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大秦:全帝王观看扶苏造反,猛! > 第56章 渣渣!也想阻挠扶苏登位1

第56章 渣渣!也想阻挠扶苏登位1

这一刻,李斯心中已然打定主意。...

而后,他不再一人站立,而是朝着那些贵族圈子走去。

与他们进行攀谈,闲聊。

聊法治,聊分封,再聊儒生方士等等!

他们天南海北,进行各种畅聊,同时,又有说有笑!

而在他们不断闲聊中,不知不觉间,六更天到了!

这是每日早朝的开始!

伴随着所有人进入朝堂,嬴政同样走进大殿之中。

扶苏和李斯站在一起,带领群臣向嬴政进行叩拜!

嬴政摆手,这一刻,所有人平身!

而在嬴政询问过全国各地情况后。

李斯率先进行发言了:

“陛下,自三皇五帝起,一直到我大秦建立,历代君王,无不以立储为第一要务,因为立储乃是国家之根,立储乃是国家之本!"

“而我大秦自灭亡六国至今已有十一年,然储君之位不定,群臣心中不定,天下不定!”

“今,为天下大定,为群臣心中大定,再借此大朝会,李斯斗胆,请皇帝陛下对储君之位,进行定夺!"

这一刻,李斯开口说着,而那一瞬间,上卿士大夫蒙毅进行拜下:

“臣蒙毅同意丞相李斯的观点,有道是,储君不定,民心不定,请皇帝陛下对储君之位进行速决!"

“臣周青晨附议!”

“臣王贲附议!”

“臣赵高附议!”

此时此刻,朝堂之上,一众人等进行参拜。

然而,更多人却并没有什么反应,尤其是大宗正赢候,右丞相冯去疾,博士尉缭等人。

他们更是没有一点点态度。

既不反对,也不赞成,就那样站在原地不说话!

而看他们不说话,众人更是不进行说话。

一些外臣看到此一幕,顿时间,心中打鼓,有些不明所以,这一刻,也不曾说话!

这一刻,朝堂之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赢政的目光扫过这群人,每一个人是何等心思他也全都清楚。

不过,此时此刻,也不进行理会,他沉吟了片刻道:“丞相说的有道理,储君不定,人心不定,但立储大事,不可匆忙决断,不知丞相可有人选?”

他询问着。

李斯想都不想便进行叩拜道:

“陛下,自古以来,长子为大,而观历朝历代乃至各个国家之间君王更迭,但凡立长者,都人心臣服,不起争端,反观废长立幼者,在皇位更迭期间,总会出现各种乱子!”

“今我大秦有长公子扶苏,德兼天下,名扬四海,百姓无不称赞,朝臣无不信服!”

“李斯斗胆,推荐长公子扶苏为储君!”

“臣相信,日后,在我大秦长公子的带领之下,我大秦必然能够国泰民安,四海升平!”

此时此刻,李斯开口诉说着。

而那一刻,上卿士大夫蒙毅第一个进行拜下:

“陛下,臣蒙毅,支持长公子,正如丞相李斯所说,他日,我大秦在长公子的带领下,必然国泰民安,四海升平!”

那一刻,王贲同样拜下:“臣,附议!”

紧接着,儒生周青晨同样拜下:“陛下,臣周青晨,附议!”

赵高跟着拜下:“臣,赵高,附议!”

那一刻,又是他们几人进行拜下!

然而,更多人却没有说话。

大宗正赢侯的目光中寒气森森。

冯去疾同样轻轻握拳。

还有一众贵族门阀,他们的面色极其不善!

更有一些儒生,他们全都盯着扶苏,或者盯着嬴政,再或者盯着李斯,蒙毅,王贲,赵高等人进行观看。

那些外官则显得有些迷茫。

他们看看冯去疾,又看看扶苏,又看看李斯王贲等人。

一时间,他们眉毛紧拧,不知道该如何办!

而嬴政的目光朝着朝堂之下扫去,那一刻,他的目光同样凶狠。

满朝文武,数百号人,就李斯他们几个说话是几个意思?

其他人都是哑巴?

嬴政冷哼,他们心中想什么,嬴政心里清楚不已。

不过,这个时候,他也不想管那么多,今天的目的就只有一个,把扶苏推上去。

既然你们不说话,那就代表着不反对,而既然不反对的话。

嬴政一声冷笑,直接无视了其他人,直接开口道:“既然众爱卿都推举扶苏为储君,那传寡人…~|…”

他开口说着,然而,还不等他话语说完,猛然,一人站了出来!

右丞相冯去疾道:“陛下,立储乃是大事,臣觉得此事应当进行商议!”

“商议?”

赢政眉毛微微一缩:

“既是商议,刚刚李斯提议之时,尔等为何不出来,等到寡人将要下诏书时才站出来说啊?”他询问着,那一刻,冯去疾的眉毛拧的那叫一个紧啊!

而李斯则是忍不住一笑。

关于他们之前为何不说话,这其中原因他完全明白!

其一是被自己打蒙了,毕竟立储,还有让扶苏做太子这事,之前一点点风声都没有透露出来。

现在自己突然提出来,他们反应不过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其二,应该是在思索反对理由吧,毕竟,扶苏乃是长子,仅此长子身份,想要阻拦,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至于其三,应该是观望赢政的反应吧,通过赢政的反应来进行推测,看这件事究竟是自己在推扶苏,还是嬴政在推扶苏!

现在,通过嬴政刚才的反应,他们也应该推测出来了,此事应该是嬴政在推扶苏。

而除了这三点原因之外,其实这也是大秦朝堂上的常态了!

他们也有故意为之的成分!

而之所以如此,是想要搏一搏皇帝的面皮!

是的!

就是这个原因。

儒生文官,他们自古以来都是以博君王面子为至高成就。

商朝比干如此。

周朝番阳也是如此!

就连之前的淳于越也是有样学样!

到了现在的冯去疾这里,他们同样如此!

千百年来,真的未曾有过一丝丝的变化!

因为,只有这样,才算是直言劝谏!

这算是他们赚取名声的技巧之一!

而正是因为要运用到这个技巧。

所以,之间几乎所有事件,基本上都是刚开始诉说没有人反对。

等到将要下达诏书的那一刻,才有人站出来反对。

如此,能够最大程度博了君王的面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