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陈留县有个叫孙元觉的小孩,心地善良,善于动脑。他和祖父、父亲一起生活。
元觉的父亲是一个自私的人,对自己的父亲一点儿都不尊重,总是指使他做东做西的,还不给他吃好、穿好。
元觉很不认同父亲的做法,就暗地里帮祖父劳动,还把好吃的偷偷地拿给祖父,祖父也很爱这个懂事的小孙子,祖孙俩十分亲密。
后来,祖父的年纪大了,不能干活了,元觉的父亲更加嫌弃这个要人照顾的老人了,经常恶语相加。
老迈的祖父整天唉声叹气,郁郁寡欢,时常独自垂泪。元觉很难过,想劝父亲,父亲根本不屑一听。他只好尽量安慰祖父,缓解他的伤心。
一天,元觉从外面回来,刚一进门就看见父亲把祖父装进一个大筐里,放在车上,正要往外走。
“爹爹,您要干什么?”元觉慌忙上前,拉着父亲的胳膊问。
“你祖父又老又病,什么都不能做,却总也不死,怕要变成妖怪了,我干脆把他推到山里扔掉。”父亲振振有词地说。
元觉一听,号啕大哭,双手死死地拉着父亲哀求:“不要扔掉祖父啊,以后我来侍奉他,把我吃的分一半给他,求您别扔了祖父。”
只是父亲根本听不进任何劝阻,铁石心肠一般推开元觉,向外走去。
元觉劝不住父亲,只得边哭边跟着父亲往山上走。
一路上,他不住地想:怎么才能救祖父呢?
望着羸弱的祖父和花白头发的父亲,元觉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阻止父亲的办法。
有了办法,元觉的心踏实了。他不再哭泣,紧走几步帮气喘吁吁的父亲推车。
父亲以为他想通了,高兴地加快了脚步。
不一会儿,来到了山里,父亲把车靠在一棵大树下,元觉帮父亲抬下筐,又一起把祖父抬出靠树放下。如释重负的父亲推起车子转身就走。
“等一下,我还有事。”
元觉喊住父亲,走到树下把筐拾起来,轻轻地放到车上。
“这筐是装你祖父的,扔掉算了。”父亲说。
“有用,这个筐得留给您,等您老了,我好用它装您,省得再编了。”元觉望着父亲,一本正经地说。
“你是我儿子,为我养老送终是你该做的,怎么要把我扔掉,不怕伤天害理吗?”父亲斥责元觉。
元觉望着气愤的父亲,理直气壮地说:“祖父也是您的父亲,您已把他扔掉了。我是您的儿子当然以您为榜样,也就可以扔掉您了。”
听着儿子斩钉截铁的话,父亲猛然醒悟,后悔不已地捶打自己的脑袋,痛心地说:
“孩子,是我错了,我对不起你祖父,我忘了为人父的责任!”
父亲抱起泪流满面的祖父,放回车上,缓缓地朝家中走去。一路上,小元觉又唱又跳地跑前跑后此后,元觉的父亲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对待祖父了,处处无微不至地关心他,让他过上了幸福、温暖的晚年生活。一家人和睦相处。
简评尊敬、赡养老人,是人类的美德;乌鸦反哺、羊羔跪乳都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孙元觉虽年纪幼小,却深知这一点,而且以他的聪明机智巧妙地警示了不孝的父亲,保护了无力自救的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