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觉悟:星云大师的心灵修行课 > 佛喻里的动物

佛喻里的动物

佛陀善于观机逗教,因此能摄受不同根性的众生,尤其以各种譬喻说法,最能引人入胜。在《譬喻经》里记载,有一个路人在旷野行走时,被一只大恶象追得走投无路,他看到一口井,赶紧跳入井里躲藏。没想到井里有四条毒蛇虎视眈眈地游行过来,这位路人赶紧抓住由井口垂挂下来的树枝,悬在半空中。没想到这时却跑来两只黑白老鼠,使劲地咬啃树枝,眼看树枝早晚会被啃断,在危险万分之际,一只蜜蜂飞来,滴下五滴蜂蜜,正好落在路人嘴里,路人尝着甜甜的蜂蜜,一时忘了自己的处境。在这个譬喻里,旷野指无明长夜,路人为一般凡夫,大恶象喻无常,四条毒蛇为地水火风四大,黑白二鼠比喻黑夜白天,五滴蜂蜜代表五欲。世间许多人不也是在五欲中,忘了人生无常和生死逼迫吗?

“三兽渡河”则是以兔、马、象三种动物渡河的情况,来比喻三乘断惑修行的深浅。声闻乘如兔子,浮水而过,不能深入;缘觉之人如马之渡河,虽不至底而渐深;菩萨已证菩提,如象之渡河,能尽到底。

其他像“驴牛二乳”,比喻佛法与外道的分别;“人鸟明暗”,比喻人我立场不同,所见亦有差异;“蚕茧自缚”,比喻众生因起惑造业而沉沦三界;“毒蜂刺人”,比喻害彼反成自害等等,都是运用动物的习性来善巧譬喻,劝人改过向善。而以“盲龟浮木”的故事比喻生而为人的难得,以“牛腹蓄乳”的故事比喻及时布施的可贵,以“蛇尾争权”的故事比喻嫉妒瞋恨的祸患,以“瞎子摸象”的故事比喻以偏概全的过失等等,则是佛陀为了教育弟子,以当时流传的动物为主角自编的寓言,因其内容生动,所以传诵至今,仍能感心动耳,发人深省。后世的祖师大德为广度众生,遵奉佛陀的譬喻方式,相继发展出许多有趣的故事来作为弘法的教材。

此外,佛陀也常述说他因地修行时,度脱动物或以动物之身行菩萨之道的事迹,像“割肉喂鹰”、“舍身饲虎”、“九色鹿救度溺人”、“鹦鹉衔水救火”等,都是教化众生最有效的方式。

佛教的教义周遍涵容,无论传播到哪里,都能与当地文化水乳交融,尤其是诗偈的流传,对于人心的提振、社会的净化,功效卓著。其中,如“深山毕竟藏猛虎,大海终须纳细流。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麝因香重身先死,蚕因丝多命早亡。世界从来多缺陷,幻躯哪得免无常”、“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才见便生擒。后来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桩旧处寻”、“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鹄能高飞。世人虽有富贵力,不如学道功德深”等等,都是藉着大家所熟悉的动物,以寥寥数语,画龙点睛地阐明处世之道。

佛教基于“物我一如”的精神,不但教导佛子把动物视为朋友,爱惜呵护,更将众人敬畏的动物与诸佛菩萨的美德相譬,藉以观想思维,引发信心。例如:狮子勇猛伏众,独步无畏,号称“百兽之王”,为大家所一致称道,因此在佛门里,经常比喻佛陀为“人中狮子”,佛法为“狮子法门”,说法为“狮子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狮子乳”,而佛陀所坐的位子当然也就称为“狮子座”了,“狮子身上虫”则表示身在佛门却破坏佛门的败类。

在动物中,龙与象分别是水上、陆上最有力者,因此经典中常将二者合用,以“龙象”比喻菩萨的威猛能力或威仪具足,后人引申为殊胜的禅定力量,或者用来赞扬行谊庄严的高僧大德为“佛门龙象”。

也由于大象具有忍辱负重、坚毅不拔的性格,因此显教寺院常以六牙白象为普贤菩萨的座骑,来彰显普贤菩萨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深切愿心;以青毛狮子为文殊菩萨的座骑,来表征文殊菩萨坚无不摧、猛利无畏的无上智慧。两位菩萨并列在佛陀的两边,示意众生唯有“定慧一如”、“解行并重”,才能深入佛旨,得其法要。在密教道场中,则分别以象征游行无畏、坚力无碍、尊贵吉祥、端丽明慧、智用随方的狮、象、马、孔雀、金翅鸟,来作为大日如来、阿閦如来、宝生如来、阿弥陀如来、不空成就如来的座骑。

此外,佛门里以鱼类昼夜张目,所以取其形貌,作成法器,称为“木鱼”,以示精进;“海青”本为雕类的一种,因神态俊逸,所以又有人以之作为大袍的别名。

·佛光菜根谭·鱼以海洋为家,鸟以山林为家,人以屋舍为家,道以空无为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