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提到大师就那么吓人和自卑?难道大师就完美无缺吗?金庸这样的大师是否真的具有伟大的人格和正直的品质?是否真的具有悲悯的情怀和深邃的思想?以我看来,这些东西在大师身上未必全有吧?其实“大师”中也有狗屎的,比如金庸,他似乎是生错了时代的人,一个生活在现代的古代人,在他的身上看不到现代知识分子的科学精神和理性意识,更为严重的是,金庸缺乏对世界和人生的理性认知能力,俨然一个腐朽的神秘文化的信徒;金庸耐不住寂寞,总是爱往人堆里扎,总是浮在生活的表面,大家都知道他是拥有各种头衔最多的一位“社会交际活动家”;金庸是一个破碎苍白而虚假的人物,其实他并不可爱也不值得人尊敬更不值得人崇拜,极度病态的自恋使他除了被传媒无限夸大的名气之外,就是对女性的侮慢的赏玩态度,他移情别恋抛弃患难之妻你知道吗?娶过3个老婆你知道吗?金庸是一个性格软弱而内心极为阴暗的人,他大声拥护和赞美台独分子你知道吗?他口头上喜欢谈佛论道,看似追求不为外物所累的虚静淡泊境界,但事实上他骨子里却是极俗气的人,属于无特操的势利之徒,他很会溜须拍马,众所周知,邓小平在的时候他崇拜邓小平,邓小平走了他又崇拜杜正胜……我们不能因为他是大师就赋予他道德上的“豁免权”。
有人会说,你敢这么说金庸?人家写了那么多的书,有那么多的读者,你有什么资格对金庸说三道四?那么殷谦说金庸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他也是个人,有人连上帝都不怕,都有资格张口骂上帝,我说说金庸还需要什么资格?为什么要着劲地强调金庸有多少作品?这简直就是典型的“数字妄想症”患者,多了未必就能说明问题,孔子说过:“虽多奚以为”,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说:多又有什么用呢?大家都知道在我们这个世界上,通常都是垃圾总比黄金多,小人总比君子多,贪官总比包拯多,坏东西总比好东西多。
作家即使不能向读者提供改造生活的热情和认识生活的智慧,也绝对不能把写作当做仅仅属于自己的事情。金庸的小说我读过一些,他缺乏现实感,也不关心大问题,更没有批判精神,他根本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家。殷谦从来不把武侠小说视为文学,无法用审视文学的角度去看待这样的文本,因为它任性妄为,没有从精神上提高读者的文化责任感;恣肆的想象和荒诞的虚构以及放纵的叙述,它缺乏对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来讲至关重要的自然、真实的品质。所以在殷谦眼里,金庸只能是“武侠小说家”。
我们崇拜一个人,不是为了跪在他的脚下把自己变成非人或做他的奴隶,而是为了在某些方面像他一样让人高兴和值得赞许。随便就恭维一个名人是一种缺乏教养甚至有损尊严的庸俗行为,而名人倘若竟以接受别人的恭维为乐事,则不仅意味着他缺乏自信和自知之明,而且从本质上讲还是一种剥夺别人尊严感和体面感的自私行为。殷谦以为,一旦认准和选择了自己的偶像,就要心怀至诚去爱他和保护他,不要把他神化也不要随意贬损,而是要从他的身上获取灵魂的滋养及做人的尊严和尺度,要与他建立一种正常的崇拜与被崇拜的关系,一种兄弟一样的关系;当然,作为被崇拜的偶像,也要心怀至诚去爱自己的读者,保护自己的读者,应该像读者深深地爱你一样,深深地去爱他们。
2007年4月19日于北京改写汉字是一种无知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