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青海盗墓之:金娥墓盗 > 分章完结18

分章完结18

内众人坐在地上休息。199txt.com

“怪人”杨培民正与杨健,郑教授围坐在一起交谈着。

杨培民因为二十多年没与人说话了,语言表达能力大大降低了。他抓着杨健的手在询问自己离开后家里的情况。杨健将家里的情况一一向他诉说着。

张尕宝看到杨培民,身子不由矮了一下。他双腿打起了哆嗦。

“爸爸,杨哥哥找到了他的爸爸了。”张明全指着杨培民对张尕宝说道。

“啊?!这不是马老师收服的鬼吗?”张尕宝半信半疑地看了看杨培民和杨健,心有余悸地说道。

众人不置可否,马达和美惠子同时笑出了声。

杨培民与杨健嘘寒问暖了一阵儿后,郑教授问道:“老杨,这几年在天坑中你是怎么生活过来的?只你一个人吗?”

“是的。我、一个、人生活。他们,都死了。”杨培民结巴着说道。

“哪你为什么不想办法回家?”

杨培民身躯微微颤抖着,他脸色一阵涨红,脸上现出了一丝恐惧和无奈夹杂的复杂情绪。

他结结巴巴地,断断续续向众人讲开了他的遭遇。

一九七五年秋天,杨培民在上庙村组织村民平整梯田时,发现了一口腐朽霉烂的棺材,他凭着敏锐的眼光瞧出这棺材绝不简单。

当天晚上,在上庙村劳作一天的村民进入梦乡之际,他趁着天黑摸到白天埋棺的地方,挖开封土,打开棺木,取走了紫檀木匣子。

背着别人,他打开紫檀木匣子。里面是一把刀鞘上纹着金银,尊贵中带着霸气的沉甸甸宝刀和一道金黄色锦织玉轴圣旨。

杨培民历史学文化不是很高,他似懂非懂的看着圣旨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字内容,百思不得其解。

一九七八年春天,杨培民回到了离开三年的湖南长沙老家。感受了久别的家庭温情后,紫檀木匣子又摆在了他的书房。

他找到自已的好朋友,正在南华大学考古系当副教授的郑有荣,向他了解紫檀木匣子中那两样东西的详细情况。

郑教授拿起宝刀,左右端详着,他震惊了。

他拿出放大镜,详细查看着刀身和刀鞘,沉思良久后,激动地说道:“这是我国隋朝时期的金银钿装大横刀。据说全世界只有日本的正仓博物院才有一把藏品。你是从哪儿弄来的?”

当下杨培民将自己在青海通海县上庙村遇到的情况向郑教授说了一番。并将那道圣旨拿给他看。

郑教授脸色凝重了。他在书桌上摊开玉轴圣旨,用手指轻轻摩挲着锦织的质量,判断着圣旨的真伪。并用放大镜一遍一遍仔细地看着每一个字,仿佛遗漏什么似的。当看到不懂的字,或不明白字义时,他开始查阅古文典籍。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郑教授完全忘我地沉静在了那道玉轴圣旨当中。

杨培民静静地坐在郑教授书房的沙发上喝茶,并不时地用眼光望望忙碌的郑教授。

两个小时后,郑教授抬起头,看着杨培民说道:“这道圣旨是真的。是隋炀帝给守卫妃子墓者颁发的一道圣旨。”

杨培民着急地问道:“这道圣旨有什么实际价值吗?”

“隋炀帝在位时间较短,因为没有善终,随葬物品稀少,留传下来的圣旨少之又少。又因为,隋朝年代离我们很远,所以,这道圣旨可以说是无价之宝。从这道圣旨上我们还可以找到隋朝的那位名叫金娥的妃子陵墓,所以它的考古价值也是无可估量的。”郑教授喝了一口茶,缓缓说道。

杨培民松了一口气,脸上现出了喜色。

“老杨,你想怎么样处理这两件宝贝呀?要上缴国家吗?”郑教授微笑着看着杨培民道。

杨培民心里微微一紧,但随即从容地说道:“我还没想好。”

“哦。呵呵,不急,不急。反正宝贝是你发现的,上缴权在于你。至于上不上缴,你说了算。”郑教授语气尽量显得平和地说道。

从郑教授家回来后,杨培民一头扎进了书房里。

他白天到图书馆、书店或书摊去转悠。凡是牵扯隋朝地书籍,他不是借就是一股脑儿买回来,然后晚上通宵达旦地研读。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查找关于隋朝的一点点蛛丝马迹。

杨培民一天什么也不干,一门心思只想要寻宝,这引起了妻子的极度不满。妻子带着上小学的杨健离开了他。

半年后,独处的杨培民接到了郑教授的一个电话。

同样是在郑教授家的书房里,两个人围桌面坐。

郑教授微微笑着说道:“老杨,都半年了,你没有向国家上缴那两件宝贝,也不知你是怎么想的。听说,你经常到图书馆去查阅隋朝的资料,你有什么收获呀?”

“我还是要上缴的。只是时机未到。”杨培民微微低着头,小声说道。

“呵呵,老杨,我们是多年的朋友了。铮友面前不说假话。宝贝是你的,你不缴,我不会说什么的。不过这几天我一直有个想法,这个想法可能会使你完成你的心愿,使你财源滚滚。你可否有兴趣听听?”

“什么想法?”杨培民提高声音问道。

“我们不如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守宝小组去青海寻宝。这个守宝小组一切装备由我出,其他专业的寻宝人员由我联系安排,这些专业寻宝人员可以用专业寻宝手段帮你找到隋朝古墓。你除了带上那两件宝贝外,只管带路就行了。守宝小组所得的东西,一部分除交给我完善我的研究之外,一部分由你处置。你看行吗?”

杨培民正愁自己的寻宝计划毫无进展,自已去寻墓也不一定能找到墓。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当然不会错过。他思考了会儿后,当即答应了郑教授的提意。

两周后,在郑教授购置全装备的下午,由杨培民和另外三个人组成的青海守宝小组,坐上西去的列车出发了。

郑教授因为课题研究任务重,临行时退出,没能与他们一起去。他说,经过对隋朝历史及民俗风情等的研究,结合杨培民讲述,他确定古墓就在青海省通海县上庙村娘娘山一带。并一再告诫此次寻宝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引起当地军政方干预。

他安排了考古系自己的一名研究生严顺开,和一名留有山羊胡子,满嘴豁牙,穿着灰布衣裳,束腰裹腿,邋里邋遢的六十多岁的老人柳凌霄随同。

同行的还有严顺开找来的脚夫鲍大执。

本来,看到面现土色,说话漏风,长相猥琐的柳凌霄老人,杨培民坚决不同意让他参加。可禁不住郑教授一再的软泡硬磨,说他本事如何如何了的,在寻宝时如果有意外,可以有个帮衬什么的,最终同意了他参加。

火车刚开始出发,戴着眼镜,长得白白净净的严顺开小声的告诉杨培民,这柳凌霄是湖南出名的“土夫子”,盗墓界中只要一提“柳撼龙”,谁人不知,那个不晓。

“土夫子”是湖南一带对盗墓贼的一种称呼。杨培民知道了本次寻宝小组中有盗墓贼,心里很是不快。但为时已晚,总不能撵老人家下火车,也只好作罢。心里暗暗责怪郑教授,面子上却没有表现出来

正文 第三十章 杨培民的回忆(2)

更新时间:2014-9-29 8:54:56 本章字数:3174

火车从长沙出发,经郑州车站,两天后的下午,到了青海省省会西宁。

西宁离通海县还有五十多公里的路程,杨培民带领大家在西宁火车站附近的小旅馆住了一晚上。

第二天一早,四人吃过早饭后,就早早到汽车站去等发往通海的公交车。时不凑巧,听站里工作人员说,公交车两天发一次,今天不发车。

众人正在沮丧,着急。车站工作人员介绍说如果急着赶路,可以到东稍门搭乘去通海运煤的便车。

杨培民当即高兴起来,带着大家到了西宁市东稍门。

一个小时后,杨培民在对一名西北的司机献了几次烟,好话说了一萝筐,软磨硬泡后,四人搭上了去通海运煤的“嘎斯”汽车。

天阴沉沉的,还刮着风。汽车在崎岖难行的沙路上行驶着。坐在大货车里的四人随着车体的颠簸而颠簸着。“嘎斯”车“吱格”“吱格”地响着,在车屁股后面带出了一道飞扬的黄沙尘土。

严顺开与鲍大执是第一次来西北,对这样的天气有股新奇的感觉。他俩不时地抬起头,看着左右两边高峻灰黑的山,发出一阵阵的感慨。

柳凌霄老人将双手放进袖筒,脖子缩在衣领里,微微扬着头,眼睛半迷着在看天空。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这样的天气,杨培民早已经熟悉了。他干脆闭着眼睛,靠在汽车车厢侧沿打盹。

两个小时后,“嘎斯”汽车终于驶到了通海县政府所在地桥头镇。

辞别司机后,杨培民本来是要带众人往西走直入上庙村,到娘娘山寻找金娥墓的,可刚行走了几里路,就看到迎面走来一拨上庙村巡逻的民兵。他只好带着众人向东绕了一圈,从眦邻娘娘山的长宁堡山山梁向娘娘山行去。

这长宁堡山与西面元树尔山分处娘娘山两侧,山体较长于娘娘山。它们同属祁连山支脉。山陡路滑,荆棘丛生。现在天已经放睛了,太阳光毒辣辣地照着。四人顶着炎炎烈日在山梁上行走着。

走了一个多小时后,四人才走到了山腰。杨培民一边走着,一边甩起衬衫的衣襟,向流汗的脸颊扇风。他转过头去看,鲍大执背着一百多斤重的一大帆布袋考古装备,挽起裤管,露着肌肉结实的小腿,踩着沉重的脚步,“呼哧-呼哧”喘着粗气在他旁边走着。严顺开落在了后面。他脸色涨红,脚步蹒跚。紧贴在头皮上的长长头发耷拉着,汗水一滴滴顺着他头发丝往下直掉,明显看出来体力已不支了。

柳凌霄老人走在杨培民的在斜前方。他脸不改色,气不长出,步履轻盈地缓缓行走着,没看出有一丝的疲惫。

人不可貌相,柳凌霄真是一位高人!

杨培民这样想着,呼喊催促了严顺开一声,加快了行走的步伐。

沿着山梁走到山顶,四人休息了会儿后,沿着不再陡峭的山势走向缓缓向娘娘山行去。

大约走了两个小时后,四人走到了祁连山主干山脉山腰。积雪皑皑的祁连山顶,反射着刺眼的阳光。从山腰缓缓向右行走了一阵儿后,就是娘娘山深处了。这时,山路上低矮的蒿草更加茂盛了。各种知名的或不知名的野花点缀在草丛中,煞是好看。翻过一道山坡后,眼前出现了一整片一整片的碎黄色的野油菜花,它们铺展在山坡后的缓坡上,映衬着夏日西北的蓝天白云、山顶积雪,景色异常清秀。

一种形体细长的黄腰小蜜蜂“嗡嗡”地叫着,在野油菜花间飞来飞去。辛勤地采着蜜。

杨培民带着大家,穿过成片的黄油菜花向前走去。

“啊-”

旷野里沉默行走的四人中发出了一声惊呼。

杨培民吓了一跳,和走在前面的柳凌霄老人同时转过身来。

只见鲍大执取下肩上所背的帆布袋,扔到地面上,脸部抽搐着,手忙脚乱地在往自己身上扑打。严顺开停在鲍大执后面,带着诧异地神情正看着鲍大执。

“怎么啦?”杨培民大声问道。

鲍大执已无暇发出声音了。倒是走在他后面的严顺开说道:“蜜蜂!蜜蜂蛰了他。”

也许鲍大执扑打的动作惹恼了黄腰小蜜蜂,更多的小蜜蜂发着“嗡嗡”地声响,打着转向他飞来。

“倏-”,一道黑影一晃,杨培民看到柳凌霄老人已到了鲍大执身边。

好快的身法!杨培民心里暗暗想道。

柳凌霄左手轻松提起一百多斤重的帆布袋,向杨培民所站的方向一扔,然后右手抓住了鲍大执还在向自己浑身拍打的手腕。

鲍大执愣了一下。

柳凌霄放开他手腕,右手掌按在他后背上向前轻轻一推。

鲍大执脚下打着趔趄向杨培民跑来。杨培民扶了他一把,他没有倒下去。

柳凌霄沉声说道:“拿上行李,你们三人快跑!”

说着,柳凌霄解下了自己腰间的一根粗布腰带,大吼一声,迎着飞近的蜜蜂挥舞开来。

那软绵绵的腰带瞬间硬如铁棍,在柳凌霄手中如同车轮似得旋转着。腰带挥舞得密不透风,形成了一道棍网。阻挡住了近前的黄腰小蜜蜂。

杨培民背起帆布袋,拉着鲍大执,和严顺开一起向前跑去。

跑了一阵儿,眼前的路又变得崎岖起来。杨培民停住脚步转过身,后面的蜜蜂没有追上来。而柳凌霄老人还在那儿舞动腰带,阻挡着围攻他的蜜蜂。

杨培民扯开嗓子喊道:“柳先生,快跟上来!”

“知道了!”柳凌霄应了一声,停住舞动的腰带,腿部略微弯曲后,向前一跃。

杨培民惊呆了!

柳凌霄那一跃,足足有七八米。落地的时候,脚尖一点低矮的灌木枝条,又直直跃起来,向前跃过七八米。

草上飞!这不就是传说中的轻功吗?!

只一刹那的时间,柳凌霄已到了杨培民等人的跟前。他将那些“嗡嗡”叫着飞动的蜜蜂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杨培民看着柳凌霄老人暗暗咋舌。

“快走!”柳凌霄沉声说道。

杨培民转过身拉起鲍大执想要走,却看到他双眼发红,下巴收缩。牙关紧咬着,齿间发出“咯咯”的声响。他的头部已经肿大变形了,看上去面目全非。脖子上,臂膊上,凡是裸露的地方都出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