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身是第一位要紧的事情。先秦时期,中国有一位哲人,他的名字叫老子。在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中,第十二章出现过这样的话:“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心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这句话的意思上,让我们杜外养中,要以清静无为的心态来安身立命。
金钱是个顶好的东西。蔡志忠是台湾著名的漫画家,此位先生,贾忠遥刚刚在互联网上接触的时候,觉得平淡无奇,甚至有一点点讨厌的味道。长得不好看,说话呢?也慢悠悠的。头发稀稀疏疏,面相有点像金庸小说里面的裘千仞。随着深入了解,此人愈觉愈有深度,是贾忠遥自己浅薄了。一是蔡志忠特别会赚钱,这点我觉得非常忠遥,我们传统教育中,将金钱看得一文不值,甚至排斥金钱,认为金钱是粪土,知识分子就应该专注知识而摈弃金钱,多么愚昧的想法呀。
读书求慢不求快。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做学问要经常性地反思,不间断地验证自己的话对不对,一旦实践与自身所学的东西一致后,那么这是一种极为愉悦的体验。曾国藩在教育自己孩子过程中,也反复强调过类似的事情,一本书读不通,不读下一本书,他将读书做一个形象的比喻:读书好比挖井,与其去这儿挖一下那儿挖一下,不如就在一个地方挖,直到将水挖出来为止。《论语》、《道德经》、《金刚经》是个好东西,这些都是凝结万千人智慧的产物,你妄想着一年俩年或者三年就要将他们拿下,其实是痴心妄想。这种痴心妄想是多么愚蠢与自大。你所谓的拿下,又如何?读书本来不是这个样子的。
价值观是什么?如果没有一个明晰的价值观,那么生活陷入困顿与无助,是迟早的事情。那个德国大胡子是什么东西?说实话,截至到目前为止,我并不了解他。他教育我们要一切唯物,实际上就是要打破一切,什么也不相信,可是作为一个信仰的东西,总得有一个抓手才好,普通人凡事讲实际,你一个西方人有什么资格来让万千中国人接受一种完全陌生的东西。不过,话说回来,大胡子的理论,已然变成了一种政治性的工具。对它的态度采取冷眼旁观即可,不谈不学不对立,我对你不了解所以我索性对你保持一定的距离为好,事实上,你也确实不了解这一套东西,先放哪儿吧。作为学术,研究一下可以了。指望它给你安身立命,你那就缘木求鱼,可笑。
佛学,是什么?初读佛学也就是《金刚经》,有种莫名的害怕与恐惧,真怕自己迷进去。这种心理也是极其可笑的,佛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是一种自己修正自己,不可与他人言说的学问,有细节有血肉。纵观中国古代如苏东波如曾国藩如帝国创始人,我相信他们都是读过这本经书的,在当下的中国,为什么这种大智慧的书籍反倒成了一种小众的知识了呢?难不成是有人刻意为之,好在当下中国是一个开明的社会,这个社会不左不右,从来如此。
活在其中,贾忠遥要做的事情就是体验,体验自身生命的快乐。一切发生的已经发生,如孔子所言:“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活在当下最好。将每一天当作生活的最后一天来关照,不可以轻视他人,更不可以轻视自己。一定的方法与一定的努力,我想我可以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