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
铃声一响,讲台上老师直接将书一盖,一言不发往门口走去。
顿时教室如同菜市场一般,沸反盈天,调皮的更是第一时间冲向操场。
柳瑾自然也快步走出教室,此时他的心灵影像还未关闭,不然桌前早已围满了人。
教学楼出来后,直接就是操场。
柳瑾来到最边缘的围墙下,玉宵早已在墙上等候多时了。
“喵~”
玉宵跃下,轻轻绕着裤腿撒娇着。
柳瑾捡起玄天八卦宝鉴,揣在裤兜里,伸手抚摸它雪白的毛发。
“等会在外面玩,不准弄脏了,不准抓奇奇怪怪的东西吃。”
玉宵其实并不喜欢吃老鼠和飞鸟,主要是好奇,会忍不住逗弄,大多被它逮到都会被玩死。
“喵~”
玉宵传出情绪答应下来,亲昵片刻后跃上围墙,消失不见。
……
时间很快在铃声中过去,柳瑾回到班级,从书包中拿出龙象和尚给他的修行笔记。
翻开第一页,果然如同日记一般,都是些毫无营养的话。
“天气晴,师傅说今天讲金刚经,教导如何降伏其心。”
“打坐参禅。”
柳瑾接连翻了几页,才看见不同的信息。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师傅告诉我,修行第一步也是人生第一难关,便是降伏其心。”
“经书上佛主回答:应如是主,如是降伏其心。”
柳瑾再翻一页。
“今日闭目参禅,神思冥冥间,恍若得大自在,周身一切痛苦仿若不在,只剩意识遨游在极乐世界,快哉,妙哉!”
“睁眼后问师傅,他说我已经有了把握,进入了入定之境。”
“我问师傅何为入定之境!”
“师傅说入定乃修行第一关,共分为:入静、身定、息定、心定四个境界。”
“达到心定,方位正定!”
“我不明白心定是何等境界,只有奋力前进,沿着前贤的脚步探索修行道路。”
柳瑾不为所动,他早已知晓修行便是修心,他接着往下翻看。
龙象和尚的确聪慧过人,他在入定这一境界几乎没有阻碍,做到不随世俗而动,不因外物乱心。
等他初步做到心定后,发现并不能持久,他师傅又给他传授解惑。
“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三徒弟……”
“从来就没有师徒,只有三藏法师一人而已,定住心猿,便得悟空,锁住意马,化为白龙。”
“做到这一步,便能进入常定境界。”
“常定同样拥有四个境界:降心猿、锁意马、斩去八戒、自然悟净!”
柳瑾若有所悟,心猿意马他都知道,但这八戒和悟净倒是第一次听说。
笔记中,八戒乃修行中产生的各种杂念,心魔。
三藏法师一路恪守戒律,可他越是恪守,八戒就越是喜欢。
用智慧之剑斩去八戒,也就斩去杂念,心魔。
龙象和尚说能到达这一境界,心灵如同琉璃般璀璨,精神力可以探出体外,影响他人。
而悟净之后,不仅心灵纯净,杂念不自生,更能调和阴阳之体。
柳瑾苦苦思索,大脑飞速运转。
他依稀记得在《太乙金华宗旨》中看到过类似的道理。
同样主张精、神、意当做无上之宝。
其精属水,神属火,意属土。
以神火为用,意土护体,精水为基,共同淬炼精气神。
虽然佛教和道教有所区别,但殊途同归都是修行的至高道理。
柳瑾思索片刻后,往下翻看,想要得知接下来的境界。
不过龙象和尚自己不过常定的第三步,斩八戒的境界。
对于往后的境界也只是寥寥数语,并无过多的记载。
柳瑾翻看完,可以得知目前的修行境界为:
入定境(入静、身定、息定、心定。),常定(降心猿,锁意马,斩八戒,得悟净。)法相(圣胎)。
按照龙象师傅的说法,到了法相境界,观想法凝成实质常驻心灵,道教修成圣胎。
此境界神通术法伟岸惊人,已是修行界中最上层的存在,可称为罗汉,道教为真人。
不过后面隐晦的,龙象师傅指出,到了法相境界并不能心灵自在,不可怠惰修行,相反还要更加努力。
因为法相境界同样有着退转的危险,又由于贴近大道,会有灾劫降临,渡过一灾为一转,三灾降一劫,渡过三劫为九转,之后证得大道用不退转。
龙象和尚还表示,整个修行界,各大教派都没有九转之上的存在,尤其是近代人心浮动,证大道如同登天。
柳瑾放下笔记,不由得感叹先贤智慧广大,竟筚路蓝缕在无魔世界中开辟一条超凡之路,真实验证了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龙象和尚说没人能超过法相境界,说明九转之后还有境界存在。
这一刻,他也不敢说那些法相和法相境界之后的存在弱小了。
前一刻还自以为修行中人精神力有限,脸被打的啪啪作响。
其实也不能怪他,柳瑾实在是想不通,那些人是如何做到承载法相,而不身死的。
“还是不能太飘,漫长的时光不一定没人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因为有金手指就蔑视其他体系。”
每一种文明能在岁月时光长河的洗礼下还能存在,就已经充分说明了。
柳瑾将道理烙印在心里,弱小不是罪,傲慢才是。
同时他也发现,这个修行体系有一个很重要的常量,大道!
大道不仅带给修行人知识、希望、污染、压力,同样也会降灾,如三缺五弊,六灾三劫,就如同过滤网筛选着一切不合格的产物。
柳瑾揉了揉眉心,虽然他没有修行这种体系,没有感受大道的存在。
但他同样有如同大道般伟岸的存在,众妙之门。
不过他们的关系更加融洽,众妙之门如同工具,只需要提供能量就能运行。
“淦,要长脑子了。”
“想再多也不如近距离接触一个法相或者圣胎境的修行者,到时候什么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