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们经过半个多月的军训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不少,除去个别请假的,其他人表现越来越好。这天上午的训练刚刚结束,荀斌带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他大声宣布:“同志们,军装来了!”
“我们有军装了?”知青们满脸惊喜,很快一包包的衣服从解放车上卸下来,知青们自觉排队,每人领到了一套用绿色粗布缝制的“假军装”,在这个扯布要布票的时代,能穿上一身这样的军装也算奢侈了。
“同志们,一套军装场里只收大伙儿20块钱,从下个月工资里扣,一个月扣五块钱,分四个月扣完。”荀斌刚说完,知青们的兴奋劲没了十之七八,虽然不贵,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舍不得买新衣服,穿打补丁的旧衣服了。
“荀连长,衣服能退不?”一个男知青扯着嗓子问。
“是啊,荀连长,衣服我不要了。”
“团里发军装咋还收钱呢?工厂工人还有工作服呢!”……
大伙儿七嘴八舌,诉说着不满。
荀斌手往下压,“同志们,咱们高场长知道大家的难处,所以抽出场里的经费贴了布票,又联系了哈市的制衣厂,才为大家争取到这套便宜的军装,不仅料子耐磨,穿着也舒服。这套军装八五二农场所有的新知青都有,其他营的知青要交37块5毛钱。衣服可以不要,但领导们的心意你们得知道。”
这时有个沪市知青举手,“荀连长,军装有多的吗?如果有人不要,我可以多买一套吗?”
众人纷纷回头,只见这位男知青已经把上身的旧衣服换下来,穿上了新衣服,整个人精神面貌马上不一样了。
果然,绿装就是好看。
“可以,有不想要的,到我这里来报名,想多买一套的也过来。”荀斌开口。
结果想多买一套的人排了长长的一队,不想要的没有一个人站出来。
“哎,刚刚不是好几个不想要衣服的吗?快点站出来啊!”
“是啊,快过来,我们还等着买呢。”
“谁说不要,我们就是问问。”
一套衣服只要二十块钱,料子手感好,大厂的做工精细着呐,不要的是傻子。
荀斌等了十分钟,“那好,既然大伙儿都要衣服,我就上报场部,咱们连的军装人手一套。”
军装的小插曲很快过去了,知青们兴高采烈的趁着午休的时间换上了新衣服,下午训练的时候,训练场上一片绿装,齐齐整整的。
接下来的日子,江连长带知青们学习有效射击。
对于从未摸过木仓的知青们来说,这是一次极其难得的机会。大家学的十分认真,木仓械是紧凑、轻便、精准,同时又能“刺刀见红”的56式半自动步木仓。
江连长给知青们制定了一系列严苛的训练任务,比如每天苦练臂力,让知青们单手抓住四块砖不动摇,蒙眼拆装56式半自动步木仓等。
知青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顾芸夏的快速拆装木仓械的能力得到了江连长的赞赏,臂力练习于文庆在队里名列前茅。
射击训练和刺刀训练中,秦楷的刺刀训练表现出色,赢得了不少女知青的好感。
顾芸夏本身就会射击,但没有急于表现,而是选择一点点的进步,否则很容易惹人怀疑。毕竟原身是一个只会读书,跳舞的乖乖女人设。
日子不疾不徐的过着,为响应主席“野营拉练好”的号召,江连长和王连长决定在训练汇报表演前让知青连进行一次野营拉练,以锻炼同志们的意志。出发地是燕窝岛,目的地是八五二农场一分场。从燕窝岛到一分场单程距离是49.1公里。
野营拉练其实就是长途徒步行军,野外宿营,野外用餐。
途中练习行军、做饭、宿营、警戒。大家都很庆幸这次拉练是在风和日丽的五月,而不是北大荒的严冬。
知青们跃跃欲试,把这次拉练看做是一次集体的春游。
江连长要求每人负重20斤左右,主要是由棉被打成的背包,里面装有换洗衣服等生活日用品,背包上放一支步木仓,身上背有子弹带等装备。一开始还觉得不重,但是越走越重。
早晨出发前,顾芸夏在聆泉阁,吃了三只鲜肉包子,这是她为了应对拉练特地蒸的,整整三屉二十多个拳头大的包子。
顾芸夏蒸包子手艺是一绝,她做的鲜肉包子,香嫩松软一口爆汁,顾芸夏对馅心的原料的把控以及汁水的添加量的把控尤为精准,馅料里头会加入事先准备好的肉汤冻,累世的独家和面手法,让她和的面团口感劲道,有良好的伸展性与韧性。
顾芸夏用老面发面,包子皮麦香十足,面看上去不是很白,略黄,但发酵的很到位,回口是甜的。
出发时两队合一队,一队排成一列两队并列前进,刚走了大半个小时,队伍后面有人背包散掉了,引起了一片笑声。
顾芸夏扭头一看,居然是老熟人,冯湘琴和李雨。
这次的军训,李雨在知青连里彻底出名了。
一周内晕了四次,蝉联连里柔弱女知青的榜首,关键她个头接近一米七,膀大腰圆,是个壮实的女汉子。
顾芸夏见过她一顿饭五个大馒头,眼睛都不眨的一口气吃完。就这体格,这饭量,怎么也和柔弱不搭边。
事实证明,绝对不可以以貌取人。
李雨李雨,柔弱的像小雨滴一般,站军姿累坏了嘤嘤嘤,练臂力嘤嘤嘤,匍匐前进磨破手嘤嘤嘤,以自身的硬核实力令一众女知青叹为观止。
她们俩的行李散落一地,有眼尖的男知青不小心看到了不该看的小内内,羞的脸成了火烧云。
王连长在后面跟着队伍,看到这一幕直接吼出声,“格老子的,马上收拾好继续前进。”
这气魄有起拔山河之势,吓得二人一哆嗦,很快跟上了队伍。
大概又走了两个小时众人已经非常疲惫,因江连长要求急行军,大家几乎是小跑着前进,连续行进近三小时,大伙儿的精气神像被抽干了一样。
恰好此时连队遇到了一队真正的解放军,秦楷自作多情带头喊出了口号:“向战友们学习,向战友们致敬。”谁知,真正的解放军对大伙儿这些没有军装的“解放军”毫不领情,根本就没把知青们放在眼里,他们回应的口号是:“向红卫兵小将学习,向红卫兵小将致敬。”在他们眼里,知青们是文革中的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红卫兵,实质上非军非民,充其量是农场的知青而已。
好不容易熬到中午,“同志们,去拾柴准备做饭。”
两队知青进入林中捡柴火,众人拾柴火焰高,知青们在林中席地而坐在篝火周围,拿出早上食堂发的凉馒头,削尖树枝插上,放在火堆上烤。
有的知青只把馒头的一面烤的焦黑,一面还是凉的,就往嘴里塞,啃着齁咸的咸菜疙瘩,狼吞虎咽的吃起来。顾芸夏的饭盒一直收在聆泉阁的储物格里,馒头拿出来之后还是温热的,顾芸夏把鸡蛋大小的咸菜疙瘩一分为二一半夹到馒头里,小口小口的咀嚼,吃相斯文,速度却不慢。
“夏夏,你咋不烤馒头?”郑国艳转动着树枝,歪头问。
“我饿了,先吃一个再烤。”顾芸夏边吃边说,烤馒头是个技术活,要想烤的好吃,得再等一等。
“哎呀!”人群中有人大叫一声,只见一大堆干树枝着起了熊熊大火,风刮过来火苗就跟着过来,风向不定,一会刮过来,一会刮过去,知青们左躲右闪,稍微没注意一个火苗呼的烧到了一个知青的眉毛,“咋一股焦味?”,“秦楷,你眉毛少了一截。”
噗嗤,哈哈哈……秦楷摸了一下眉毛,果然少了。被人嘲笑,心情坏透了。
秦楷打了报告,不知道去干嘛,其他人没了乐子继续烤馒头。
刘青衣起身,“报告,我要小解。”
见江连长同意了,小跑着离去。许英轻哼一声,继续手中的动作。
火渐渐地小了,留下一堆火木炭,顾芸夏寻了扫条枝,弄成Y型,把馒头掰成片,插在上面,馒头在火碳上面烤,顾芸夏不时翻面控制火候,不一会馒头就被烤成黄黄的,闻起来很香。
“顾知青,你这馒头烤的真不赖,看着就好吃,你帮我也烤烤呗。”李雨大喇喇的说着,“李知青,我们身为军人,要学会自力更生,自强自立,你去找树枝来,照着我的办法烤,很快就学会了。”顾知青怼的李雨拒绝的话都说不了。
李雨心里不舒坦,这顾知青瞧着柔柔弱弱的嘴皮子咋那么利索呢?
没吃完饭的倒是听了进去,有几个男知青虚心请教,顾芸夏也不藏私,耐心的教给众人。
“真好吃,比我烤的强多了,谢谢顾知青。”
顾芸夏笑容明媚大方,“不客气,我也要向你们学习,和你们一样不懂就问,积极上进。”
被戴了高帽子的几个男知青,摸着头傻乐呵。
“呸,狐媚子,就知道勾引男人。”冯湘琴脸色阴郁,在心里一个劲的唾弃某人。
馒头烤好了,焦黄酥脆,内心绵软,两个馒头下肚,咕嘟咕嘟灌了几大口灵泉水,顾芸夏头脑很快变得清醒,四肢百骸重新涌入温暖的力量。
起身打报告去小解,顾芸夏绕到不远处的草丛后面,进入聆泉阁把水壶灌满,吃了罐枇杷罐头,重新涂了两层防晒霜,便以极快的速度赶回队伍。
冯湘琴拿着一罐鱼罐头,笑眯眯的递给王连长,“王连长,这是家里给我寄的鱼罐头,您尝尝看。”
王莽大口啃着馒头,几口下去一个馒头就见了底。“同志们,十分钟以后出发。”
说完扫了冯湘琴一眼,冯湘琴小脸微白,有些不知所措。江诚志“温和”的说,“冯知青,安心吃饭,认真训练。”
换言之,不要做些没有意义的事。
“江连长,王连长,我没有别的意思,我……”
两个连长开始讨论接下来的训练项目,冯湘琴心里暗骂,“两个油盐不进的土老帽,白费了本小姐的一番心思。”
委屈的撇撇嘴,冯湘琴找了块草地坐下,将罐头打开,鱼香味从指尖的缝隙散开,几个女知青迅速围拢过来,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
顾芸夏和郑国艳,许英则靠着树小憩,许英一遍遍回想上一世的事,越想越乱。
这一世的重生,好像是一个梦,或者,上一世,本身就是不存在的。
这一世,宿舍里原本黑瘦矮小的王招娣换成了优秀的顾芸夏,自己一来就和刘青衣翻了脸。
连里来了一个宗技术员,春耕自己没再累吐血,刘青衣还被冯湘琴推倒受伤……
乱,都乱了,也许,是自己的重生,改变了原有的轨迹,至少,刘青衣和秦楷已经混到一起,自己的身边依旧有荀斌的陪伴。
自己的身体依然健康有力,还多了两个好友。
许是眼光太过直接,顾芸夏睁开眼,正对上许英温润的笑容,也勾唇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