婆罗浮屠佛寺景观婆罗浮屠的整体设计和各层装饰体现了佛教密宗曼荼罗义理。佛教将天地分为三界,最低的是欲界,人在此阶段无法摆脱各种欲望,其次是色界,人虽已摒弃各种欲望,但仍然有名有形,最高是无色界。至此,人已不再有名有形,永远摆脱了世间的一切桎梏。婆罗浮屠塔的台基代表欲界,4层方形台及浮雕回廊代表色界,3层圆形台和大窣堵波代表无色界。
婆罗浮屠是举世闻名的历史遗迹,1907-1911年,西奥多·范·埃尔普进行了第一次修复,重建了3层圆台和窣堵波。1975-1987年,在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拯救婆罗浮屠的呼吁以后,进行了第二次修复,有27个国家参加,共花费2000万美元。1991年底,婆罗浮屠被列入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目前,整修后的婆罗浮屠古趣盎然,风貌如初,已被印尼政府扩建为面积达85公顷的游览胜地,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数十万佛教徒和旅游者到这里朝拜或观光。
②普兰巴南寺庙群普兰巴南寺庙群是现今印度尼西亚境内最大、最美丽的印度教庙宇,是记录印度尼西亚人祖先灿烂文化的载体。普兰巴南寺庙群由240座庙宇组成,大部分已经沦为一堆瓦砾,但一些主要的庙宇在经历了天灾人祸的沧桑变迁后,在人们的努力下得以重建,又焕发出昔日的风采。它位于印度尼西亚日惹城以东17公里处,普兰巴南寺庙群的名字由其所在的村庄而命名,这个地方在公元8~10世纪时可能是当时爪哇时代的古王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普兰巴南寺庙共有8个圣殿,其中三个主殿分别祭祀着湿婆、毗湿奴和罗摩这三位印度教中的主神。中心院落里有三个主殿。湿婆殿高为46.5米,里面是湿婆的妻子杜尔加的神像,也是最高的神殿。湿婆殿的北侧是维斯奴庙,南侧是婆罗吸摩庙,前面是楠迪庙。在毗湿奴和婆罗吸摩庙的前面是瓦哈诺庙,阿皮特庙位于北侧,其南侧与庙宇相接。在主广场每一个大门前面的东西两侧有四个克利尔庙;而在主广场的四个角上均各有一个小庙宇。
普兰巴南寺庙群普兰巴南寺庙群的创建基本上是模仿了神话中描述的众神居住的马哈穆罗山,因此各种雕刻和装潢都是按照神仙境界模样完成的。例如,装饰的图案取材于山川、莲花、奇异的动物和人物、仙女等,叶片和枝条弯曲缠绕于各种图案之间,整个图案营造出一个梦幻般的神仙世界。在每一个庙宇中都有雕像,例如大殿上面向东方的湿婆·马哈德瓦雕像、杜尔加雕像和许多在印度教义上知名人物的雕像。在寺庙群的墙壁上完美地雕刻着罗摩衍那罗摩传中的有关印度教的神话故事,现在每到傍晚时分,在普兰巴南寺庙后院的露头舞台上,这些著名的神话故事就会以声势浩大的传统芭蕾舞的形式上演。
2.实战爪哇岛气候不过这里的气温很特别,白天气温在30℃~35℃之间,而夜间气温几乎降至O℃,游客夜间登山时必须备足衣裳。
游客一般只须准备夏季服装。如欲去山区高地旅游,则必须准备羊毛衫、夹克衫等服装以御寒。外出游览时,衣着以轻便为宜,穿T恤衫、短裤即可。若参观博物馆、寺庙、总统行宫,参加普通宴请,男穿长裤衬衣、女穿长裙即不为失礼。如出席正规宴会,则需着装整齐,但男士若穿上印尼长袖巴迪衬衣,可适应一切场合。印尼白天阳光强烈,遮阳帽或阳伞是必备之物。如在雨季,外出别忘带上雨具。
美食印尼人的口味是偏好甜、辣的,日惹尤甚。
到了日惹,你才能体会到当地人对甜食爱到什么程度。日惹有道传统菜叫谷支(音译),是用鸡肉、菠萝、鸡蛋、米和蜜糖慢慢熬制,直到肉和水果完全溶化在黏稠的糖浆里,变成一种棕色的糊糊。当地人把它当菜吃。真正的饭后甜品是可以“甜死人”的巴皮亚(音译)——用甜米、菠萝和白糖煮成的一种粥。
日惹菜的另一大特点是辣。如果你的舌头未经训练,吃饭时可要小心了。当地有种炸牛肉,红通通的一整盘,原来是裹满了辣椒粉,吃起来准保让你嘴里冒火。这还不够,日惹人会告诉你,腻甜的谷支和火辣的牛肉是饭桌上的最佳搭配。街头食档里,日惹人对着这两盘菜左右开弓,气定神闲,本身就值得一看。
购物及特色日惹是印尼的手工艺品中心,银器、铜器、乐器、木雕、纱笼、皮革、皮影戏工艺品等都很有名。每到周末,印尼居民纷纷拥进日惹的手工艺品市场“血拼”。如果你是杀价高手,在这样的市场里买纪念品是最合算的了,如果你不会砍价,那最安全的办法是去日惹官方办的文化中心买纪念品。
日惹的银器在世界银器文化中是独具风格的。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得日惹银器得以融入了爪哇文化的诸多元素,纯手工制作,古朴典雅、充满民族个性和本土风格。
被称为爪哇文化中心的日惹市,治安良好,夜间行走安全,夜生活丰富多采,在这里可尽情欣赏皮影戏、拉玛耶那芭蕾舞、甘美朗(Gamelan)音乐、爪哇式歌剧(WayangOrang)等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传统文艺表演演出地点位于AmbarrukmoPalace饭店,靠近王宫的THR(TamanHiburanRakjak)娱乐中心及一些特设的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