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遭遇四大才子 > 分章完结阅读3

分章完结阅读3

个醒。niyuedu.com

“是,大哥说得是。”

接下来,大家吃饱了,东西辙下去,邱氏开始说到女儿唐辰的议亲的事。唐寅考上秀才后,来给唐辰求亲的人就更多了,而且大多地位都还可以。只是今天听了唐申的言论,却是不好再把唐辰许配给商家了。这就得少许多人选,所以邱氏才会拉着儿子丈夫一起想主意。

唐寅觉得妹妹也不过十三,还有些日子不急,但这事,早定下来自然是更好的。好在他这些日子也没少接触其他学子,大小事情也知道一些。

唐广德虽然一心管着酒楼,但酒楼里就是消息集中地,哪家有什么人,哪家孩子学问怎么样,问他是没错的。

而唐申虽然小,但到底管着家,大大小小的事也经历些。

四个人一起,给着唐辰千挑万选的,再约好回头分开来查一些预备人选的情况。

第二天,把礼物和礼单给了那些嬷嬷,邱氏就送他们走了。只字不提婚约的事。那嬷嬷见邱氏只一个晚上就改了主意,很是有些奇怪的。但是人家不提,她们也不好追着问,只隐约提了两句,邱氏就说给徐夫人的信里会有交待。于是他们就不问了,带着礼物回去了。

回到长州,将礼单等东西全部交给了徐夫人邱氏。

邱氏先收了礼,并让人把各人的礼都分了去,其他的就存去库房里。看着手中的信皱了下眉拆开了。邱氏识字不多,妹妹也一样,所以一展开就知道这信不是自己妹妹写的。估计是代笔。字写得挺好,工整严谨,只是似乎也不是她看中的女婿人选唐寅的字。

翻到后面一看,果然是唐申代笔。申儿呀,那个和自己儿子相差不大的孩子,竟然已经能写这么好的一笔字了,想想自己现在还只会玩的儿子,不由得忍不住叹息。

不急着看信,先问嬷嬷:“唐大奶奶身子怎么样?其他几个主子见着了吗?”

“唐大奶奶看得挺好的,气色也不错,人也比以前胖些。身上着的衣服也是簇新的,头上用的也是新打的贵重首饰,瞧着身子是好多了。唐姑娘奴婢也见着了,比小时候是瘦了许多,也漂亮多了,听说也正在议亲呢。唐老爷身子也好,两位少爷看着也是安稳的,不管气色还是什么的都挺好的。唐大奶奶还让奴婢们带话给夫人,说她们一家子过得挺好,让您不用担心。奴婢看唐家的宅子似乎也刚刚修过的样子,下人们的打扮用度也都不错,想来唐家定是极富足的。”

徐夫人点头:“我妹妹以前来信时说过,唐家现在大小事都有申儿管着。那孩子是个有手段的,很是为唐家做了几件了不起的事,唐家现在比以前的日子要好过多了。”

“是,奴婢看这唐家上下都是听唐二爷的呢,管事的有些什么事也是报给二爷的。连我们带回来的这礼单子,也是二爷准备的。奴婢们也是得了二爷的赏,赏的东西也贵重呢。”

“这孩子果然是个聪明厉害的。”徐夫人越发的叹息,自己儿子有他一半,自己也不用担心了。不然她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妹妹家,就是看出唐家兄弟能干有前程,希望以后能照顾着自己宝贝儿子些。

扶了扶头上的簪子,徐夫人问到主题:“对婚事唐大奶奶怎么说的?”

“唐大奶奶原本听着奴婢们说的,极欢喜的样子,也问了许多大姑娘的事,看来是挺满意的。只是当天晚上之后,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没有再说过了。奴婢们问起,她也只是说写在信里告诉了奶奶,却是不肯多提,看样子似乎是淡了。”

“当天晚上她和谁说话的你们知道吗?”

“知道,唐老爷和大奶奶带着两位少爷一起用饭的。”

“是吗。”徐夫人皱了下眉,打开信,递给身边的一个奴婢。这丫头是个认字的,就给徐夫人把信读了。信写得很长,前面全部都和以前一样是交待家中大小事,再做了一些节日的问候,还写到送来的东西里有一些农产还是自家的地里产的,送给徐夫人尝鲜。只是在最后还提到,因唐寅现在正在一心备考准备参加乡试,在乡试之前都不议亲,怕耽搁了这孩子读书误了前程,所以这事就不敢应下了。

作者有话要说:因为是之前写好存下的,所以数字有长有短,反正没有入v,大家且看且留言吧!

敬请收藏,此文绝对不坑,哈哈。

第四章

徐夫人叹息一声,果然如此。唐寅自幼聪明伶俐,就是看中了他可能会中举做官,自己才想要把女儿嫁过去的!唐寅还小,拖得起,可自己女儿马上就要十五,及笄了,哪里还能等得起呢。如果能先订下亲来倒也算了,但看这信中的意思,却是连订亲也不愿的。

看妹妹的样子,这意思不是由她自己的,应该是唐家男人们的意思。唐家上下,妹夫唐广德她知道,不是个有主意的。而这主意也不像是唐寅出的,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唐申。

对于唐申,徐夫人并不是很有印象,毕竟在唐申没多大的时候自己就已经搬来了长州,这些日子也从来没有见过。但是印象中的孩子虽然肖猴,却是极稳重的人,并不活泼。长相虽不如唐寅,却也是精致清秀的,笑容浅淡,显得不是很热络。

从妹妹的这些年的信中,能看出这孩子不仅是个稳重的,更是个有头脑的。唐家现在产业不少,田地也丰富,听说还弄了一些有意思的出产,因于农事上有功还得了县里的嘉奖。这些都是唐申的主意,从中就能知道这孩子哪怕以后没有功名,也绝对能让唐家过得极好的。

想破了头也想不到更多的东西,只好问几个婆子:“你们去,见着了唐家二爷?他如何?”

几个婆子互相看了看,其中一个说:“唐家二爷现在应该十来岁,倒比咱们五爷要高一点,也瘦些,挺俊俏的小生。看着挺稳重的,说话不多,却句句得体。唐大奶奶对他似乎也有些不同的,二爷说的话大奶奶都肯听的。”

“还有呢?”

“咱们送过去的东西唐大奶奶给二爷看了,二爷说了一些感谢的话。唐大奶奶特意把五爷送他的礼物给他看了,奴婢就看到……二爷皱了下眉。而且那些东西二爷看了一眼就再没理会,也没碰,甚至也没说要带回房去,看来是不喜欢那些玩意的样子。”

徐夫人叹息,那些东西是自己儿子心血来潮要送的,以着她是不能送的。唐申自小就上进,又是这么个能干的人,哪里会看上那些玩物。这可好,光是送了这个礼,就让唐申对自家有了偏见,会让妹妹拒绝两家联姻也有理由了。

看来,为了儿子,过些日子要找个由头另外送份礼给唐申了。

自己和妹妹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两家的孩子只能靠着彼此了,这要是成了仇可就完了。

想着想着就忍不住发飙地吼道:“五爷呢?这个时间不去读书,又哪里去了?”

几个奴才知道夫人心情不好,连忙哄了几句,差人去把不知道在哪个地方游玩的五少爷给找了回来。徐夫人拿着妹妹的儿子一阵对比,看着自己儿子肥头大耳没心没肺的模样,担心得不知道如何是好。从来对着儿子都温柔体贴的徐夫人,今天实在是被刺激了,把儿子骂了个狗血淋头,直把从来没受过委屈的徐家五爷给吓得哭叫连天。最后还是徐欣来,才把母亲给哄得好了。

徐夫人握着女儿的手垂泪:“我儿,你姨母家的孩子一个考了秀才马上要考举人,另一个在家管着家里大小事能干精明。偏偏你这弟弟除了吃喝玩乐一样不会,这以后要是被那些庶子们欺负了可如何是好呀。”

“娘亲不要想这些有的没的,先不说弟弟现在还小,喜欢玩一些也没什么,我认识的那几个姐妹的弟弟哪个不是在玩泥巴呢。而且就算弟弟以后没有所成,他一个嫡子,哪里还能争不过那几个庶兄弟吗?”

“我儿,你哪里知道这些门道呀,如果以后不分家还好些。若是分了家,你那几个庶兄弟已经开始进铺子帮着你爹打点,这些产业以后你弟弟想要拿回来也是不容易的呀。而且他那样子,不读书就算了,这生意都不会做的话,可怎么活呀。”

抚摸着女儿清丽的小脸,徐夫人擦着眼泪说:“我看你两个表兄弟是有前程的,就想让你表哥和你结亲,他有功名,他弟弟唐申更是个有手段的。结果……唉……”

徐欣这才知道母亲想为她与唐寅成婚,这还没什么,让徐欣难以接受的是竟然被拒绝了!徐欣一向心高气傲,听到这里脸都气红了。“母亲不用难过了!女儿这模样家世还怕嫁不出去不成?何必一定要嫁给他们唐家?一个小秀才,以后能不能考上举人还不好说呢!咱们尽可以找那高门大院的,女儿才不要嫁到唐家那穷乡僻壤去!”

徐欣这话也是有些气话的,但也没有别的办法了,所以徐夫人点头也安慰了几句,就把这事放开没提了。

她这里不提,那边的唐家,邱氏却是有些于心不忍的。换成是她,她也希望女儿能嫁给这样的人家里去。只是最终不能误了儿子的事,只好找其他机会向姐姐致歉了。

临近冬天,唐申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将农产卖得不多,大多都存了起来。唐广德有些奇怪,但他一向信服这孩子,就任他去了。唐申不仅存了粮食,还存了不少的廉价布料柴禾药物之类的东西,一点点存,堆满了家里的仓库,看得家里其他人莫名其妙,知道的几个人却暗暗佩服。

一切准备好后,刚刚入冬的第一场雪就下了。

邱氏将脚放在火炉边,看着坐在旁边看书的儿子,忍不住问了一句:“申儿,你做那些,就是为了防止这场雪吗?”吴县靠南,冬天难得这样大的雪。这雪已经连着下了三天。两个孩子的书也只好回来自己念了,连唐广德的酒楼都没有生意提前关门了。

“嗯,儿子经常下乡去看看田地,几个老农都告诉我今年会有大雪,让我多存点东西应冬。”

“哎呀,那真是要念着他们的好了。等这雪停了,要不要送些粮食布料去给他们?”

“早送了,娘亲不用担心。”唐申翻了一页书,搓了搓冻得有些麻木的手,继续看书。

唐辰绣了一会的花,也站起来活动一下,身子都要冻僵了。把绣好的花递给娘亲:“娘,你看这里,用什么颜色好呢?粉色的太俗了,可胭脂色又……”

“嗯,确实呢。”母女两个就坐到火盆边烤起了火,一边讨论起了颜色搭配的问题。

这时,棉帘子掀开,钻进一股子冷风,冻得两人一缩,抬头看到唐寅走了进来。

唐寅把身上的裘皮风衣脱下来,搓着脸跺着脚跑到火盆边烤了好一会,又喝了杯热茶才不再牙齿打颤。邱氏连忙再让人去端碗姜汤过来,生怕他冻病了。

唐申抬头看他:“大哥刚从张大人府上回来?”

“是呀,这么大的雪,哪里还有别处可去呢,吃完了饭直接就回来了。”

唐辰笑着问:“大哥吃了什么好吃的?一进来就闻到一股酒味呢。”

唐寅也跟着笑了,点头说:“可是吃了点好东西。张大人得了一大块薰鹿肉,配上其他的菜色,倒也吃得挺热闹。”说着就介绍了一些席间的事,两个女人均听得津津有味的,她们内宅里住着,却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的。

说完了,唐申问了一句:“张大人说了什么?”

“如你猜测的一样,三天大雪,城里已经有些地方受灾了,不少百姓的房子都压坏了,到处借住。申儿,我们家是不是也收留一些的好?”

“暂时不要。”唐申将窗子开了个小缝看了看外面,冷风吹进来,冻得唐辰打了个喷嚏,他连忙又关上了。“这雪如果停了,那就算不上受灾。每年大雪时不压坏几间房子呢。张大人也不过是提前打个招呼,希望到时候大家不要太小气而已。”

唐寅接过下人递来的姜汤一口灌下,发了发汗,才终于舒坦。坐到他对面看看他的书。唐申不像其他人,喜欢在书上写一边自己的注释和读感,他的书永远是干净得像新书一样。可是问他看过的书里的内容,他都会举一反三的说出许多,记忆力极好。

唐申搓了搓手,他身体不怎么好,虽然不常发病,但在一年四季,总是手脚冰冷,现在又是严冬,更是辛苦了。“大哥今天受到张大人所邀,是极有面子的事。而张大人不请父亲,独让你去,我想其中涵意你也清楚的。”

唐寅点头:“我明白,我会认真读书的。”

“大哥明白就好了。大哥中午既然吃了那么些的热锅子,咱们晚上就吃得清淡些吧,正好我也想试试我想的几个菜式能不能用,大家就帮着一起尝尝看吧。”

“好,不过你准备了什么?”

“如果以后真的受灾,咱们家粮食好歹屯了一些,救济一二,布施些粥菜也是应该的。只是如果全部用好米做粥就浪费了一些,而且也不容易饱,用差的米,我也丢不起那人。所以我就加了一些红薯之类的东西一起煮煮看,又好吃又管饱,比净米粥也要便宜些。”现在虽然有红薯了,但吃得人却一直不多。尤其是南方,主食都是大米,连面都吃得少。甚至有人拿红薯来喂猪,吃法也不多。

“此举大善!”唐寅连连拍手,“弟弟总能想出一些有用又好的法子来。”

“这也是无奈之举。咱们家并不是巨富之家,这个冬天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只好省着些了。”

晚上果然是红薯粥,红薯就是在唐家地里的田梗上种的,出产高又能当主食,所以当时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