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甜和沈芊宁坐着驴车去了福水镇,到了地方后,陈甜带着她的包袱和沈芊宁坐上了家眷待的驴车。
何家婶子看着她俩和善笑了笑,那天陈煦带着吃食上门,她尝过后便一直记得那味道,能将镇上人都不吃的田螺做出那么好的味道,手艺是真好哟。
“小甜,阿宁?你俩坐我旁边吧,与我说说话。”
何家婶子拍了拍她旁边位置,陈甜和沈芊宁乖巧坐了过去。
“你们可是去海边?”
“嗯,我们……想过去瞧瞧。”
“大海是漂亮……”
另一边,陈煦帮忙装好货,往陈甜她们这儿看了一眼,张胜跟着看了过去。
“哪个是你家妹子?”
“何婶旁边的是我妹,坐我妹旁边的是她……闺中好友。”
简单说了几句,陈煦和张胜坐到陈父身边,他们现在是真要走了,一时还回不来。
“也不知道娘和阿奶的买卖做得如何了?”
“你娘能卖完,我们不必操心。”
陈母姜氏她们这时候已经从酒肆出来,她们刚送了二十五斤猪耳朵给王掌柜,篮子里正放着他给的钱,一共四百文,拎在手里还挺有份量。
“阿蓉,这钱先放我这儿,我们回家再分。”
陈母这么说完,突然发现陈甜和沈芊宁鲜少在家分钱,直觉她俩胆大,她是不敢的。
沈母也不敢,这钱还是回家再分较为妥当。
“陈姨,我们现在该干嘛啊?卖馒头去?”
“嗯,卖馒头去。”
今天猪耳朵卖得顺利,给陈母添了不少信心,陈甜不在,她们也是能做好生意的。
而沈祺安在知道他们要去买红糖馒头后,拉着沈母袖子直催。
“娘,我们快些去吧,我好想快些帮忙。”
这话提醒了陈母和姜氏,陈甜昨天与她们说过的,集市上的摆摊位置先到先得,去晚了便找不到好位置。
“阿蓉我们快些过去,小甜昨天带我们去过一回……”
陈母说完,姜氏赶紧伸手抓了木桶的另一边,沈母想帮忙,被她拒了。
“没事,我农活儿做得多,这点馒头不重的,我能抬。”
急匆匆赶去集市后,陈母急匆匆交了十文摆摊费,又急匆匆地去了陈甜以前的摆摊地。
“还好赶上了,就是这儿,小甜和阿宁就是在这儿摆摊的。”
沈母和沈祺安一边将折叠桌摊开,一边看了看周围。
虽然在盛京时都是深居简出,但沈母见过的世面比沈芊宁多,她在集市上看到这么多人是不怕的,且挣钱要紧,哪里顾得上以前那些有的没的。
而沈祺安除了兴奋还是兴奋,他一点不怕生,只想早些将馒头卖出。
如他愿,陈母刚将馒头摆出,便有老食客走了过来。
看到面生的脸时,这位食客脚步一顿,低头看到熟悉的篮子和特别的小桌子,他才知道自己没来错摊子。
“今天换人了?”
“嗯,我家闺女有事忙活儿,便让我来了。”
知道摆摊人是陈甜她娘,这位食客笑了,既是她娘,做的馒头肯定一样味好。
“给我拿两个馒头,直接给我就行。”
要完东西,这位客人数了十文钱递了过去,沈母微愣片刻伸手接过,陈母则夹了两个馒头出来,递给客人。
客人接过便走,陈母和沈母齐齐松了口气,她们第一笔买卖这么就成了?倒是比她们想得容易。
“娘,我们刚挣了十文钱?”
沈母高兴点头,仔细数了铜板,小心放在陈母放钱的篮子里,还真别说,收钱的感觉真是挺好。
陈母也觉得往外给馒头的感觉极好,姜氏在一旁看着木桶里的馒头渐少,心里也快活儿,这就是做买卖挣钱的感觉?可把人美翻了。
还没来得及高兴,摊前又来了客人,陈母和沈母有了经验,一人夹馒头一人收钱,配合默契。
这般忙了一会儿,带来的红糖馒头不知不觉竟就卖完了,是陈母几人都没想到的顺利。
“这就卖完了?我们今天挣钱了?”
姜氏笑得合不拢嘴,她今天挣钱了嘞,挣了好多钱!
“阿芸我们快些回去吧,我帮你们数钱。”
“好。”
陈母和沈母也高兴,她们没给陈甜沈芊宁拖后腿,那些买馒头的客人们给钱给得都痛快,没有买得不开心的客人。
若是每日都这样,陈母是不怕来镇上做买卖的。
…………
驴车上,陈甜和沈芊宁一直往外瞧着,她们是头一回出镇子,一路瞧哪儿都是新鲜地方,哪哪都漂亮。
何婶见她们如此,没再跟她们搭话,她们这个新鲜劲儿让她想起了以前的自己,她头一回跟着何主事外出跑货时,也是见哪儿都新鲜,怎么都瞧不够。
这么走了大半日,到了吃午饭的时候,陈甜坐的驴车在一家面馆前停下,何婶开口。
“我们下车简单吃些,吃饱了再赶路。”
陈甜和沈芊宁听到这话,赶紧起身下了驴车,坐了大半日,陈甜觉得自己腿都麻了,她悄悄踮了踮脚。
“小甜你们过来。”
听到陈煦喊她,陈甜冲着何家婶子笑着说道。
“何婶,我们过去了啊。”
“嗯,你们过去吧,多吃一些,晚饭还有好些时候。”
陈甜和沈芊宁去找了陈父陈煦,他们和张胜还有刘家大郎在一处,陈煦和刘大郎挤着,陈甜便和沈芊宁挤一块。
“怎么样,坐得习惯吧。”
陈甜点头,坐不习惯也得习惯啊,是她自己要出门的,哪能挑上呢。
“我们刚路过了四个村子吧?这一下午走了挺远。”
陈父跟陈甜一样,一路上没少往外头瞧,他甚至还记了记村子名儿,只不过半日过去,他也忘得差不多了。
“嗯……,下午赶得路更多,我们得到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