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经典小说3 > 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瀑布的危机】

今天对莫西奥图尼亚瀑布形成的原因,已比利文斯敦时清楚得许多:赞比亚的中部高原是一片300米厚的玄武熔岩,熔岩于二亿年前的火山活动中喷出,那时还没有赞比西河。熔岩冷却凝固,出现格状的裂缝,这些裂缝被松软物质填满,形成一片大致平整的岩席。

约在五十万年前,赞比西河流过高原,河水流进裂缝,冲刷掉裂缝中的松软物质形成深沟。河水不断涌入,激荡轰鸣,直至在较低边缘找到溢出口,注进一个峡谷。第一道瀑布就是这样形成。

这一过程并不就此结束,在瀑布口下泻的河水逐渐把岩石边缘最脆弱的地方冲刷掉。河水不住侵蚀断层,把河床向上游深切,形成与原来峡谷成斜角的新峡谷。河流一步步往后斜切,遇到另一条东西走向的裂缝,再次把里面的松软物质冲刷掉。整条河流沿着格状裂缝往后冲刷,在瀑布下游形成之字形峡谷网。

今天,在下游可看到七个这样的峡谷,每一个都是已消失的瀑布遗址。第八个峡谷就是今天的莫西奥图尼亚/维多利亚瀑布,但是这个峡谷也在侵蚀中。侵蚀速度是每一万年约1.6公里。第九道瀑布可能出现在西端的魔鬼瀑布处。

莫西奥图尼亚/维多利亚瀑布一直在后退。过去50万年里,其曲折河道上出现过多条瀑布,今天所见的是第八条,每一条都出现在河床满布裂缝的熔岩断层上,河水冲刷掉断层里松软的填料后,落入因此形成的隙缝中,并立即侵蚀较脆弱的裂缝,逐渐向后深切成峡谷,直至遇上另一断层。

目前的瀑布最脆弱处位于西端的魔鬼瀑。该处已侵蚀至比主瀑低30米左右,而且会逐步加深,直至整条赞比西河进入其裂缝中,因而可能就是将来后撤至第九条瀑布的地方。

自利文斯敦在瀑布附近刻下自己的名字至今,那里的情况已有很大变化。欧洲殖民者在瀑布东北11公里的地方建立了利文斯敦镇,即今天的马兰巴。现有人口72000人,为一大旅游中心,镇内有一个利文斯敦生平事迹的博物馆。瀑布附近竖立着利文斯敦的雕像。

1905年在沸锅上建成一座长约200米横跨峡谷的大桥,连接通往布拉瓦约的铁路。赞比亚与津巴布韦的国界就在桥中央。立于桥上,瀑布的全貌便尽收眼底了。

1938年在赞比西河下游建立了发电站。1969年又在刀锋崖山崖之间建了一道长约30米、宽2米的人行桥,称为“刀刃桥”。桥远远看去象是锋利的刀刃。该桥把一个山巉连起来,供游人更好地观赏这里的壮丽景色。

【瀑布的观赏】观赏大瀑布,从卢萨卡出发,可以驾车或乘飞机去。乘游艇畅游大瀑布的上游——赞比西河。从上游可以看到瀑布的轮廓。赞比西河是非洲第四长河,流向从西向东,南岸是津巴布韦,北岸是赞比亚。河面很宽,但水流平缓。河中有一小岛,用望远镜可看到岛上徜徉的一群群大象。突然听到隆隆的响声,显然是游艇已接近瀑布。在盛水期,你从几里甚至几十里开外,就能看到瀑布激起的冲天水柱,一团团不断向上翻涌,在蓝天白云间飘散开去。当地称该瀑布为“莫西奥图尼亚”,意思是“雷鸣之烟”。

观赏完瀑布,可以到瀑布旁的手工艺村落一游,体验另外一种滋味,在此处你可以看到传统的非洲生活,还有津巴布韦六个不同部落的文化和艺术,村落中的手工艺匠利用各种不同的木头,雕刻出美丽的动物,妇女们也编织各种不同尺寸的精致盒子。

【瀑布的传说】关于大瀑布,这还有一个动人传说:据说在瀑布的深潭下面,每天都有一群如花般美丽的姑娘,日夜不停地敲着非洲的金鼓,金鼓发出的咚咚声,变成了瀑布震天的轰鸣;姑娘们身上穿的五彩衣裳的光芒被瀑布反射到了天上,被太阳变成了美丽的七色彩虹。姑娘们舞蹈溅起的千姿百态的水花变成了漫天的云雾。多么美妙、令人神往的景色呀!

§§§(二)冰雪幻境——阿拉斯加冰河湾冰河湾国家公园位于美国阿拉斯加,距旧纽西50英里,占地330万公顷,围绕在陡峭的群山中,只能乘船或飞机到达。那里有无数的冰山、各类鲸鱼和爱斯基摩人的皮划舟。冰河湾游人在那里居住在帐篷中或在乡村田舍中。根据碑文的记载,冰河湾国家公园最引人入胜的景观之一就是巨大海湾中活动着的冰河。谬尔(MuirGlacier)是第一个仔细研究冰河的科学家,他从1879年起几次来到这里,为这里美丽多资的冰河所征服。自谬尔探险时代之后,冰河沿海湾向北移动了很远,这种现象在北半球其他地方也曾被发现。

谬尔冰川(MuirGlacier),位于冰河湾内,在阿拉斯加北端突出的地方,是以科学家谬尔的名字命名的。狭长的冰川湾伸入内陆约一百零五公里,边缘地带还有更多的小湾(其实这是由冰川所刻凿出来的),这些小湾多是遽然而起的冰壁,而这冰壁即为自山坡延伸至海岸的冰山鼻。自一九八二年以来,谬尔冰川后退速度很快。随着冰川的后退,植物很快的代替冰川,而覆盖了地表。除冰川外,冰川内的野生动物也深深吸引着各地的游客。图为一群海豹在谬尔冰川的一角栖息,这种海豹大多长着厚而粗糙的皮,和一层厚厚的脂肪(通常有11-13厘米),这层脂肪除了可以将它们与寒冷的外界隔离,还可以为它们储存能量以应付食物短缺的节。

§§§(三)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Jo-moglang-ma),简称珠峰,又意译作圣母峰,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交界的喜马拉雅山脉之上,终年积雪。是亚洲和世界第一高峰。藏语“珠穆朗玛jo-moglang-mari”就是“大地之母”的意思。藏语Jo-mo“珠穆”是女神的之意,glang-ma“朗玛”应该理解成母象(在藏语里,glang-ma有两中意思:高山柳和母象)。神话说珠穆朗玛峰是长寿五天女(tshe-ringmchedlnga)所居住的宫室。西方普遍称这山峰作额菲尔士峰或艾佛勒斯峰(MountEverest),是纪念英国人占领尼泊尔之时,负责测量喜马拉雅山脉的印度测量局局长乔治·额菲尔士(GeorgeEverest)。珠穆朗玛峰最近的一次测量在1999年,是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测定的,他们认为珠峰的海拔高度应该为8850米。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认的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登山队于1975年测定,是8848.13米。但外界也有8848米、8840米、8850米、8882米等多种说法。最近,2005年5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重测珠峰高度测量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再次精确测量珠峰高度,珠峰新高度为8844.43米。同时停用1975年的8848.13米。

有趣的是,珠穆朗玛峰虽然是世界第一高峰,但是它的峰顶却不是距离地心最远的一点。这个特殊的点属于南美洲的钦博拉索山。珠穆朗玛峰高大巍峨的形象一直在当地甚至全世界的范围内产生着影响。第四版人民币十元的背面图案就是珠穆朗玛峰。

1921年,第一支英国登山队在查尔斯·霍华德·伯里中校的率领下开始攀登珠穆朗玛峰,到达海拔7000米处。

1922年,第二支英国登山队是用供氧装置到达海拔8320米处。

1924年,第三支英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乔治·马洛里和安德鲁·欧文在使用供氧装置登顶过程中失踪。马洛里的遗体于1999年在海拔8150米处被发现,而他随身携带的照相机失踪,故无法确定他和欧文是否是登顶成功的世界第一人。

1953年5月29日,34岁来自新西兰的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EdmundHillary)作为英国登山队队员与39岁的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en:TenzingNorgay一起沿东南山脊路线登上珠穆朗玛峰,是纪录上第一个登顶成功的登山队伍。1956年,以阿伯特·艾格勒为首的瑞士登山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登上珠穆朗玛峰。

1960年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他们是王富洲、贡布、屈银华。此次攀登,也是首次从北坡攀登成功。

1963年,以诺曼·迪伦弗斯为首的美国探险队首次从西坡登顶成功。1975年,日本人田部井淳子成为世界上首位从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女性。是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登山队第二次攀登珠峰,9名队员登顶。其中藏族队员潘多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从北坡登顶成功的女性。1978年,奥地利人彼得·哈贝尔和意大利人赖因霍尔德·梅斯纳首次未带氧气瓶登顶成功。1980年,波兰登山家克日什托夫·维里克斯基第一次在冬天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尼泊尔三国联合登山队首次从南北两侧双跨珠穆朗玛峰成功。1996年,包括著名登山家罗布·哈尔在内的15名登山者在登顶过程中牺牲,是历史上攀登珠穆朗玛峰牺牲人数最多的一年。1998年,美国人汤姆·惠特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登顶的残疾人。2000年,尼泊尔著名登山家巴布·奇里从大本营出发由北坡攀登,耗时16小时56分登顶成功,创造了登顶的最快纪录。2001年,美国人维亨迈尔成为世界上首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盲人。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次珠峰地区综合科考高度测量登山队成功攀登珠峰并测量珠峰高度数据。

中国西部的山脉,大多横亘绵长,山体高峻雄伟。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同尼泊尔、印度等国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绵延长达2400多公里,主脉海拔平均超过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在喜马拉雅山脉之中,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8000米以上的有16座,著名的有南峰、希夏邦马峰、干城章嘉峰。“喜马拉雅”在藏语中就是“冰雪之乡”的意思。这里终年冰雪覆盖,一座座冰峰如倚天的宝剑,一条条冰川像蜿蜒的银蛇。其中最为高耸的则是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它高达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珠穆朗玛峰,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处可见。峰顶空气稀薄,空气的含氧量只有东部平原地区的四分之一,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珠峰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很早就为人们所注目。1960年中国登山运动员和科学工作者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首次从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创造了世界登山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从60年代起,中国科学工作者对珠峰地区进行了全面考察,在古生物、自然地理、高山气候以及现代冰川、地貌等多方面,都获得了丰富而有价值的资料。1975年,中国测绘工作者在中国登山队的配合下,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精确地测定了它的高度,并绘出了珠峰地区的详细地图。所有这些,为中国开发利用西藏高原的自然资源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科学依据。

珠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原是一片海洋,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从陆地上冲刷来大量的碎石和泥沙,堆积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形成了这里厚达3万米以上的海相沉积岩层。以后,由于强烈的造山运动,使喜马拉雅山地区受挤压而猛烈抬升,据测算,平均每一万年大约升高20~30米,直至如今,喜马拉雅山区仍处在不断上升之中。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皇舆全览图》上作朱母郎马阿林。1855年印度测量局在英国人主持下,擅将该局局长S.G.额菲尔士的姓氏命名此峰。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此峰正名为珠穆朗玛峰。尼泊尔称萨迦-玛塔。1960年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攀登峰顶。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院也曾多次组织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获得了大量的重要科学资料。

1989年3月,珠穆朗玛峰国家自然保护区宣告成立。保护区面积3.38万平方千米。区内珍稀、濒危生物物种极为丰富,其中有8种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如长尾灰叶猴、熊猴、喜马拉雅塔尔羊、金钱豹等。峰顶共有600多条冰川,面积1600平方千米,最长的26千米,每当旭日东升,巨大的山峰在红光照耀下,绚丽多彩。此外,还常出现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珠穆朗玛峰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威武雄壮昂首天外,地形极端险峻,环境异常复杂。雪线高度:北坡为5800—6200米,南坡为5500—6100米。东北山脊、东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间夹着三大陡壁(北壁、东壁和西南壁),在这些山脊和峭壁之间又分布着548条大陆型冰川,总面积达1457.07平方公里,平均厚度达7260米。冰川的补给主要靠印度洋季风带两大降水带积雪变质形成。冰川上有千姿百态、瑰丽罕见的冰塔林,又有高达数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阱的明暗冰裂隙,还有险象环生的冰崩雪崩区。

珠峰不仅巍峨宏大,而且气势磅礴。在它周围20公里的范围内,群峰林立,山峦叠障。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较著名的有南面3公里处的“洛子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四高峰)和海拔7589米的卓穷峰,东南面是马卡鲁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五高峰),北面3公里是海拔7543米的章子峰,西面是努子峰(7855米)和普莫里峰(7145米)。在这些巨峰的外围,还有一些世界一流的高峰遥遥相望:东南方向有世界第三高峰干城嘉峰(海拔8585米,尼泊尔和锡金的界峰);西面有海拔7998米的格重康峰、8201米的卓奥友峰和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形成了群峰来朝,峰头汹涌的波澜壮阔的场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