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觉得,张大柱也是聪明人。
张大丫凄惨的喊叫声,温家人也听见了,张大柱出门的早,温守他们都还在家呢,没谁往前凑去,只有朱秀凤跟汪氏婆媳俩领着孩子只远远的望了一眼,没往近前去。
只是等张大柱领着哭喊的张大丫走的远些了,朱秀凤才同情的开口“也不知道大丫会被卖到哪里去,若是卖到哪家府上当丫鬟去,也是换了好命了,好歹落口饱饭吃。”
穷苦人家的孩子,若是卖到人家府上当丫鬟,那就是极好的命数。
因为大户人家的丫鬟都比他们这些穷苦人家强,人家好歹有齐整的衣服,有一口饱饭。
虽然干的是伺候人的活,可在家里,也没谁少干活了,还吃不饱肚子呢!
但就怕……
就怕不是当丫鬟。
大户人家有几家,能买多少个丫鬟呢?
没有关系的,还摊不上这好活呢!
但这不是外人该思考的事。
各家自有各家的忙处。
温家的男人该做工的还是去镇上做工的,温云川依旧在山上忙活。
朱秀凤跟汪氏婆媳开始收拾家里的东西,万一真的搬走,到时候也是方便一些。
第二天,朱秀凤回了娘家一趟,温姝瑶说的事虽然还不知道真假,但这么大的事情,她还是想提醒自己父母哥嫂一声。
早做准备,总比没有准备强。
朱秀凤要回娘家,汪氏拿出了五个鸡蛋,跟五个土豆让朱秀凤带上。
朱秀凤略显不好意思“这……就不带了吧!”
虽然她很想带,可现在每家的日子都难过,口粮就那么多。
婆家孩子多,她也不能光想着自己娘家,但要说起来,自她嫁人生孩子后,这日子就难过了,她娘家也没吃到她的东西。
汪氏硬塞给了她“这东西也都是我们托了姝宝那孩子的福气,怎么也得让她姥姥跟姥爷沾沾这福气。”
“家里孩子多,这东西你也别嫌少,”汪氏又补了这么一句。
朱秀凤赶紧摇头“不嫌少,不嫌少……”朱秀凤伸出手“那……那我就拿着了。”
汪氏点头“早去早回,天热,路上别耽搁了。”
朱秀凤点点头,交代温姝瑶在家要听话,自己就提着东西出门去了。
过了中午,朱秀凤才回家来,进门就先喝了一瓢水,喝完水,朱秀凤才嚷嚷出声“这天气也太热了,我怎么发现这天愈发的热了?”
“闷热,闷热的,走在路上,没两天就要出汗。”
“之前太阳也晒人,也没像现在这样……”
汪氏在她旁边,见她不说了,才开口“忘了观音娘娘给姝宝的提示了?”
汪氏指了指外面艳阳高照的天空,“你瞧瞧这闷热的,可不是像要下雨的模样。”
朱秀凤看看天,再摸摸身上的汗,眉心不自觉皱巴了“我跟我娘说,她也觉得这要是真的下上两个月的雨,就是天要收人。”
“这粮食到时候一断就是两个年头,今年的收不上来,明年种上了,也要到秋天才能收上来,祸害过的地,不管咋样,收成都不会好。”
这话说完,屋内又是一片沉默。
随后还是朱秀凤开口说起了刚刚在院门外听到的八卦“我听小草娘说,那个张大柱把大丫卖到那种地方去了。”
汪氏听了这话,本来就皱的眉头,更加皱了。
但却是没开口说什么。
卖到什么地方,那是人家的孩子,轮不到她置喙不说,就他家跟张家之间的不对付,别说是轮不到她说,就是轮到她说,她都不会说。
她就是一个不爱说嘴的人。
朱秀凤却因为外面听来的话,啧啧出声“娘,你不知道,那个张大柱可不是个东西,好好的闺女让他给卖到那种地方去了,你说他要是为了活命就不说了,可你知道他干啥了吗?”
“他昨天从镇上回来,又是买酒又是割肉的,你说这人……”
朱秀凤是满脸的鄙夷“怎么会有这种人,天打雷劈的玩意。”
说到天打雷劈,当天晚上就响起了雷声。
轰隆隆的雷声,仿佛要把屋顶给掀了似的。
温姝瑶缩在自己亲娘怀里,虽然她三岁半的身体里是个成熟的灵魂,可害怕打雷是藏在骨子里的东西,这轰隆的雷声,还是让她害怕。
朱秀凤替她捂着耳朵,一边捂着耳朵,一边低声安慰“没事,没事啊,姝宝不怕啊!”
轰隆的雷声打了许久,仿佛真的要带走什么祸害。
风声也是唰唰作响,树枝沙石在空中飞舞的声音,都能通过带着缝的门板传入人的耳中。
但就是这样雷声阵阵,风沙飞舞,天空依旧没落下雨来。
第二日天色也不如以往明亮,汪氏他们起床的时候,外面风还很大,一开门,呼啸的风就直冲面门而来,倒是比往日凉爽的多,甚至因为是清晨,还有一丝凉意。
因为是夏日,以往这个时间起床,天色已经蒙蒙亮了,今天打开门,外面却还是暗沉的。
汪氏忍不住出声“姝宝的梦真准,就这样的情况,今天这雨下不下来,明天肯定会下来的。”
“我今天白天没事,就跟秀凤把东西先挪动一些吧,”因为一夜的雷声,跟眼前扑面的大风,汪氏是彻底相信了温姝瑶的梦话。
真的有两个月的雨,现如今的地方是肯定住不下去了。
先不说屋顶顶不顶的住,就说两个月的雨水,家肯定是要淹的。
到时候一家老小可是没办法生活。
温守看了看依旧看不清远处的天,沉吟了会开口“嗯,先挪动些东西吧,要是雨水连着下,怕是铺子也要关门。”
温守说到这,汪氏忍不住轻微叹了口气。
打铁铺子若是关门了,温守父子的活计就保不住了,这进项也就没有了,真就是吃家底了。
但他家的情况很明显的别旁人家好很多了,毕竟温守跟温云峰还有温云昭父子三人还有活计做,每天还有些进项。
那村里很多人就是靠着田里的那些庄稼,日子远比他们苦的多。
也就是他们家人口多,吃的也多,才看着难过些,不然要好过许多。
所以汪氏又打起精神“好在是家里还攒的有些银钱,等明儿让云峰带着,买些粮食囤着,之后省着吃,也够吃上一个年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