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惜胜浪子回头,老王家变得开始有钱了之后,王三元的懒惰和小气更是发扬光大了,因为专心于念书也就没有多少精力去正视他这个宝贝亲爹,王三元死了之后,他曾在内心里保留有一份“庆幸”,他认为家里没有王三元更好,这种大逆不道的心理活动自然只有他知道,在送王三元的棺材入葬的时候,他曾在内心里对着棺材说道:“爹呀,你死了家里就省心了。到了阴曹地府那边可别打架了啊,人不待见你,鬼可不要也得罪光了……”
洗心革面的王惜胜告别了自己的过去,同时也将自己心生恨意的父亲入土为安,然后他接过了父亲和大哥手里的顶梁柱位置,没有退路地放牛、挑水、锄地……本以为他就会这样继续下去,种地养牲口,让自己的弟弟王惜强念书,所幸这个时候母亲姚彩凤官运亨通,老王家不用种地也能过上小康的生活,他才得以安心地念书。这么多年过去,王惜胜不时地开始想起父亲,想起很多很多以前忽略的细节,想起父亲的身影、笑容、声音、发脾气、不讲理、耍小气,好多次想着父亲他就会眼圈湿润热泪横流,有时候是在宿舍的被窝里,有时候是在课堂上,有时候是在吃饭时,有时候是在抱着魏欣说话中……他越来越发觉自己对父亲是那么的依恋,现在的思念又有多么苍白呢?想也是白想,父亲早已化为尘土,不知道在那边是不是还是那么没有人缘,不知道在那边他会不会被恶鬼们欺负……
有了对父亲的这种长时间的心里祭奠,那么这次征文的内容便一下泉涌到了眼前。王惜胜从采药村的变化开始,村里人原来只知道老实巴交地种地,后来在焦化厂、包工头们的影响下逐渐走出村子,抛妻别子地打工挣钱,村子里新房林立,留守儿童、留守女人家家都有,幸福是什么?幸福的终点在哪里?老王家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房子有了,存款有了,可是温暖没了,父亲死了,大哥走了,家也空了……
王惜胜不到30分钟便写完了4500字的作文,他第一个交作业,这是他第一次写父亲的长文章,写得酣畅淋漓,写得让人觉得隐隐作痛。班主任马完美首先坐在讲台上读完了王惜胜的作文,她不住地摇头,“王惜胜啊,能看出你字字都饱含着感情,可是这次征文比赛很明显是要侧重于‘夸赞’、‘喜悦’、‘感恩’等内容的,这样才有可能拿奖!我建议你再改改,看看能不能以另外一种态度和方式去面对采药村的变化?”
“马老师,我不改了。主要这是一口气写完的,再修改我很难找到感觉,不得奖我不埋怨您!如果在截止日期里我还能找到新的感觉的话,我再修改,这篇就先算成是我的参赛作文了!”王惜胜向马完美表明了自己的决定,马完美一直在摇头,随后的语文老师集体评选结果也印证了马完美的判断,最后王惜胜的作文不是因为内容,而是因为字数最多被一中选为凑数的参赛作品集中邮寄到了省城大赛组委会,仅梁余一中初中部、高中部选送的参赛作品就达300份。加上其它乡镇中学、小学,梁余县选送的参赛作品就达1500份,由于此次参赛采取的是邮寄形式,即使没被学校老师选上,学生自己也可以单独邮寄给大赛组委会,这样一来大赛组委会收到的参赛作品就超过了5万份!初选淘汰五分之三,过了初选的2000名便能拿到“优秀奖”,二审选出200份,全省130个市县平均每个市县不到2个人,这200人便是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争夺者,他们需要集中到省城山西大学中文系进行现场决赛。
特等奖1名,奖金5000元;
一等奖3名,奖金2000元;
二等奖50名,奖金1000元;
三等奖150名,奖金500元;
以上获奖学生的指导老师也有相应等级的奖励,比如辅导出二等奖的学生,即奖励1000元,但奖金不重复、不叠加、就高不就低,比如辅导出特等奖、一等奖的学生,即奖励5000元,而不是5000+2000元,以此类推。
马完美和一中的老师们都翘首期盼评审的结果,他们中意的那五六个学生更是迫不及待要到省城参加决赛呢。一个星期后,省城的评审结果发到了梁余一中,梁余一中初中部5名、高中部6名学生获得了优秀奖,不被看好的王惜胜成为梁余县唯一一位进入决赛的学生!决赛的200名得分最低为76分,他的作文得分88,名列第72名!
就像初中时期王惜胜突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情形仿佛,梁余一中因为王惜胜的“独一份”而展开了热议。
马完美和当时参加校内初选的老师们不解地唠叨着,“是不是组委会搞错了?我认为能获得这决赛机会的是张瑄呀,怎么会是王惜胜呢?”
“就是啊,就是啊,要不就是名字搞错了?”
“应该不会错吧?难道是评委里面有王惜胜家的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