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站?志哥儿,你又心生什么鬼点子?该不会连走路都想收费吧?”
周大公子极其纳闷的说道。
在他古板的思维里,认为过路收费是一种难以置信的行为。
但在唐小志“先进”的脑子里,却觉无可厚非,理所当然。
贷款修路,收费还贷。
这是天经地义之事啊。
大奉朝的基础设施建设极差,甚至没有基建的概念,尤其是公路的铺设。
城池与城池之间的联系,除了为数不多的几条陆路官道之外,就只能走天然的水系航道通商。
而且所谓的官道,还是极为落后的泥土道,年久失修不说,一遇到下雨天就满地泥泞,无法行车走路。
导致了大奉朝内的人口流动和商品流通,极为滞后,通商的效率很低。
周成龙的一句牢骚话,却无意中点燃了唐小志心中的某团火光。
若是能为大奉设计一套完整齐备的交通网络,日后的生意岂非大有可为?
能设置收费站收费不说,当中延伸出来的“利益”更是多不胜数。
要致富,先修路。
这是三岁小孩都会念的致富经。
可见,运输网络在百姓生活中的重要性。
大力建设水泥路,全面推行至大奉全境,在唐小志看来,已经势在必行。
有了一套完整的交通网络之后,再给道路提速,可大大加快各地之间的人口和商品流通,其中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思之可观。
例如说,北方盛产牛羊和皮袄,平常这些商品要想流通到南境和中原富庶地区,只能走寻常的陆路和间断性的内河漕运。
运输效率低下不说,时间成本更是很重,导致了地区物价水平两极分化。
北方人作为“主食”的牛羊肉,在南境和中原地区竟卖到了天价。
若能建造出一套连接整个大奉主要城池的交通网络,从某种层面上来说,相当于把握了天下民生的命脉。
这条网络不仅要能抵御一定的自然灾害,还要比现在的运输效率更高、更快。
而这就需要更新大奉朝现有的交通工具,扩大运力和道路提速。
现有的交通运输方式,不外乎就是人力和马力运输,加上一些最粗浅的水路漕运。
这样的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时常受天气影响而拖慢行程,还得处处担心遇到像应飘飘这样的麻匪、山贼。
因此,在唐小志此时的设想中,必须尽快将蒸汽机给弄出来。
有了蒸汽机作为牵引动力,火车便不再只是一个臆想。
有了火车,便会大大加快运输速度,而且人工成本会得到大幅降低。
试想一下,当未来的某天,一列列火车厢飞驰在大奉朝的原野上时,那该是多么震撼的一幕...
而掌控了天下的道路网络和运力,就好比掌控了民生命脉,想说不发财都难!
唐小志喜出望外,周成龙无意中的“点拨”,让他决心将基建计划提前实施,抢占基础民生市场。
此时,连周成龙的问题都懒得解释了,大手往面前的小桌板上一拍,便喊道:“取地图来,本官有大计划要实施。”
心中窃喜,加上如今已成“明王傅”,乃从六品大员,令他不由也以“本官”自称。
对座的两名山贼当即取出了地图,铺在小桌板上。
唐小志目光扫视,眉目轻动。
片刻后,手指点在幽都的位置上,开口道:“就是这里!”
周成龙一脸疑惑,“这里?志哥儿,你点幽都作甚?”
唐小志轻笑道:“你看,依图所示,幽都地理位置优越,周边一马平川,乃中原偏北部的人口大城。继续往北二百里,便是北部草原,接壤众多游牧民族所部,多盛产牛羊。往南下,过了灵州府五百里之后,以怒水河为界,便是京畿之地。京畿东行,可达江南苏杭之地,西行可通西南屯兵重镇,沧州。沿平西道直行,可入西域三藩。”
“幽都得天独厚,掌握着天下人的饭碗,得之则得天下。我想从清水河村为起点,建设一条横贯东西南北的道路,将大奉朝的主要城池都囊括其中,彻底垄断所有漕运。而这条道路乃是我们商社专属,其他人想走...嘿嘿,得收费!”
“路线很长,不可能一条到尾。当中布局,需设几大枢纽站。幽都、京城、沧州,这三座城承接北、南、西三地,作为枢纽站最为合适。”
周成龙一听,颇为震惊:“什么?志哥儿,你这想法也太疯狂了吧?且不说,朝廷允不允许我们私自修路,即便同意,这也是个大工程。咱有能力支撑得起这么大的开销?”
“单说我们清水县距离幽都城,就有近八百里。若是全部都修水泥路的话,包含人工与材料支出,修一里路,保守估计都得上千两以上。八百里就是八十万两,天文数字啊...哥。”
“你还说要修遍全国,这不是开玩笑吗?目前国库空虚,恐怕就连朝廷想做都有心无力,何况是我们?”
唐小志却摇头指正道:“你错了。谁说朝廷做不了的事情,我们就没法做到?我不仅要将水泥路修遍全国,而且还要同修一条铁轨,遍布天下。工程量虽然巨大,但我们可以阶段性实施,厚积薄发。至于钱银方面,可以拉朝廷入伙,也可以众筹,方式大把,问题可以逐个迎刃而解。”
周成龙皱眉,“你的也野心也太大了...与朝廷一起做生意,相当于与虎谋皮,你不怕到最后都被陛下抢了去?”
“怕呀!但做任何事都有风险,风险与机遇并存,有大冒险,才有高回报,这是常理。朝廷有可能吞了我们,但反过来想,我们也有可能颠覆了朝廷。不是吗?”
“这...那你具体想怎么做?”
唐小志想了想,将桌板的地图收起,先是喊了一声“停车”,这才接道:“龙弟,赈灾之事已有官府和商社的人在执行,只需按照我们先前定下的指引去办,消灭蝗灾只是时间问题。坪洲,我不打算去了。你代我前往,将赈灾粮按计划分发下去,务必在三个月内,入冬前消灭蝗灾。”
周成龙道:“那你呢?”
“自然是去谋划未来的大计,三个月后,我们在村中相见吧。”
说完,唐小志便打开了车门,示意周成龙先下车。
周成龙微微迟疑后,倒也干脆,“好!那你我分头行事,三月后再见。”
“龙弟,慢走。”
告别一声后,唐小志下令调转车头,独自折返回了灵州城。
心中有了计划之后,接下来便是具体实施。
修桥铺路,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搞钱便是重中之重。
还有一个关键性的难题,需要攻破。
那便是蒸汽机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