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镇守西蜀三年,吓坏朱元璋 > 第42章 吃到老,玩到老!

第42章 吃到老,玩到老!

“陛下,万万不可再让庆王继续当长孙殿下的老师!”武英殿(应天府明皇宫皇帝办公的地方)内。黄子澄,方孝孺两人跪在地上,不断磕着头。

“哦?”朱元璋抬起头,审视二人,随后问道,“老十六都做了什么啊?”

黄子澄看到朱元璋瞳中金光一闪,令他感到不寒而栗。

“回陛下,先不说他给微臣起了个外号叫‘矮冬瓜’!”黄子澄鼓起勇气,“他还教长孙殿下说孔子是‘权势者们的圣人’。

‘王道’和‘仁政’,是骗人的东西。孔子的‘仁义道德’是杀人的‘软刀子,·“孔子的‘中庸’是奴才的‘卑怯’!陛下您听听,这都是什么妖言?

不但如此,庆王他还说以后不要祭天,祭神,算卦。天都不拜了,老祖宗都不要了吗?这像什么话?”

然而,黄子澄的话还没说完,一向懦弱的朱允炆却打断了他,“老师,我觉得您太过于断章取义了。十六叔根本就不是这样说的,你只说出了其中部分的内容。”

朱元璋瞬间来了兴致,想不到这才短短几天,朱允炆居然敢反驳黄子澄了。

“说下去!”

“遵命,皇爷爷!”朱允炆继续道,“十六叔说,只有强者才配讲仁义,讲道德!孔圣人那套本来也就是讲给强者听的。

所以说强者才配谈仁义道德是必然的。你弱小得连生存都困难你怎么实现你的仁义道德呢?所以,只有成为强者,才有资格谈仁义道德,不然就是放屁!”

“哈哈哈!”朱元璋一听顿时哈哈大笑。“我老朱家的子孙,就得这样!”他心想。

“说下去,说下去!”朱元璋当即催促道。

朱允炆瞧见朱元璋这表情,心中何其兴奋,于是继续说道:“十六叔是说过不祭天,不祭神,但并没有说不祭拜先祖。老师你刚才显然又是在断章取义。

之所以祭天,祭祖,是源于“百善孝为先”和“慎终追远”的传统观念,在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宗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表达怀念之情。

十六叔的意思是,祭祖也好,祭天也好,孝敬之意到了就行,不要太过于迷信。比如求神拜佛保佑,大搞迷信,万万不可取。

特别是说什么老天爷会惩罚恶人之类的无稽之谈!若老天爷惩罚恶人一说,那皇爷爷当年就不要起兵好了,就等着老天爷派下神兵,灭了元廷那帮杂碎。

元廷的畜生,是文成武德的皇爷爷,带领诸位大明国公,大将军,抛头颅,洒热血。这才剿灭的。没有皇爷爷,哪有百姓的幸福生活,跟老天爷有半毛钱关系!”

说话时,朱允炆不卑不亢,面不改色,言语清晰,听得朱元璋那叫一个满意。

特别是最后那一波完全找不出毛病的称赞,让朱元璋何其激动。

“老十六真是个人才啊,早就该让他来教允炆!”

“黄子澄,方孝孺,你们怎么说?”朱元璋看向他们,问道。

这边的黄子澄跟方孝孺,半晌说不出来,只是不断地摇头。

已经“投诚”的齐泰很会来事地说道,“庆王殿下真是大智啊,微臣听其一句话,胜读十年书!殿下颇有胆魄,不愧是陛下的儿子。”

朱元璋很是满意,“对了,允炆,你十六叔人呢?”

“这...”朱允炆一时语塞,“十六叔他...”

“说,又干嘛去了?”朱元璋顿感不妙。

“他...撩妹去了!”朱允炆不安地回答,“撩妹的意思,就是追求女孩子!”

“撩妹?”朱元璋顿时脸黑,“朕给他安排了两桩亲事,他去撩妹?”

这臭小子!!!

~~~

应天府中的酒楼内,朱栴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徐妙锦看个不停。

她一身长发披肩,身材高挑修长,肌肤洁白如雪,眉如弯月,眼眸晶莹剔透。嘴唇鲜红丰满,鼻子秀美挺拔,脸庞构成了完美的和谐。

“公子,怎么了?干嘛盯着我看!”

一时间看呆了,半晌后才反应过来,“哈哈,我西蜀有个说法,看美女可以延年益寿。没看一个时辰,可以多活一刻钟呢!”

眼前的徐妙锦虽说没有地球上的妹子一见钟情,但她对朱栴的好感十足。

好奇心驱使,让她十分想了解朱栴。这种情况下,几句赞美,定能吸引住她。

果然,徐妙锦听见朱栴称赞自己相貌美丽,颇为高兴,红着脸微笑道:“你…你也不怕丑,竟说这些轻薄之语。我有那么好看吗?”

作为古代大家闺秀,从小接受的思想就是三从四德。地球上的乖乖女就很难抵抗渣男的花言巧语,更别说古代的大家闺秀了。

于是朱栴便大着胆子,出言撩了起来。

“这么说吧,大明男子见到你,肯定都想娶你过门!”朱栴厚着脸皮道。

听到这轻薄言语她倒也不以为忤,微笑道:“你有什么好?我才不嫁你呢!”

朱栴心中暗喜,“我说的是其他大明男子,没说我自己啊!”

“怎么,你不是大明男子吗?”徐妙锦有些害羞地问道。

“哦?那你是想嫁给我啊?”朱栴再次发挥厚脸皮的本事。

“啊...不要!”徐妙锦的脸羞红到耳根。

“为什么不想嫁?你另外有了心上人是不是?还是说,你改变主意了,想嫁给你的未婚夫婿?哎,那就没办法了!”

“才不是!”徐妙锦想解释什么。

可一想,说又说不过,还有可能被占便宜,于是赶紧闭嘴。

朱栴见好就收,便领着徐妙锦再次在应天府闲逛起来,全然忘记了要离开京城一事。

作为撩妹告诉,朱栴便开始介绍大明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比如杭州,乃是佳丽之都,衣冠文物……”

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其他城市的风情,他的口才很好,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