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过去生活在神权控制的时代,把自己的命运祸福交给冥冥不可测知的神祇决定;后来人类建立了国家,君主主宰人民的一切,人类活在君权的笼罩之下;渐渐地,民智开启了,人类挣脱出君权的桎梏,迈向自己做主人的民权时代。但即使在今天,种族、族群间的隔阂与分别依然存在,在民权时代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依旧离平和很远。
自有人类以来,“族群问题”就一直存在于各个国家与民族之间,不但经常造成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有时一个国家内部因为族群对立,也会导致分裂,甚至发生内战。所以世界上最难处理的问题,不是贫富,不是智愚,而是种族问题。
种族的纷歧,有的是地理环境使然,有的是语言风俗习惯差异,有的是人种肤色的不同,致使大家排除异己。就算是在同文同种的种族里,也会有阶级贵贱之分;不同种族里更是划分了种种的不同,于是产生种种不能相聚的情结。
要消除种族隔阂,首先应该发扬慈悲的精神。如前所述,慈悲是佛法的根本,《涅槃经》云:“慈息贪欲,悲止瞋恚。”佛教提倡的慈悲,不但要以同体的慈悲来解救众生,更要用无缘的慈悲为广大众生救苦救难;不仅要消极地不做恶事,更要积极地行善;不只要一时口号的慈悲,还要永久务实的慈悲;不唯以图利求偿而行慈悲,更要无相无偿而行慈悲。所谓“慈”能与乐,“悲”能拔苦,当一个人内心充满了慈悲心,见他人痛苦时,即能以悲心拔除其苦厄;当见别人不欢时,即能以慈心施予安乐;如果人人都能以慈悲心相待,则一切众生皆得福乐。
荷兰弗朗基博士曾说:
世界战乱的根源,是由于某些国家贪婪心太重,权力心太浓,恃强凌弱,称王称霸,以致发展成残酷的战争。摩西十诫已经提及,但道理没谈透,故没能收弭兵之效。独有佛说非常究竟,特别是佛教戒律非常精粹。
佛教强调慈悲、包容,不像其他宗教那样带有强烈的种族色彩,因此没有种族仇恨、残杀和宗教战争。佛教基本上是倡导和平的,佛法教导人要怨亲平等,不仅要“不念旧恶、不憎恶人”,甚至要爱我们的敌人。在佛教的僧团里,“四河入海,同一咸味;四姓出家,同为释姓”,就是破除种族歧视的平等制度的落实。
长期以来,由于佛法能不分种族、宗教、国家对待一切众生,因此佛教徒在世界各地都在努力推动净化人心、福利群生的工作,甚至结合各地人士的力量,共同为世界和平、社会福祉而努力,同时更扩大胸襟,包容异己,群策群力,以法界为心,以地球人自居。只要地球上的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都能本着慈悲心彼此互相尊重、相互帮助,大家都能做个慈悲的地球人,都能走出国界,自然就没有种族的歧视。
甚至更进一步,将我们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心、慈悲心,扩大到一切众生,让人类从民权时代扩展至同体共生的生权时代,尊重有情、无情的一切众生,发扬“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则人与万物、人与宇宙就能达成更为默契、美好的关系。
今日的社会因为缺少“同体平等”的认知,因此乱象迭起;当前的环境因为没有“共生慈悲”的观念,因此遭到破坏。所以,我们要努力实践同体共生的理念,推动“戒烟毒、戒色情、戒暴力、戒偷盗、戒赌博、戒酗酒、戒恶口”的新生活“七诫运动”,净化社会人心;积极响应世界环保运动,不滥伐、不滥垦、不滥杀、不滥建、不滥丢,来挽救我们的地球。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因缘具足,一切才能成就。“同体共生”,动植物才能共同存在;“同体共生”,人类才能和平相安;“同体共生”,大自然才能保持生态平衡,这世间才有无限的生机。因此说,“同体与共生…是宇宙的真理。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携手推广“同体与共生”的理念,将慈悲、平等、融和、包容实践在日常生活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大家必定能共同拥有一个安和乐利的人间净土。
·佛光菜根谭·一点慈悲,不但是积德种子,也是积福根苗;
一念容忍,不但是无量德器,也是无量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