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皇太子万岁 > 第13章 殿前辩政

第13章 殿前辩政

大朝会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政治活动,因为重要,所以也比较隆重。

寅时,天还没亮,宫门口就已经聚集了上朝的人群。

为了突出威严,皇帝是最后一个上朝的,但作为皇太子的李承乾却没有这么好的待遇。

为了体现皇家对于臣子们的重视,李承乾一大早就守在宫门口,迎接众位臣子。

“太子殿下的奏章,老夫拜读过,观点很是新颖啊!”长孙无忌还在陇右,文官里面就属房玄龄地位最高。

“房相谬赞了,小子一点不成熟的想法,还请房相多多指正。”李承乾彬彬有礼,这种级别的社交自是难不住他。

李孝恭是李承乾的族叔,看两人聊的热烈,也凑了上来:“听说这次殿下在陇右又是制盐,又是炼钢的,功劳不小啊!”

李承乾笑道:“我哪有什么功劳,只是说了一些想法罢了,出力的都是晦明哥哥他们。”

李孝恭听李承乾夸自己的儿子,很是开心,笑着说道:“殿下过谦了,犬子也就是有身蛮力罢了!”

房玄龄也微笑着点头,显然对李承乾不骄不躁很是欣赏。

黄门出来了,众人也都闭上了嘴,官员们武左文右站好,排队进入了太极殿。

大朝会,好几百人,小小的太极殿根本就容不下,队伍拖拖拉拉延伸到外面。

首先上场的是房玄龄,老房首先总结了之前的政府工作,报告又多又长,听的人昏昏入睡。

接下来是杜如晦,歌颂了一下各行各业在皇帝的领导下蓬勃发展,然后上场的是刑部的李道宗,称赞今年人民都很遵纪守法,大唐盛世可期。

如此报告听的李世民也都是津津有味。

眼见皇帝沉迷功绩不能自拔,魏征就跳出来开始恶心人了,什么白马会盟,边境袭扰,陇右叛变,百姓家中无余粮,什么难听说什么,直戳皇帝的肺管子。

房玄龄,杜如晦在他的嘴里都成了佞臣,一直说到皇帝保证继续励精图治方才罢休。

然后是侯君集出列,要求皇帝增加军费十万银币,户部尚书戴胄出言阻止,直言国库已经没有钱了,今年不可能增加军费。

“陛下,最近兵员操练频繁,战马耗损巨大,此笔费用也是为了补充军马,大唐兵卒本就不善骑射,为了能够与突厥抗衡,这也是无奈之举啊。”李靖也出班奏道。

李世民揉了揉脑袋,便桥会盟是他的奇耻大辱,做梦都要想复仇,于是把目光看向了戴胄。

戴胄苦笑道:“陛下,突厥确实可恨,,臣也恨不得能上阵杀敌,一雪前耻,可这些年我大唐刚脱于战乱不久,百废待兴,国库实在是无力支撑啊!”

李世民沉吟了片刻:“戴爱卿所言朕已知晓,兵部的诉求也无不妥之处,此事容朕仔细思虑后再做决定。”

众人退下。

见大佬们都无事禀告,李承乾知道该自己了,于是出班奏对:“启禀父皇,儿臣近半年去陇右军中历练,感触颇多,将心中所得所想写了一篇“论四民”,想请诸位父皇斧正。”

说着郑重的把奏表双手举高,李世民早就看过,便示意黄门将奏表传给群臣观看。

笑呵呵地说道:“这是太子第一次上正式的政见奏对,诸位爱卿也都看看。”

另有黄门呈上已经誊写好的多份副本。

房玄龄、杜如晦早就看过,因此摆手略过,李孝恭看了半天,也不知看懂多少,李纲手捻胡须,看的津津有味。

一时间大殿里面,摇头晃脑者有之,愁眉苦脸者有之。

李世民看差不多了,便笑着说道:“诸位爱卿,太子这篇奏对如何啊?有什么想法,都说一说。”

大殿的气氛比刚才的剑拔弩张好了很多,现在仿佛是一群老师等着一起教育孩子。

李纲首先称赞道:“这篇奏对言之有物,太子殿下小小年纪,能有如此思考,已是难得哇!”

房玄龄也紧跟着说道:“太子殿下忧国忧民,爱民之心理应称赞,但奏对之中很多地方值得推敲。”

李承乾深施一礼:“请房相赐教!”

房玄龄笑呵呵地说道:“士农工商,全员平等的想法就很不妥。”

高士廉接着说道:“房相所言极是,虽然都为我大唐臣民,但因为各自的贡献不同,享受的待遇不同,合情合理啊。”

“比如说殿里的诸位,都为大唐立下了赫赫功劳,难道出门还要向要饭的行平辈之礼?那样的话岂不是没有上下尊卑了!”

魏征见高士廉抢白一番,生怕李承乾难堪,便出言道:“殿下,义兴郡公的话有些直白,但意思是一样的,比如说这四民中的商人,他们不事生产,惟利是图。”

“常常依靠着机变通达攫取大量财富,如果不进行打压,很有可能把整个大唐风气带坏,到时候大唐内全是投机取巧的小人,江山不稳那。”

“是啊是啊。”“对啊对啊。”众人也都附和道。

李承乾始终微笑着,无论谁出来提意见,他都是执弟子礼,一一感谢。

这个情况他早有预料,作为勋贵和既得利益者,让他们和贩夫走卒的地位平等,那怎么可能。

李承乾还没有天真到如此程度。

拱手道:“诸位大人说的是,是孤考虑不周了,其实,我是觉得对于大唐来说,士农工商都可以为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对于士和农,国家给予了很高的重视,而工和商,却一直不受重视,甚至打压。”

“特别是工,对于我大唐的发展必不可缺,但却没有得到重视,甚至都没有一个技艺传承的地方,很多技艺只能口口相传。”

“人死而传承中断的事情不在少数,而一门技艺往往对应一门产业,而这些产业又与我大唐百姓息息相关,应该得到重视。”

“因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