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大汉中兴录 > 第一卷 第八十六章 五千营兵

第一卷 第八十六章 五千营兵

光和五年的新年,对大汉国百姓,尤其是并州雁门郡的军民来说无疑是喜庆的,说是双喜临门也一点不为过。第一喜自然是打退了鲜卑人的进攻,让多年饱受鲜卑祸害的百姓第一次有了安全感。而第二喜则来自朝廷,天子在新年刚过就宣布大赦天下,不仅监牢的犯人得以重获自由,而且那些犯事在逃的通缉犯们也一下子恢复了合法身份。

比如说,正在刘烈军中服役的河东人关羽。

大赦的消息传到军中,喜上眉梢的刘烈亲自带着太守府的公文找到关羽,向他宣布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

关羽的表情没有刘烈丰富,但这个长髯大汉却不是无情无义之人,他在刘烈跟前毫不犹豫地跪下来,“羽,谢过大人再造之恩!”

刘烈虽说是上官,可哪敢承受这个历史名将的下跪?他赶紧上前搀扶,“云长,你过去是为乡里百姓杀人,现在是为我大汉百姓杀人。在我刘烈心目中,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你都是英雄!”

“不!大人才是我大汉百姓的英雄!”关羽深情地说道,“大人对敌人凶残如虎狼,视百姓仁慈如父母,待士兵亲睦如兄弟。大人是我关羽最敬重的英雄!”

能得到关羽如此评价,让刘烈的骨头着实轻了不少。但刘烈真正想要的可不是这些,而是要让关羽能死心塌地跟着他混。

于是刘烈马上回道:“云长,作为大汉军人,战场上厮杀并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应该是,外御敌寇,内安百姓。只有百姓安居乐业,才是对我辈军人最大的奖赏!云长过去能为素不相识的穷人杀死豪强,足见你也是心怀百姓的善良之辈,仅此一点,你就值得我敬重!更是我最希望找到的志同道合之人!”

关羽大为激动,“大人真这样想?”

“当然!”刘烈决定给关羽说点心里话,“在这大汉朝,我等武人不过是士人眼中的工具而已,在他们看来,武人野蛮残暴,粗鄙不法。需要的时候,用钱用官位诱惑,不需要的时候,就弃之一边。”

关羽没想到自己的上官竟然能对他说这些,要知道这些话可都是犯忌讳的啊。

“在士人看来,这大汉就是他们的,只有他们才有资格治国安邦,只有他们才是正义的化身。可是我就不明白了?那些占据千万亩田土的豪族们,哪一家不是世代书香之家?哪一家不是饱食君禄的高官大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天下光靠他们,百姓只有越来越苦,越来越穷!”

这番话说出来,关羽的脸已经红得不能再红了,但他还是保持着理智问刘烈,“恕卑职愚钝,不知大人此话何意?”

刘烈哼了一声,背对关羽说道,“若真有一天,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我希望带着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征战天下,用我们锋利的战刀为我大汉百姓杀出一个朗朗乾坤来!”

“大人!”关羽拜伏在地,“若大人不弃,羽此生愿追随大人征战天下!”

“好兄弟!”刘烈更为激动,几乎是迅疾地转过身来,单膝跪倒在关羽面前,“就冲你对我的信任,我向你发誓,我刘烈若是背弃今日之语,让我万箭穿心而亡!”

“大人言重了!羽誓死追随大人!”关羽终于给刘烈磕了头。

“好了,朝廷大赦天下,军中同僚们一定也会为你高兴,我准你们一天假,好好庆祝去吧!”

人一旦心情畅快,便容易慷慨起来。很少给部队放假的刘烈居然如此爽朗地开了口,更是让关羽感激莫名。

关羽前脚刚离开,刘烈就忍不住在自己的屋子里手舞足蹈,关羽的性格非常高傲,能得到他如此表白,基本上可以认为自己已经得到了他的心,这感觉,比追到自己心仪的女生更让人兴奋啊。

人心都是不知足的,还没过兴奋劲的刘烈马上就想到,要是能让张飞、黄忠、颜良文丑、张辽徐晃于禁这些人都能如关羽今日一样,心甘情愿拜倒在自己跟前就太完美了。

其实刘烈想多了,经过阴馆保卫战和追击战,刘烈这个小小的边郡营兵司马已经在这些经历过生死大战的部属心中树立了崇高的威望。在军队里,没有什么比生死与共更能凝聚感情,也没有什么比胜利更能激发荣誉感。说白了,在军队里,一个练兵有素、指挥得当、身先士卒、勇武过人加上不蓄私财还能对百姓有仁义之心的上官简直是打着灯笼都难找!军官们哪还有半分不服气?

当然,服气归服气,大家伙最关心的还是功劳的问题。毕竟是从生死线走了一遭,是官兵们用刀枪箭矛杀出来的胜利,于情于理都应该被朝廷嘉奖才是啊。

但,他们还是想多了!

光和四年冬天这场战事,对大汉朝廷而言毫无任何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反正近十年来每一年冬季都在发生,鲜卑人不是寇略并州,就是入侵幽州,或者是骚扰凉州。反正每一次鲜卑人都退了,而每一次都有边关守将和官员向朝廷报捷。文章一个比一个写得好,战功一个比一个立得多,朝廷的封赏却一年不如一年。

对大汉朝廷和中枢那些高级官员们而言,雁门郡的郡国兵也好,营兵也罢,其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抵御鲜卑南下,而阴馆城的浴血奋战,在朝廷看来仅仅是成功抵御了鲜卑人一次入侵而已,根本不值得大书特书。

绝不会有人去深究数万鲜卑大军是如何被打败的,当然也更不会有人去关心阴馆城内发生的一切。好在无论怎样,仗是打赢的,敌人的首级和战利品是实实在在的,那么封赏也是应该的,也还是有的。

待朝廷公文下来后果然不出郭蕴所料,刘烈没有升官。已经是北军屯骑校尉的周慎随后捎来一封给刘烈的书信。信中说得很明白,一来是朝廷对这次胜利不太重视,但更主要的是刘烈升迁太快,已经引起很多人的不满。周慎最后安慰刘烈,升官慢一些没坏处,在目前的环境下低调点更妥当,决不能给人留下任何把柄。

周慎接着告诉刘烈,升迁虽然无望,但经过他和部分朝廷重臣的争取,朝廷总算是认可了雁门营兵。按惯例,一旦营兵编制被朝廷认可,则编制将大大增加,估计不会少于五千人。

刘烈看到这里心中狂跳,五千人啊!无论是古代还是后世,这个数量级的部队都是将军一级指挥的,自己一个小小的别部司马,一个仅仅相当于营长的军官,竟然要指挥一个旅的兵力,这简直……

关键是这五千人是有编制的。这就意味着有固定的军饷,有稳定的粮草供应,还有大汉中央帝国的精良装备。尤其是装备的作用,已经被刚刚结束的阴馆保卫战证明,如果刘烈的两千人没有足够的,精良的装备,最多两天就被鲜卑人屠杀了!

在广武城接旨之后,郭蕴首先向刘烈表示祝贺,同时问他有何打算。

刘烈想了想,回答说,兵力多了,指挥是个大问题,他准备先把部队的架子搭起来再说。

郭蕴马上问他现在有方案没有。

刘烈当然摇头,他刚刚接到旨意,怎么可能在顷刻之间就有了方案呢?

郭蕴把刘烈带到后堂,然后用一种平淡的口气告诉他,经过慎重考虑,雁门郡决定解散所有郡国兵。

“不可啊大人,郡国兵解散了,大人依靠何人来镇守句注关呢?”

郭蕴冷笑一声,把刘烈带到案几旁边一块挂着的幕布旁,然后猛地掀开幕布,“元贞知道此为何物吗?”

刘烈定睛一看,上面零落地画着线条,还描绘出山型和城池的模样,然后他看见了一些非常熟悉的隶书——“广武”、“马邑”、“阴馆”以及“句注山”等等。

“大人,莫非是我雁门郡的地图?”

“地图?”郭蕴一愣,“你这个说法倒也贴切,不错,此绢帛上绘制的,正是我雁门郡全图!你来看,此山便是句注山,广武城在其南面。”

“大人有话不妨直说,卑职洗耳恭听。”

郭蕴哼了一声,“我是想让元贞明白,句注关南边,不过只有广武、楼烦、卤城和原平四县而已!而我雁门共有十四县三万余户共二十四万余口!尚有十县两万户十万余口在关外雁北!我郭蕴不才,只能在鲜卑势大之际勉强守住句注关,保住雁门郡余下的城池苟延残喘而已!可如今有了你刘烈刘元贞!有了朝廷给你的五千精兵和十余名能征善战之将!若我等还只想着守住句注山,如何对得起朝廷的信任?如何对得起百姓的期望?”

刘烈暗道惭愧,单膝跪地,“大人教训得是,卑职错了!”

郭蕴并没有像往常那样一把将他扶起,而是指着地图朗声道:“本官所以解散郡国之兵,就是要省军资粮饷,养可战之兵!而你刘元贞麾下,便是我雁门的可战之兵,也是朝廷的可战之兵!”

刘烈这个汗颜啊,赶紧道:“大人厚赞,烈受之有愧!”

郭蕴没理他,自顾自地对这地图摇摇头,用力一指,“这些地方,才是我大汉精兵驻守之地!而不是句注山!”

刘烈抬头望去,总算明白了太守大人的苦心,太守大人希望由南到北,最终进驻雁门最北端的平城,只有驻扎在平城,才算是真正守住雁门全郡之地。

“大人教诲,卑职明白了!卑职这就整军经武,率军北上!”

“不急,我给你半年时间抓紧练兵,到时候再进驻也不迟。还有,北疆之地,骑兵为先,虽说朝廷军费拮据,但元贞一定要有骑兵,切记!”

和郭蕴在地图前的这一番话让刘烈受益匪浅,郭蕴不但为刘烈指明了未来的战略方向,同时也给刘烈上了一堂课。原来雁门郡在句注关外尚有大量可耕种的土地,尤其是?水两岸更是肥沃,只因汉军无力,让鲜卑连年南下,才造成土地荒芜,百姓逃离。

身为太守的郭蕴所以对刘烈如此支持,就是希望他能保住雁门全境安全,让百姓安居,只有百姓安居,才有财赋的增长。

这个道理刘烈当然明白,没有强大的国防,哪有经济的增长?

为了这个“强大的国防”,刘烈必须打起精神来,从部队的编制着手,在半年之内真正练出一支威震北疆的精兵来。

从广武城出来回到阴馆这一路上刘烈都在考虑编制问题,他现在手底下有三员独当一面的大将,如果加上从郡国兵过来的骑兵军侯张杨,则刚好四人。现在的问题是,到底组建几曲步兵几曲骑兵合适。

骑兵花费太过巨大,目前的财力根本不可能养得起超过超过一千的骑兵,但骑兵却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和鲜卑作战取得主动权的重要一环,决不能因为军费困难而荒废。

思来想去,刘烈决定以假司马徐荣为主将,军侯张杨为副组建一曲骑兵,,兵力暂定为五百。

同时组建六个步兵曲,以假司马黄忠、高顺分领三曲。自己则组建司令部,直属一屯警卫步兵,一曲侦察骑兵和一屯辎重部队。

编制草案在脑海里形成之后,刘烈禁不住自嘲,麾下这些人哪一个不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统兵大将,这里边不仅有各种名号的将军,甚至还有车骑将军(张飞)这样的高级将领,可现在呢?他们却在自己这里干着营团级的小军官,而且自己有时候还觉得很多人甚至连一个小小的军侯都无法胜任。

回到阴馆后,刘烈经过反复思索,最终形成了一份崭新的编制。

步兵第一、第二、第三曲,主官分别为假司马黄忠(兼)、假军侯关羽、军侯韩当,归黄忠指挥;

步兵第四、第五、第六曲,主官分别为假司马高顺(兼)、假军侯张飞、假军侯于禁,归高顺指挥;

骑兵曲主将假司马徐荣,军侯张杨副之,假军侯谢铮,屯长杨丑、霍常分领三屯;

警卫屯屯长太史慈,张辽副之。斥候曲军侯阎柔,曹性,田武、梁训为屯长。兵力二百人左右。

辎重屯、兵曹屯合为一曲,假军侯何典领之。负责辎重粮草保管、转运和发放。

书佐陈容升为主簿,秩奉二百石,负责文书、军饷物资管理和军法解释。

其余如韩猛、颜良、文丑、凉方、雷重等都正式升级为屯长,在步兵中效力。

刘烈把编制表交给陈容誊写的时候,陈容小心翼翼地提醒道:“大人好像还漏了一人。”

“谁?”刘烈自信把麾下所有战将都考虑进去了,根本不可能有遗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