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府里,王郭两家可以称得上是望族了。可是在偌大的江南道,临安府也不过是个中等的城市,算不上什么重要的地方。
建邺城,吴王府中,一片花团锦簇的模样。
金碧辉煌的殿宇中,总是时刻准备着美酒佳肴,因为他的主人时刻都有新的朋友,新的朋友又带来了更多的朋友。
整个江南道,都以被吴王宴请为荣。
吴王座上客,深闺梦里人。
年轻英俊的吴王居中而坐,一身紧身常服更是衬托的他的英气逼人。
殿里左边坐满英杰豪士,右边尽是才子俊杰。
美酒佳肴配才子佳人,英杰豪士要的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娇艳美人们托着瓜果美酒,摇曳着婀娜的身姿走了进来,一位位的落坐在宾客身旁,端起美酒倾身敬宾客。
酒色财气,总是迷人眼。
殿上气氛微醺,一位白衣秀士起身向吴王敬酒致谢。他是今科应天府第二名举人,科考路上受到吴王照拂特此答谢。
吴王摆摆手,示意他不必如此客套,笑一笑说道:
“元兄不必客气,你本身也是有才华的人。
我只是在应天府提过你的名字,并未帮扶太多忙。”
元宾赶紧起身向吴王行大礼,
“微臣愿为吴王殿下效犬马之劳,报答殿下赏识之恩。”
吴王这才露出得意的笑容,比平日里多了几分嚣张气焰。
“可恨,那个腐儒闻老头太不识抬举,竟然敢不来参加宴请。”
“儒家讲究,最是虚伪。为了养气,很多事情不敢逾越。
还是元老弟洒脱,不像腐儒一般在乎养气。”
“肯定是解元身份旁落,没有颜面来见大王。”
“我听闻儒家浩然之气,可以靠养气,也可以靠功名权位获得。
元老弟所图不小啊,肯定是要做一份大功业。”
殿中各种各样的话语,或嘲讽或挖苦,都是对元宾明枪暗箭,刺得他脸上青一块紫一块。
元宾本身也是江南道的顶级豪门子弟,家族势力也很雄厚。他弱冠之年就传出天才神童美名,童子、童生、秀才三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对于他而言进士无疑是探囊取物,大三元才是值得追求的事情。
有了小三元加大三元带来的威名做底,日后功名路才能更加顺畅,才能以六元路为根基,直通这条全新的功业圣贤之境。
也是因为吴王许诺他解元身份,他才肯投靠过去。如果早知道是这样,还不如自己去考,举人考的第二名又有谁在乎。
得不偿失?得不偿失!
看来这位吴王并没有像他表现出来的那么强大,至少儒门是不理吴王的帐,北儒应该全是站队齐王殿下,对南儒门的功业路也是多有提防。
自家投资潜龙之事,也要慎重考虑不能轻易下注。
元宾压下心中念头,面上一点不显,反而更加恭敬。
吴王看他样子,心里也有些暗恼。
本次主考闻天道确实不太卖他面子,自持身份不愿意结交藩王。所以应天府会试的操作性就小了很多,自己不少暗子都被压了下去。
这样一些计划又要调整,至于什么文气华盖,力压全场之类的混账话,吴王是完全不信的。
能做到这样的文气量的人物,都算的上鸿儒了,还来考什么试,不过是骗人的鬼话罢了。
对于破坏自己计划的闻天道,吴王暂时没有太好的办法报复,这闻天道是如今儒家在朝堂上的头面人物,位高权重深有威望。
圣贤境界的水平,在当今天下也罕有敌手,平时行事严谨,几乎是位没有弱点的完人。
以现在吴王掌握的实力,根本撼动不了他半分。
可是对付这个气贯长虹的新科解元,就有太多好办法了。
吴王心中暗恨,
“不过元卿,听闻新解元的才气华冠全江南道,才力直比鸿儒境。
你与这样的人物同出一科,也是颇为荣耀的事情,以后可以多多亲近一二。”
又奚落调笑了几句元宾,便继续放荡狂欢起来了。
元宾心中暗恨,气贯华堂之说他也是完全不信的,对于闻天道与郭玄他都是恨之入骨,但是对吴王的厌恶才是真的痛彻心扉。
这些人都是自己前路上面的波折,早晚会被自己踩入尘埃。
功名利禄又如何,不过通通是我通向前路的踏脚石。
“吴王殿下所言极是,微臣自然谨记在心。日后如有机会,定然会向郭解元讨教一下。”
元宾英俊的脸庞上浮现帅气的笑容,他对吴王的暗讽毫不在乎,反而更加潇洒从容。
就连吴王都不由得暗暗称赞此人城府深沉,却又撇撇嘴。
“真是个伪君子,深得儒门真传”。
吴王与元宾互相投出了怪异的目光。
建邺吴王是当朝皇帝的第五子,性格狂妄自大,好色暴虐。
他母亲是皇贵妃,母族势力强大,在母族运作下,封藩在富裕的江南道。
他扎根建邺城,利用江南道的财富广招奇人异士,收藏杀手死士,以为夺嫡之用。
他与另外八位藩王一齐争夺皇位继承权,世人称九龙夺嫡。
关中秦王,雄才大略,势力最强。
青州齐王,温文尔雅,儒门贤者。
并州晋王,吝啬贪婪,心思阴沉。
幽州燕王,武力超绝,残酷无情。
河南卫王,贪财好色,庸庸碌碌。
两淮徐王,霸道残忍,嚣张跋扈。
荆州楚王,势力雄厚,诡计多端。
洛伊周王,年龄最小,名望最高。
江南吴王,狂妄自大,好色暴虐。
这九王为了夺嫡,在中原招兵买马,兴风作浪。
这夺嫡之法,是本朝特有国策,让皇子们互相模拟开国争斗,选出最强者一统天下。每代夺嫡之后,神器传国玉玺都能再次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