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全家流放后,我靠系统振兴古代 > 第24章 推广

第24章 推广

崔巧巧一边领着她们观看,一边解释道:

“这些桑树都是我从附近移栽过来的,树下亦可种植瓜果蔬菜。你们再瞧这边的池塘,里边饲养河鱼,到明年就可以捕捞,塘泥也能挖出来作桑树林的堆肥。”

“鱼又不吃桑叶,你种这么多桑树做什么呢?”

王薇看着就觉得有些麻烦,以崔巧巧的身份,想吃几条鱼哪里需要费这么多手脚。

见她问到点子上了,崔巧巧又带着二人走进茅草屋,蚕虫啃食桑叶的声音沙沙作响。看着白胖的蚕虫,王蔷瞬间明白了她的意思,立刻追问道:

“崔娘子种植桑叶便是为了养殖蚕虫,等蚕虫吐丝便能加以利用,制作成绫罗绸缎了?”

“正是。”崔巧巧笑着点了点头,果然同聪明人说话就是方便,

“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茧缫丝,蚕沙、蚕蛹能够养鱼,缫丝能够制衣,鱼粪沉入塘泥又能反过来堆肥养桑,在这个系统中没有任何一环是浪费的。”

王蔷心中仿佛激起惊涛骇浪,她敏锐地嗅到了其中的商机。若崔巧巧的说法能够成真,不仅能够解决布坊缺少蚕丝的窘迫,还能发展养鱼业,王家的产业便能更上一层楼。

她迫不及待地问道:

“崔娘子,不知您的这套种养法子叫什么?”

“桑基鱼塘。”崔巧巧也不居功,老实地回答道,

“桑基鱼塘乃是师爷陈玉书首创,今日我得他首肯,特地邀请大娘子上门,便是想将这套理论告诉您,若是大娘子有意,巧巧恳请王家能够作为试种第一人。”

“第一人?”

王蔷有些不明白她的意思,崔巧巧这话的意思难道还打算广而告之不成?

崔巧巧点了点头,言辞恳切地说: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希望有一天,海德县能成为数一数二的富饶之地,彻底扭转贫苦落后的局面,为后世子孙造福。”

王蔷心中大为震撼,同时也为自己狭隘的想法感到惭愧。王薇听了崔巧巧的话,对她崇拜得一塌糊涂,竟率先表态道:

“崔娘子的一番话令我受益匪浅,待回家后,我与姐姐定会说服爹爹,将桑基鱼塘付诸实际。”

王蔷也点了点头,十分赞同妹妹的话。

见二人已被说服,崔巧巧终是松了口气,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道:

“巧巧在这里谢谢两位娘子了。”

王蔷也不含糊,追问了不少有关桑基鱼塘的细节,好在崔巧巧提前恶补了理论知识,面对王蔷的提问也能详细解答。

崔王氏过来提醒她们用饭,这才让三位小娘子意识到已经是晌午时分了。王蔷心里惦记着事,吃饭时便有些心不在焉,好在王薇是个性子活泼的,说了好些俏皮话逗崔王氏开心。

饭后略坐了一会儿,王蔷便带着妹妹告辞了。崔巧巧知她心中着急,便也没有再留她,待送二人离开,她才觉得如释重负。

收到消息的陈玉书偷偷从县衙溜了过来,紧张兮兮地问道:

“怎么样?怎么样?王大娘子答应了吗?”

崔巧巧洋洋得意地说:

“由我亲自出马,你还怕事情办不成?”

“哎哟喂,我崔姐就是霸气威武。”

陈玉书同样松了口气,如今有王家率先发展桑基鱼塘,待成功之时,必定会引得其他人争相效仿。不会种田?种树总会吧!拿桑叶喂蚕总会吧!蚕沙蚕蛹倒进池塘喂鱼总会吧!

受到鼓舞的崔巧巧兴致勃勃地问道:

“如今桑基鱼塘搞定了,咱们这个中药材种植是不是也照着这个模式来?”

陈玉书摸了摸光滑的下巴,思索了好一阵子,才悠悠地说:

“桑基鱼塘模式适合所有人,相对来说中药材种植就小众多了。种植中药材至少得好几年才能看到成效,况且大部分百姓都不懂技术,很容易就养死了,不就血本无归了吗?”

“懂得草药习性的不就是郎中吗?”崔巧巧也觉得有些为难,半晌也没想出好法子来,

“要不这样?之前徐郎中试种过,却失败了。不如改天我们仔细询问他是如何种植的,再比对‘现代强国’中关于巴戟天和何首乌的种植方法,找出最优方案来?”

陈玉书琢磨着也是这么回事,随即赞同了她的想法。

“光靠徐郎中一人肯定是不行的,可咱们俩都是门外汉,也帮不上什么忙。不如……”

两人对视一眼,立刻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准备将主意打到了小红花和小橙花的身上。

小红花率先跳出来反对:

“我说你俩薅羊毛也要有个限度吧,之前拿点点通向我换瓜果种子也就算了,现在要我上哪儿给你们找巴戟天何首乌的秧苗去,还真当我是某宝了吗?”

崔巧巧从善如流:

“小红宝,你就帮我们找找秧苗嘛。”

小红花根本不吃她这套,干脆牵着小橙花咻得一下不见了,甚至将今晚的课改为了自习,还恶趣味地留了三道家庭作业。

这条路是行不通了,陈玉书和崔巧巧又陷入了困局之中,连晚上用饭都有些心不在焉。

崔赞是知道她今日宴请王家两位娘子的,见她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还以为出了什么事。追问之下,他才明白原来崔巧巧是把主意打到了王家头上。

原本他还想等陈玉书的桑基鱼塘丰收后再推广给全县百姓,没想到崔巧巧却抢先一步,将法子告诉给了王家娘子。

崔巧巧笑着同他解释道:

“爹爹,但凡有新鲜事物出现,无论对错都会有人持怀疑的态度。即便您是县太爷,恐怕也有很多守旧之人不愿接受。

王家作为海德县最富有的商户,若是他们实现了桑基鱼塘的成功,在利益的驱使下,定然会引起其他人的兴趣,到时候您在出面推广,民间自然会积极主动去做的。”

崔赞闻言也表示赞同,随即笑着对崔王氏说:

“你说巧巧这脑瓜子随了谁?放眼崔王两家,也就属你三哥鬼点子最多了。”

“三舅舅?”

崔巧巧没想到王家还有这么个神人,顿时来了兴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