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尘事 > 第40章 跳出农门

第40章 跳出农门

那年,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镇上的高中,彻底粉碎了父亲托人让我开始相亲的想法。

“阿发,你家小四长得可真水灵,小脸蛋白里透红的,我一定给她找个好人家。”住在我家河对岸一生以做媒为职业的一个叫平彩彩的女人,那段时间经常会有事没事来我家坐一会,据说哪户人家的家里有姑娘长成人了她老远都会闻到味道,邻近几个村上的姑娘们没有一个可以逃过她的法眼。

那时候,这个媒婆在村里的风评虽然不太好,但是据说配对的成功率极高,每次看着四五十岁打扮花俏的她扭着腰肢老远走来,我父亲总会搬出张凳子请她坐下,听她口吐莲花地把一家家小伙细数过来。

我那时想,这人也算是个人才,脑子里把那么多姑娘小伙的信息都罗列得如此清晰明了,而且可以根据各家条件正确搭配,不得不让人刮目。尽管她每一次到来,我都没给过她一次好脸色,而她每次总是用异于常人的尖锐目光将我从上至下审视好几遍。

不过庆幸,她每次来游说时,一直比父亲更有远见的母亲总是说:“我家小四还是想读书的,年纪还小,不急!”

中考过后,我在每天都在惴惴不安中等待,怕细皮嫩肉的自己被迫开始跟着父母到肮脏不堪的泥田里插秧,也怕跟着那可恨的媒婆被人像看猴子似的一家家去相亲。

就这样,每天在惶恐不安中终于迎来了中考成绩的公布,我顺利地考上了镇上的高中。因为父亲反对我继续上学,而和母亲争执不下,学费成了摆在我眼前的一道难关。

也恰好是在这一年,远在新疆工作多年的大姑随着在部队做飞行员的女婿复员到了地方上,他们最终将落脚点选在了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苏州。

当年那个没有娘管教一向被人瞧不起的大囡,乘着小轿车,带着一家老小衣锦还乡,这在当时的村里引起了小小的轰动,也应验了人们口中“三十年风水轮流转”的老话。

最终见过世面的大姑终于说服了目光短浅的父亲:“发发,谁说女孩子不能多读书?我就是吃了没读书的苦,我要是能识几个字,这几年我在外面早当上干部了!”

“爹爹,你别急,小四的学费我们来出。”一向以老好人著称的姐夫也站了出来。

结果少数服从多数,我顺利地读上了高中。我把这个好消息写信告诉了蓓蓓,结果如石沉大海,再无回音。

也就在我考上高中的那一年,二哥终于不负众望成了我们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而且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本可以上名牌大学的他选择了费用由国家全额负担的军事院校。

那天,大队书记带着一队人马敲锣打鼓来到我家,在我家大门上贴上了“光荣人家”四个大字,红纸黑字,贴在破旧的门框上,甚是醒目,记得当初大哥参军前也来贴过。

“发发啊,你可真是好福气,养了个这么出息的儿子,考上大学,还一分不用家里负担!”

“是啊,不但不用负担学费,听说年终乡里还会发放一笔不小的补贴呢!”

“不但是大学生,听说家里也享受军属待遇呢!”

“……。”

来看热闹的乡邻们带着羡慕的眼光七嘴八舌地交谈着议论着。

从小没娘,又和穷字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父亲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活了这么把年纪,他从来没有像那天那样扬眉吐气过。他边给男人们递着香烟,边招呼我和母亲给看热闹的女人和孩子们分发着糖果。而我二哥依然保持着一贯孤傲的态度,不声不响地看着热闹,我想那时他肯定在为自己终于可以跳出“农门”而窃喜不已。

“我要给上海发封电报去,把老三考上军校的消息告诉给我娘!”晚上听见父亲兴奋地和母亲说。

“恩,是要和你娘说一声,也是我们家一桩大喜事!”

“你看你还要反对小四读高中,我看要是能够吃上城里饭不种田不是很好?”母亲嗔怪道。

没过几天,奶奶便回了电报,希望还没去过上海的二哥在上军校前去上海玩一次。

“二哥,你去上海,可以带我一起么?”向来和二哥勾心斗角的我讨好地问。

“你高中比我开学早,时间不一定赶得上,再说上海你前两年不是刚去过吗?可以在家好好预习下高中课程,可别再给我丢脸!”

提起“丢脸”,我心里真的是郁闷。我和二哥是同一所初中,我入学时,老师看我名字跟我哥就差一个字,问清关系后,老师们以为又迎来了一个尖子生,谁知道数理化几乎门门满分的哥哥会有一个物理上连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永远都搞不清的妹妹?

想起进入同一所高中后(那时镇上只有一所高中)又会遭到同样的厄运,我心里也没了去上海的兴致。

等到二哥从上海回来时我已开始了高中的学习生涯。

看得出,他的那次上海之行应该受到了很高级别的礼遇,这个可以从他带回的大堆礼品中看出端倪。他不但是给父母长了脸,也给奶奶长了脸。听说这个小孙子考上了名牌的军事大学,那条石库门弄堂里和奶奶相处几十年的邻居都给我二哥买了礼物,把奶奶高兴得整天合不拢嘴,逢人便夸阿发家养了个状元儿子。

二哥走了,背着那只奶奶送给他的大大的旅行包。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远离了一尘不变的农村,去到了向往已久的大城市读大学。

时间在一天天按着原先的轨迹慢慢地流逝,那时的我成了父母身边唯一的孩子,没有人再与我争宠,也没有人再与我勾心斗角,更没有人会关注到我的学习。但是高中生活没有我原先想象的那样美好,数理化本就薄弱的我在学习上越来越举步维艰,我突然有了种破罐子破摔的感觉。

记得那时,开始流行琼瑶小说,我没日没夜地沉迷于一部又一部苦情戏中无法自拔,从《窗外》到《几度夕阳红》,我想尽办法几乎借阅了琼瑶的所有小说,当然这样的结果是我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但数理化成绩越发堪忧。

“小四,你晚上早点睡,怎么每天都要读书读得那么晚?我半夜一两点钟起来你房间的灯还亮着。”许是怕我读书太过辛苦,母亲经常在我书桌上放上各式点心,还有那时象征着高级营养品的麦乳精。

而我一边在心虚地享用着美食一边为自己蹉跎着岁月而自责。

一向因穷而被亲戚们看不起的我家,条件也开始越来越好,因为在我高二那年大哥复员回家并被乡里安排了一份条件不错的工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