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大唐往事 > 分章完结阅读34

分章完结阅读34

,不幸战死。dengyankan.com上官大人想保护城里的百姓不受伤害,才想出了诈降以拖延时间,等待援军。”李恪解释着。

“按理说凉州是个关键的要塞,怎么可能没有兵驻守呢?”纳兰疑惑的问道。

“恐怕是中了调虎离山计了。本来是有大军驻扎,但早上却被紧急调走,傍晚就遭到了偷袭,凉州如一座空城,怎能抵挡得住。”李恪说。

“不,不是中了调虎离山计,而是军队撤退。”媚儿说。

“撤退?”我问。

“我父亲当时接到的命令是战事基本结束,可以班师回朝,刺史负责城中一切事宜。”媚儿说道。

“怎么可能?战事还不稳定,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命令让军队回朝呢。”李恪觉得不可思议,又接着说,“我查到的是大军出城作战,上官大人拱手让城,虽然我不相信,但事实是凉州失手了,而且百姓也没有保住。事情是要有人负责的,刺史死了,那就只能是上官大人来承担。”

“我父亲没有投降,我一直随他住在城内,知道发生的一切。他一面率领百姓积极防御,一面又用信鸽送信出去。”

“媚儿,你是说你父亲连诈降也没有过吗?那个时候你还小,怎么可能知道呢?”我说。

“我父亲的举动我能够看在眼里,他只写过一封信就是求救,其他的时间他都在城楼上。坚守了再后来人员伤亡惨重最终没能守住,突厥人冲进城烧杀抢掠,得到消息的大军及时赶了回来,把突厥军给打败,战事这才安定下来。之后,开始追究责任,我父亲就这样被抓了起来,说是放入了敌人,通敌的罪名。我父亲有口难辨,而且他们还拿出一封信说是通敌的证据,说大军被调走也是我父亲和敌国商量好的,再之后全家被抓,满门抄斩。”

“看来中央和地方说法十分不同啊!”李恪感慨道。

“我觉得可以从这个案子本身入手,看看置上官大人于死地的证据,找出突破口。”纳兰分析说。

“我觉得他们是找借口杀人灭口,找替罪羊。”我说。

“贞观四年,大唐彻底打败东突厥,那是不起眼的一战,但却可以影响将军的晋升,也就是如果按照实情报到朝廷里,那就是将军失察要治罪的。朝廷里并没有旨意让他们撤军,如果他们自行撤退,那就是死罪。”李恪说道。

“看来他们是为了推卸责任,就找了个人替他们顶罪,那样他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纳兰说。

“那事情可以这样说:大军本以为不会再有任何军事因而私自撤退,为了早点回朝廷得到封赏。然而他们没有想到他们刚撤退,敌军就来袭了,为了推脱自己的责任,只好嫁祸于别人,就找了上官大人这么个替罪羊,说他通敌,调离大军,才造成的战事。”我说。

“他们伪造证据,上官大人官品不大,却有条件通敌。再加上那一年全国都在庆贺战事的胜利,谁也不会认真核对,反而通敌会让所有人唾弃,也就更容易让他们得逞。”纳兰接着说。

“恪哥,你不是说你知道幕后主使吗?”我问。

“长孙无忌。”

“是他?”我和纳兰异口同声的说。

“没错,是他。我调查到的都是一些尘封档案,真不知道实情原来如此。我查出一些长孙无忌和当时的将军的一些联系,但军队中知情的人不是已经死了就是被调离了朝廷,总之也很难在找到了。所以我怀疑,当初他们撤军很可能是长孙无忌指使的,后来出了事也是他安排那样做的,以至于案子速判速决。”李恪说到。

“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办?”媚儿问。

“事情脉络清楚了,最重要的是找当年的人,找到证据才行。”纳兰说。

“对了,媚儿,你当初在妓院里不也收集一些证据吗?有什么可用的吗?”李恪问。

“偶尔听到过一些,但都是口述,实在是没有什么物证。”媚儿说道,“对了,我想起一件东西,不知道有没有用。”

“是什么?”李恪问。

“一封奏折。”

“什么样的奏折?”

“是我父亲当年写给皇上的。”

“在哪?现在还有吗?什么内容?”

“还在,但是我没有看过,那是一封密折,我父亲当年对我说过,只有见到皇上才能打开,所以我不清楚是什么内容。”

“或许是证据?”我猜。

“那我们就更不能打开,让皇上亲自打。”纳兰说。

“可是你要明白,这是陈年旧案,如果翻案,势必造成对父皇的否定,你没有其他证据,只有这封密折,是什么还不知道,这样我们会很被动。我再让人去查一查吧,希望可以有我们期待的结果。”李恪解释到。

“谢谢你,吴王殿下。”媚儿说道。

“别谢我,我也不是特意帮你,帮了你也算是帮了我。”李恪说。

媚儿自然不明白什么意思,可是我和纳兰明白,我还是忍不住说了出来。

“恪哥。”

“我知道你担心什么,你记着即使没有媚儿这件事,我也会想办法扳倒长孙无忌的,这件事只是在该出现的时候出现了罢了。你们放心,我会小心的。”他顿了顿接着说,“十月初十是花灯节,一起去吧。”

“花灯节?”我说。

“是呀。怎么了,你不想去吗?”

“不是,是想起雅鱼姐姐了,我们去年一起来过长安,在河边放过灯。也是那天兰儿认识了董越。”我回忆着去年的情形,一年了,时间好快,可是人已不在了。

“好了,若儿,不说了,不想去,我们就不去了。”李恪拉过我的手。

“没事,我想去,和你们,一起。”我微微一笑。

第二卷 前世今生重相逢 第五章 世事难休(2)

更新时间:2012-1-20 8:52:42 本章字数:5633

【3】

今夜,天空透明,星星都那么清晰,月亮也那么明亮,照的心也那么敞亮。

很多事情尘埃落定,但也有太多未知的事还在你的面前,我该怎么面对。虽然此刻的心情是平静的,但未来要经历的还会有多少呢?我望着夜空,希望可以得到答案。宇宙的浩渺告诉我未知的事情深不可测,就如同宇宙一般,我们只是渺小的尘埃。我明知自己渺小,却不甘心,或者希望自己可以摆脱一切困顿得到解脱吧。然而,我现在已经没有了退路,身边的朋友,我怎么能舍下放弃?再说,我的身份,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属于我的时代?

每每想起这些,我的心再也安静不下来,我逃避着不去想才能得到片刻的安宁。我不知道我所为的对与错,或许好好的在李恪身边对于我来说就是最重要的吧。

“在想什么呢?”

“是恪哥啊,没想什么,只是觉得有些累了。”

“你确实也累了一天了,进屋好好休息去吧。”

“你看月亮,多美。”

“是啊,你很喜欢月亮?”

“也不是,只是觉得那里很安静,与世无争。”

“你喜欢无为的思想?”

“有一些吧。觉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那我们去过。”

“我不信你能舍得下现在。”

“现在肯定不行,过些日子吧。好了,别说了,快去睡觉。”

“嗯。”

我回到房间,想着刚才的谈话,他还是舍不下去,有点后悔,真应该一开始的时候就让他放弃就好了,都是我的错。

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头有些昏,闭着眼睛迷迷糊糊,头脑却很清晰。不知道什么时候渐入梦境,但又突然被可怕的梦所惊醒。

梦到了那段新痛。

额头上出汗,心跳加快。我以为白天的那么多事可以让我不再去想,可以去淡忘,可是夜深人静,脑海里还是忆起了那个可怕的情景。我不敢再闭上眼睛,似乎眼前全是不想看到的东西。

我下了床,不知不觉的走到恪哥的房门口,发现灯还亮着,没有犹豫敲了门。

恪哥开门一看是我,就问道:“怎么还不睡?”

“惊醒了。”我呆呆地说道。

“进来。”

说着拉我进屋,让我睡在他的床榻上。

“在这好好睡,有我在,没人敢靠近你,放心吧。”

“你呢?”

“我在你旁边守着,还有点公务要处理。别担心我,听话。”

我现在是不是对外人都失去了信任,总是莫名的害怕。在李恪身边,我没事了,不让自己去想乱七八糟的事,很快,睡着了,而且很安详。

【4】

一年一度的花灯节到了。

下午,我、李恪、纳兰、媚儿就一起出门逛街了。在热闹的街上挑选着我们喜欢的花灯。还清楚的记得去年和雅鱼、兰儿、青儿一起的情景,同样的四个人,今天就只剩下了我。旧人去新人来,不知来年又会是翻怎样的情景。

不知道兰儿什么时候才能回京城,再一起放荷花灯。边疆的生活她能够适应吗?今天她会不会也在思念着去年的花灯节?

恪哥说今天会有烟花,举办的也会比以往都大,看来我们是要疯一个晚上了。

街上人来人往,做买卖的人可有激情了,各种各样的小吃目不暇接,我们吃了这摊吃那摊,早早填饱了肚子。

期待着夜色降临。

一直在想今年的愿望。去年的愿望已经实现,看来真的好灵验啊,所以今年一定许一个有意义的愿望,让明年实现。

终于,夜色黑了,但有明月点缀。人们都开始朝河边走去,男男女女,形形色色的人,都那么开心的去放灯,去许愿。

我们四个人也随着人流来到河边,点着花灯里的蜡烛,默默的许下愿望,轻轻放到水面上,用手推它一下,让它朝河中心飘去。看着它飘远,也好像是一个人在前行,虽然遥远,却依然前行。

我许下了希望我们都可以平安的愿望,也包括远在他乡的兰儿、董越,自然还有衡哥哥与嫕姐姐。平安,最重要了,因为平安是基础,没有平安什么事情也没意义。

我不知道纳兰许什么愿,因为至今我也没有懂他。

李恪,想必和媚儿一样,许下希望可以把那宗错案翻过来吧。

不管大家许下什么,都是一种美好,希望这种美好永存。

我站在河边,眺望着远方。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放烟火了,河岸上的嬉笑声阵阵欢呼,好不热闹。

“拿着。”说着恪哥把一根小小的烟花放在我手中。

“我好久没有放过了。”

“开心吗?”

“嗯。你看它,多美。”

“是呀,很多美好的事,我们都可以抓住。”

“可是很快它就熄灭了。”我有些伤感。

“烟花的美就在于它的燃烧,有过美的瞬间,我们还求什么呢?想知道我刚才许的什么愿望吗?”

“什么?”

“很简单,希望你快乐。”

这么简单吗,我有些不相信我的耳朵,问他:“你没有许别的吗?比如扳倒长孙无忌?”

“不值得,不说那些事了今天。”

好一个不值得,我又误解了他,李恪不是一个斤斤计较但又很细心的人,我还是不能真正了解他。或者,有些时候也不用了解,只要有一颗真诚的心比什么都值得。

纳兰和媚儿也闲谈着,放着烟花。我希望他们可以走到一起,他们能够谈得来,媚儿也比我更了解纳兰,想起那句“有情人终成眷属”,希望他们也可以吧。

玩了一个大晚上,大家都放松的消遣着,河边的人渐渐散去,我们也一起往回走了。每年的今天长安都是不夜天,总有一些人会玩个通宵,直到第二天早上。

我们在街道上穿行,还会遇到三三两两的人群。突然听到箫声,纳兰说是思乡曲。那么缠绵,那么幽咽,我们驻足倾听,可不知是哪里传来的,否则一定要求结实一下吹箫的人。

“若儿,你听。”纳兰说。

“箫声啊,听着呢。”我回答。

“不是,是远处还有一首曲子,仔细听。”

我竖起耳朵,寻找着远方了音律,“一江春水向东流”,难道是《虞美人》。

“是《虞美人》?”我说。

“嗯,终于又听到了。”纳兰说。

“我唱的那首曲子吗?”媚儿问。

“对,一直都没有他的消息。”我说。

“你们一直在找谁?这首曲子的作者吗?我可以帮你们找。”李恪说。

“你找不到他的,一点痕迹也没有。”我说。

“我们还是等吧,总有一天会出现的。”纳兰说。

随着夜色,伴着箫声和那首词,我们也消失在黑夜中。

第二卷 前世今生重相逢 第五章 世事难休(3)

更新时间:2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