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经典小说5 > 第四章

第四章

可以认真斥责的关系十分重要

由于过度重视人际关系,有许多人不敢认真的发怒或斥责别人。由于不想把事情闹大造成不融洽的气氛,因此表现出不彻底的态度。"所谓组织,难免会碰上这种情形啊!"由于言外之意让人感受到这种差别,因此受到斥责的一方也可以看穿对方只在不关痛痒的地方,扮演着斥责人的角色。时下的管理阶层由于害怕遭到年轻职员讨厌,不敢开口斥责部下,因此,彼此间的隔阂日益严重。

不敢认真斥责对方的人,无法与对方缔结真正亲密的关系。即使是上司和部下的关系,只因工作上迫不得已时才斥责人的上司,难以获得部下爱戴。如果上司能够认真斥责,部下也会认真反省,积极地努力改善自己的缺点。

反之,当上司说出不讲理的话时,"那是不正确的",敢认真提出反驳的部下,反而容易受到上司欣赏。如果这种情况下表现出不干脆的态度。一味沉默顺从上司所说的话,则永远也无法培养出亲密的关系。无论彼此关系如何,敢认真斥责或发怒的人,才有能力建立人性的人际关系。

专攻一项沟通的技巧在促进人际沟通的方法上,可以采取饮酒聚会、打电话:写明信片、送传真等各种手段。然而,逐一掌握这些伎俩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与其如此,不如只专攻自己最拿手的一项。

如果利用各种手段来谋求促进人际关系时,单就维持人际关系就足以让你手忙脚乱,耗费巨大的精力。除了对拥有大量熟人感到满足之外,你根本没有心情或时间去运用这些人际关系。和金钱相同地,人际关系也是为了满足使用目的,即使看着存款薄金额愈来愈高欣喜不已,也是毫无意义可言的。

在各种促进人际沟通的手段里,你最不会感到排斥的是哪一项?倘若你不擅文笔,不妨善加利用电话沟通,反之,也可以决定在贺年卡上下工夫。总而言之,专心致力于某一项最重要。如果各项方法都想尝试,结果可能样样均告半途而废。

为了促进人际沟通,心存"自己总是不合情理"的想法十分重要。反之,如果自认"我不论对谁都能问心无愧",必将流露出自满的态度。

这种人在别人稍有不合情理时,"居然蔑视我煞费苦心维持交情",必然会心生不满。而且,"世上尽是一些不知礼法的家伙们!"也会抱持这种扭曲的正义感。如此一来,"好难相处的人啊!"别人也将对你产生这种印象。

大体说来,只因对方偶尔拒绝应酬或忘了写回信,就嘀嘀咕咕抱怨不停的人,根本称不上是真正的朋友。一旦感觉自己不合情理时,固然有必要利用别的场合维持连系,但如果彼此都各自怀抱想实现的梦想时,自然抽不出时间来逐一应酬对方。如此一来,当然会变得人际关系不佳。

然而,即使情况如此也仍能持续交情的,才是真正的人际关系。倘若必须靠刻意费工夫讨好对方等方式才能维持的交情,是无法称做人际关系的。

愉快面对受人误解如果观察杂志的咨询专栏,可以发现"容易遭人误解,感到很困扰"等人际关系方面的烦恼的确不少。事实上,平常几乎没交谈过的人,对自己抱持某种成见的情形似乎极多。

所谓"遭人误解",当然系指别人对自己抱持着负面印象。倘若对方抱持正面印象,即使这是错误的印象,也不会称做误解。

比方说尽管事实上为人诚实,却被误解为"好像会说谎"时,当事人会感到懊恼,但被认为"好像为人诚实"时,没有一位骗子会不悦。

然而,即使遭人抱以负面印象,也不必因此感到懊恼。倘若是未曾谋面的人误解自己时,在反作用下,一旦双方实际碰面后,印象必定获得扭转。比方说,在会见神情可怕的人之前,"大概是个不好应付的人吧!"虽然内心会产生误解,然而一旦亲自会面后,原来抱持恶劣成见的部分,反而会认为对方是和蔼可亲的。

在尚未碰面之前,遭受怎样的误解都无所谓。因为从未谋面的人不会加害自己。

而且,在公司内部经常可以听见流言蜚语,如果不厌其烦逐一更正误解时,自己可能会先得到精神官能症。不如确信误解必将转化为正面印象,抱持着愉快面对误解的心情,反而有助于人际关系扩展。

虽然你也可能感觉到只见过一面的人似乎对你抱持误解,但这种情形大多数只是自我认定。所以,你必须采取的第一个步骤便是丢弃这种念头。此外,由于无意的行为或言语措辞,自认对方"大概对我产生误解"时,下回碰面时绝对不可以回避对方。如果回避对方,即等于承认对方的误解。如能大大方方地和对方照面接触,对方也必定会立即明白自己的印象纯属误解。而且,还有可能反过来产生好感。

你必须认清的是,只见过一两面的对象,总有可能伴随着某种程度的误解。声称"受人误解"的人们,可能希望自己立即获得别人理解,然而只见过一面交谈过一次而已,即使对方如此说道:"我完全理解你的为人",肯定会认为对方未免言之过早。"这么简单就遭人看穿也令人不安啊!"恐怕谁都会产生这种念头。

即使就这项观点而言,愉快面对误解仍是较理想的。因为误解的情形愈严重,随着交往的进展,对方的印象也会大幅逆转为正面印象。

人际关系名言录如果被误解,怪你自己,别怪听众。你才是传达信息的人。

——罗杰·艾尔斯拥有自己的指导者在人际关系中,有所谓指导者、协助者、竞争者三个角色。如果这三种人际关系可以区分为自己所属的部门内。部门外、以及公司外三个地方,则属最理想。虽然协助者或竞争者在部门外或公司外容易产生,然而提到指导者,目光未放在公司外的情形甚多。从指导者的字面上,大多数的人通常只联想到自己的直属上司。

在企业的结构里,上司无法任由自己选择。因此一旦配属到令人无法尊敬的上司时,通常会产生放弃念头。然而,如果你认为直属上司无能,不妨将目光指向外界。令人尊重的指导者,只要环视部门外或公司外一定可以发现。

由于上班族必定在公司狭小的视界中活动,因此如果在公司内无法发现这种学习对象时,可能会立即产生辞去工作的念头。由于含混地眺望着周遭世界,觉得待在公司里无重大凭据,很容易感觉到"外在世界更有趣"。然而纵使辞去工作转换公司,相同的情形仍将重复出现。

所谓指导者,换句话说,系指"有一天,我要拥有和他同样成就"的学习对象。如果缺乏这种具体的对象,无论是上班族或一般人的立场,均无法获得成功。如果能观察自己眼前活生生的学习对象,不断吸收对方长处,必定可以逐渐确定自己的理想抱负。而且,如果能将那位学习对象于14岁时实现的成就,激励自己在35岁时实现,并且订立具体的行动计划,很快地,你便可以超越自己的指导者。

在公司外寻找指导者的情况,指导者即使是不会谋面的人物也没关系。你也无需要求对方承认你为弟子。从你自认"我要将他当作指导者"的时刻起,你即已成为对方弟子。然后,你只需观察那位指导者,努力将指导者说的话一句不漏地听进脑里即可。倘若对方是名人,你可以将他撰写的书全部读过。即使不会见过面,单凭此点即可成立弟子关系。

不过,和身旁指导者不同的是,你无法向未曾谋面的指导者直接讨教。因此面临新的问题时,可以自行思考说"如果换作指导者,他会采取什么步骤呢?"利用这种方式重复摸索实验,必然可以累聚成自己的经验。

§§§(三)和谐人际关系的十个关键词卡耐基说过:“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这笔财富呢?换言之,我们应如何来奏响人际关系的和谐乐章呢?下面是人际交往中应当遵守的10条基本原则,也是和谐的交际不可或缺的10个基本“音符”。

一、平等生活在现实中的每一个人,无论职务高低、知识多寡、贫富差距、身体强弱、年龄长幼、性别不同,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绝不能把自己高抬一寸,把别人低放一尺,有意与对方“横着一条沟,隔着一堵墙”,给别人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之感。如果在交际中出现以权压人、以势压人、以强凌弱,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把别人看得一钱不值,那就根本不可能有人人平等,不可能有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

二、尊重渴望受到尊重是每个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对所有的人,不管其地位高低贵贱,都应该给予应有的尊重。我们不仅要尊重他人的人格、他人的个性习惯、他人的权力地位、他人的情感兴趣和隐私,还要尊重彼此存在的外显或内在的心理距离,不要轻易地去突破它,破坏它,否则就是对对方的冒犯,势必造成对方的戒备、反感和疏远。

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挫伤一个人的自尊心,他会以十倍的疯狂、百倍的力量来与你抗衡。其实做到尊重别人并不难,有时只需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声敬称、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一张不刨根问底散布流言蜚语的嘴巴,就会给别人的心情带来阳光和温暖,当然也会为您自己带来真挚的友谊与和谐的交际。

三、沟通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曾说:“每个生命都需要表白。”那么,与表白如影随形的便是人际之间的沟通。只有沟通,才能让别人了解自己,同时自己也才能了解别人;只有沟通,才能不断增进彼此的理解,从而减少或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摩擦。越是不作沟通,越是有意设防,就会越难使人心达到交融,沟通需要主动,一味地等着别人与自己沟通,等不来“好人缘”。能沟通不等于会沟通,善于沟通者知道根据不同的对象、场合,采取不同的交际方式,懂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沟通总是与口才紧密相连,口才能为你的沟通铺平顺畅的道路,能帮你的交际书写和谐的华章。

四、宽容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的性格,特长各有差异,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不能强求一致。人与人要和谐相处,就要有求同存异、相互谅解、不求全责备的宽广胸怀。既然我们自身都不完美,我们又怎能苛求他人完美无缺呢?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对他人的要求不要过分,不要强求于人,而要能让人时且让人,能容人处且容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旦对方犯了错误,我们也不要嫌弃,应给他提供改过的宽松条件,原谅别人的过失,帮助别人改正错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古语又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友”,在工作和生活中,人们总是喜欢和那些宽容厚道的人交朋友,正所谓“宽则得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