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揭皮-当代中国文化乱象剖析 > 第44章

第44章

庄严地为历史人物定论,往往显示着学者和考古专家对历史人物的尊重态度,而像韩国这样随意地为历史人物定论,则是一种嬉皮士式的任性胡闹的态度;像河南方面那样草率地为历史人物盖棺,则显示出学术、考古界以及学者、专家之可怕的冷漠态度和病态的主观倾向。这是一种极端形态的病态化之学术,那些缺乏真材实料的、已陷入套板模式之中的学术研究或考古,常常给人一种虚假、苍白、功利、敷衍的消极印象。

现在的学术研究够不够严肃一直是个的问题。从教授剽窃学术论文到学术成果造假,每一次事件的发生在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焦点的同时,也捧红了一个个学术名人。从而有一个严重的倾向是,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于用热媒介的尺度来评价学术,甚至有人索性将学术也归入热媒介,这些人强调用学术来获得只有热媒介才能产生的轰动效应,博取人们的极度关注,然后再一次成功地与商业、市场合谋,于是就有了如易中天、于丹这样的“学术超女”,就有了争夺历史人物而使某个地方成为旅游景点的一场场学术闹剧。他们无视学术固有的严肃的本质,无视学术自己的学术品质,戏剧性地把学术变成市场文化的操盘手,成为市场经济的追随者,这表征着热媒介奴役学术界所达到的可悲程度,表征着学术研究丧失学术品质的严重情形。

做学术不是写小说,不能依靠天马行空的想象。小说创作固然需要想象,需要作者显示自己的道德立场、趣味倾向以及情感态度,但是学术研究,无论是中国还是韩国,需要我们的学者、专家和教授通过严谨地钻研和考究,冷静的观察和思考,需要一种老老实实的客观态度。如果没有这种客观态度,就无法更真实、更细致地把握对象世界,就无法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历史人文,这样就会更容易把自己所研究的历史人物仅仅当做一个符号,甚至一个进行游戏或玩弄的对象,任意地描述他,武断地评价他。

做学术倘若投机取巧、心浮气躁,谈何学术,实乃扯淡。“淡”而时“扯”之,于人可聊博一笑,或有情趣,于己亦可消愁释愦,也非坏事。然不过扯淡而已,于人于己又有何益?久之则堕落矣。

2010年1月8日于北京韩寒是个“革命家”?

昨天南方周末文化版的编辑给我打电话说,因为是作家协会(WritersAssociation)会员,所以请我就韩寒和某作协某主席骂战写点东西。所以才知道韩寒又和“作协的人”干上了,“作协的人”具体指什么人,反正不包括作协会员,我的理解是作协的人指的是在作协工作的人或担任职位的人,所以我不是作协的人,对他们之间的事一无所知,也就不便“写点东西”。今天又看到媒体仍在热炒这件事,所以上来说几句话,目的不是参战,而是给我这个几乎要荒废了的博客增添一些生气。

对韩寒和某作协某主席之争的来龙去脉我不太清楚,不过我发现骂韩寒或被骂均能得到实惠,那个作协的主席这几天走红网络,以前就不知道文坛上还有这么一个人,居然还是某省的作协的主席。作家骂战我是见过几回的,大家都义无反顾地撕破了脸皮,气焰嚣张其间的乖异与混乱,令人瞠目结舌,仿佛文坛上没有什么君子和绅士,而作家各个都挥舞着沙包大的拳头左右开攻,真是高潮迭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