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军能不知道媳妇花的多吗?对比自家媳妇生龙凤胎的时候,买的东西看当然是多了,可是他不是家里老大吗?生下来就被爷奶抱过去养,又生一个就是大妹,因为是女孩,娘就不在意。
小的时候都是他带大妹,一直到生下来二弟,娘对二弟就如珠如宝的,根本不叫他沾边,大儿子抱走以后,娘就感觉不是她的,大女儿是个女孩子,在家里得不到重视。
一直到老二生下来,娘感觉站稳了脚跟,二弟是她的顶梁柱。
爷爷奶奶去世后,一直都是他跟大妹抱团取暖。后来他结了婚,小亮不到一岁,爹又死了,然后又分家穷困潦倒,差点饿死,大妹出门子也没给嫁妆。
现在他生活条件好了,他就想对大妹好点,说起来,石建军不知道大妹上他们家去的东西少吗?他知道,问题是大妹这躲着藏着,生了这最后一个孩子,生下来就给做了节育手术,谁知以后什么样。
他都想把大妹子抬的高点的,叫大妹婆婆家别为难她,再说了大妹一连生五个丫头,最后生的男孩又节育了。
谁知道她婆婆心里怎么想,多买点东西去,多送点东西,现在谁家也不差那两钱,好叫大妹婆婆闭嘴,让她坐个好月子。
是,他家能给钱,那又能给多少呢,二百块钱都是多的,管什么事,大妹的日子能好过吗?
还有生育的罚款,这不是愁死人吗?
石建军一路愁肠百结的到了大妹家,停下车说:“小三,先把鞭炮拿出来放,等你姐夫迎出来之后,咱们再进门。”
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夏大姑爷走出家门,笑容满面的在鞭炮响声中,大声的说:“大哥跟嫂子都来啦,婶子劳累你跟二嫂子了,二姨跟三姨都来了在屋里呐。”
石奶奶被小三搀扶下车说:“就你二姨跟你三姨,你大舅二舅没来啊。”
石老太兄弟姐妹五个,说的二姨,三姨,是她妹妹,大舅二舅就是她的兄弟。
夏大姑爷笑容满面的说:“大舅二舅离得远,一会不好来了吗,这时间还早着呢。”
他就着鞭炮的碎屑,抬的抬挎的挎,把带来的东西都放到堂屋,夏大姑爷是家里的独苗苗,儿媳妇从嫁过来生的都是女孩,婆婆从来也不给好脸色,这回生了一个男孩儿,婆婆喜笑颜开的迎出来。
拽着石老太的手说:“亲家来啦,快快快屋里来,你看看你外孙,长得是真好,与红四白的,就没见过那么俊的孩子。”
石老太来过大姑娘家几次,都是送粥米来的,看的都是夏老太婆绷着脸骂骂咧咧的。
头一次看她那么亲热叫的那么欢畅,撇撇嘴,想说不好听的吧,看着穿的补丁落补丁的外孙女。到底没说出来。
高晓红把两包奶粉放在箢箕上,把一罐卖乳精夹着胳肢窝,又使眼色让小姑子把另一罐藏起来,趁大家都在寒暄,偷摸的送到大姑子坐月子那屋。
家里就一个男孙,老太太保管把奶粉给孙子喝,这两罐卖乳精落到老太太手里,不是卖了就是送她闺女那去了,还不如偷摸的给大姑子,给几个外甥女补补营养。
姑嫂俩感情一直很好,一进去屋看大妹浮肿的脸,方巾包头,躺在床上,高晓红心里也不好受,看见襁褓里的小孩儿,刚出生几天看不出丑俊,就小鼻子小眼睛得。
老夏家就这样,老太太当家。当时做生意的时候,石建军把衣服都送过来了,想让大妹两口子挣两个钱,老太太就不让卖,非说是投机倒把。
石建军给老太太解释了现在开放市场,老太太说句话能把人噎死。当时说:“挣那钱干嘛,连个男孩都没有,挣出来钱给赔钱货花,不生出个男孩出来,哪也不准去的。
要不你就把你妹子带走做生意,俺在给俺儿娶个大姑娘生儿子,要么就在家生孩子,生出来男孩,把你妹子带天边去,俺都不问。”
当时石建军真是想把大妹带走,可是十里八乡的没有离婚的,大妹能受得了流言蜚语吗?他看着大妹,等大妹拿主意,他再决定什么态度对这一家。
石大妹是含着眼泪推搡着,把大哥推门外面说:“大哥俺不能跟你回去,这还有三个闺女,肚子里一个还不知是男是女,俺的看着闺女好好的,俺前脚走,老太婆后脚都能给闺女送人了,你走吧现在分地了,家家都能吃饱了,你别挂心俺。”
石建军也是含着眼泪塞给妹子几十块钱,把衣服带走了,这个事除了他们两口子知道,连小三都没敢给说,就怕他生性子上来,搅和的大妹家散了。
二姨婆看见高晓红高兴的说:“外甥媳妇儿,你从城里回来啦,什么时候回来的,到底城里的水土养人,你才去多长时间,这脸都与红似白的。”
高晓红礼貌的笑:“二姨婆,城里也都那回事似的,就是不用下地干活,不晒太阳皮肤就白,城里也有不好的地方,吃棵葱都得掏钱买,不像咱老家,有菜园子种菜,不种菜就地里挖野菜,也够咱们家吃的。”
三姨婆也跟着说:“就是,现在地是咱们自己的,吃喝都不要花钱,鸡屁股攒两个蛋,就够换油盐的,俺从来没过过这么好的日子,天天能吃饱饭。”
说着起身往外走还跟二姨婆说:“大姐来了,咱上外面找大姐聊天,叫她们小姐妹在屋里叙叙旧。”
高晓红无奈的笑,把麦乳精交给大妹说:“这有罐卖乳精,你收起来,烧点开水就能冲泡开,到时候给几个外甥女补补。”
石小姑也把怀里抱的麦乳精,交给大姐说:“这是嫂子买的,这回生了男孩,你婆婆不能再骂你了吧。”
石大妹裂开嘴笑笑说:“你姐夫现在也能干了,天天在汪里逮的鱼上集上买,也不少挣钱,月子里鸡汤,鱼汤也没少喝,就怕她孙子不够吃的,比前几个月子坐的强多了。”
高晓红无奈的咧咧嘴角,实在笑不出来,结完婚之后,姑嫂两感情非常好,两人是一般大的,现在站一块儿,大妹显得比她大五六岁不止。
“唉”清官难断家务事,日子好孬都是自己过的,大妹自己立不起来,他们想在后面使劲就使不上。
石大妹看嫂子和小妹不吱声,咧咧嘴角努力的说:“真的,你们别担心俺,孩子她达,比以前正干了,现在一心奔着钱,挣钱好给他儿子盖新房子,买拖拉机。”
他们这是十里不同俗,三里方言都不一样,他们这边有叫爸的,有叫爹的,还有叫耶的,石大妹婆家这边就叫达。
姑嫂三人正相互无语,外面一个帮忙的大娘,端了二碗红糖鸡蛋过来说:“他大妗子,他小姨,来一人吃碗红糖鸡蛋,沾沾你大姐的喜气,这还有一碟馓子想吃自己泡。”
高晓红上前两步接过碗和碟子说:“谢谢你,大娘,我们这到大妹家了,还劳着你跟着忙活。”
吃完红糖鸡蛋,又跟着大妹在屋里聊会儿天,外面大娘就来喊:“他大妗子,他小姨出来坐席喽。”
高晓红问:“大妹,你中午怎么吃的,你想吃什么?我先去给你做点儿。”
石大妹说:“嫂子,你赶紧带小妹去坐席去,你们来前我刚喝一碗鱼汤下挂面,中午还有老母鸡汤,一天吃四五顿。”
高晓红走到外面,跟亲家母又打了招呼说:“夏大娘,我看见你孙子了,哎呦,咱这一大家子也没有你孙子这么精神,长得是真好,你老人家可得好好给喂着,再喂胖点就好了。”
夏老太太笑的见牙不见眼,只夸高晓红会说话,拽着她去席上坐。
石老二媳妇早就坐在席上等着了,看见大嫂被亲家母亲自送过来,撇撇嘴,看着席上的肉又不吱声了。
高晓红坐下看见婆家大妗子二妗子,忙打了招呼说:“大妗子二妗子,你们怎么来的大舅和二舅呢。”
大妗子笑眯眯的说,“你二舅赶驴车来的,到你婆婆家,跟到大妹家差不多远,当时二小子去送红鸡蛋,你大舅就跟他说了,到日子叫你二舅赶驴车一块来,我们就不上你婆婆家汇合了。”
二妗子点点头说:“你们在城里还好不,生意怎么样,建军这样都不错,还能把小三子跟小妹带去,你二舅都在家里夸建军多少次了,好好干,别给建军跟他娘计较。”
高晓红点点头,没在这个话题上往下聊,又聊点家常里短,然后看向席面。
总共两桌席,这是娘家一桌本家一桌,也是现在那么紧,也不敢大操大办。
现在家里有点底子的人家摆的都是八碟八碗,俗称八大碗,八个碗已经上桌四个,八个碟子也上桌四个凉菜,剩下的都是现炒的菜,那得边吃边上桌。
八大碗里竟然有个扣肉,因为做法复杂,又不出肉特别费肉,席上很少做扣肉,看样子生了男孩儿夏老太很高兴,竟然舍得做扣肉了。
这边的红烧肉先是在油里炸,把皮炸冒泡了,然后摆碗形上边放一把梅菜去蒸,蒸好了扣出来,扣肉油全被梅菜吸收了,肉又软糯,特别好吃是他们这地方的一道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