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给汤和回应的机会,朱元璋继续说到:“自我大明建国以来,共对北方的蒙古进行八次北征,相继收复了河北、山西、山东、庆阳等地,也将元廷赶到了漠北一带。
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元廷虽然元气大伤,但每年还会到边疆骚扰我大明。所以,我大明和元廷的战事断断续续一直在打。”
听到这,汤和当即回答:“陛下,臣分析过,要想北方不受劫掠,大明必须组建一支骑兵。所以老臣建议陛下应当多筹备军饷,培育战马。”
朱元璋闻言点点头,随即一笑。“老伙计啊,这正是朕召你前来的原因之一。”他说:“现在国库里没多少银子了,所以才会让你帮着卖打火机
等过一段时间,最迟半年,我大明就可以在培育出战马,横扫元廷!”
听到这话,汤和咧嘴一笑,我太了解你了老伙计,这不是真实原因。
但他肯定不会拆穿,于是顺着国库的话题,说道:“陛下,听说濠州今年发生了水患,恐怕接下来会发生蝗灾,这赈灾的银子还没调拨下来,恐怕百姓要遭殃了。”
一听这话,朱元璋也是眉头一皱。确实,这个旱灾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还有可能发生蝗灾。一想起那蝗虫肆虐的现象,他就觉得让人头疼。
“先把官员的俸禄停掉,将这些银子用于赈灾,无论如何,也要让受灾百姓安然度过这个冬天。”朱元璋叹口气说道。
“只能如此!”汤和点头,但不忘提醒道:“陛下,官员们的俸禄本就不高,停掉的话会让部分官员心生不满。”
“心生不满又能如何?”朱元璋哼了一声,冷声道:“那些受灾百姓还饿着肚子,而我大明的官员衣食无忧,他们敢有怨言?”
汤和不再多言,换个话题问道:“陛下,老臣听说有商人借此大灾,随意囤积粮食,抬高粮价,现在濠州的粮价比外地高出三四倍。”
“杀,凡是粮价高于市场者,皆杀!”朱元璋凶狠地道。
“也只能如此!”汤和十分配合地回答。
两人商量了好一会政事,朱元璋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这才再次开口:“老伙计啊,你说,朕是个好皇帝吗?”
汤和一惊,连忙道:“陛下驱逐胡虏,拯救汉民族,平定天下,又招贤纳士,广采众议,大明在陛下治下蒸蒸日上!陛下之功,可追三皇五帝!”
“那为什么这天下如此不安生?为什么总有百姓受灾?为什么那蒙古一直作乱?”朱元璋叹道。
汤和想了想说道:“因为大明才建立二十多年,许多政策、措施都不完善,等到再过二十年,大明的百姓想必安居乐业、生活富足了吧。”
“大明建国二十多年了。”朱元璋喃喃自语:“可在西蜀,那小子不过呆了三年,百姓就已经衣食无忧了,朕难道还不如那个竖子?”
老伙计,你终于说到重点了!
“陛下,您刚才说什么?”汤和故意装作没听清楚。
“朕说老十六!”朱元璋回答他。“老伙计,你还记得他不?”
“老十六?”汤和努力地在脑海中搜索,“他是不是叫朱栴?三年前授封西蜀?”
“没错,老伙计!老十六授封那一年,正好跟你告老还乡同一年。”朱元璋说着停顿数秒,“朕有个差事想让老伙计亲自去一趟,如何?”
“敢问陛下是何差事?”
不会是让我去西蜀吧!汤和忐忑不安地想。
朱元璋表情严肃,说道:“朕想让你去一趟西蜀,替朕将老十六带回来!这一来一回估计需要半个多月,你不必给外人说,唐河会陪你一起。”
我这么一个老头子,让我去西蜀那蛮荒之地?
汤和真想一头撞死在朱元璋面前的了。
可他太了解自己的老伙计了,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绝对不可能收回。
还没等汤和回答,却见朱元璋再次说道:“老伙计,你的子孙之中,哪几个适合做官?”
汤和身体发抖,这话明面上是暗示给他的子孙升官,背地里就是...不说也罢!
“回陛下,老臣的子孙一个个都不成气候!”他先是拒绝,然后又道:“不过嘛,我那长子汤鼎虽不才,倒很孝顺!”
“哈哈,我大明以孝治天下,既然是个孝子,朕就先封他做前军都督佥事,日后世袭你信国公爵位!”朱元璋笑道。“那西蜀之行?”
“老臣愿往!”汤和虽然不知道朱元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只能应允了下来。“但陛下,可否跟老臣说说,究竟是何原因,要召十六王爷回京?”
“朕这老十六啊,他很不寻常!”朱元璋道。
“哦?”汤和来了兴致。
朱元璋叹了一声,随后娓娓道来。
听到朱元璋天花乱坠的讲述之后,汤和对这位十六皇子那叫一个震惊。
讲述完毕,朱元璋语重心长地问道:“老伙计,我这老十六,你怎么看?”
汤和咧嘴一笑,“陛下,按照您的话,这十六皇子,简直跟您一个性子啊!”
说成翻版朱元璋亦不为过。
见朱元璋疑惑,汤和继续说道:“陛下还记得小时候在凤阳,带着老臣一干人等,放牛那件事吗?”
接着,汤和摇晃着脑袋,吟道:“八个小孩一头牛啊,日月同行照九州啊…”
汤和所说的是一个典故。
朱元璋在加入起义军之前就是一个穷小子,少年时给地主刘德放牛,因为穷,整天饿得慌,有一天,朱元璋在放牛的时候,就将其中的一个小牛犊给宰了,然后分给小伙伴们一起吃。
要知道,古代耕牛可不能随便乱吃,而且还是偷吃。为了避免责罚,朱元璋使出浑身解数来诓骗刘德,说是小牛犊钻进了石头缝里,拽不出来。
当刘德去看时,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