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战,解放军部队带着一道军令如山的‘紧箍咒’。
进攻上海市区,一律不允许使用榴弹炮等重武器。
《一九四九:在华西方人眼中的上海解放》一书写道。
5月23日夜,三野对上海市区发起总攻。
25日凌晨,27军一鼓作气打到苏州河边,苏州河以南的主要街区均被我军占领。
就在大家以为上海就将全部解放的时候,解放军却在苏州河南岸受阻了!
苏州河横穿整个上海市区,河宽约30米,河上共有十几座桥。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在北岸凭借百老汇大厦(今上海大厦)、上海邮政总局大楼等高层建筑,部署了密集强大的交叉火力,各桥桥头、路口都筑有坚固的碉堡,配以坦克和装甲巡逻车。
这样,我军在进攻时便暴露在敌人居高临下的凶猛火力之下,无法有效利用炮火摧毁敌人火力点,冲锋部队在没有掩护的情况下几乎成了“活靶子”。
在白桥、四川路桥等处,一批又一批冲锋战士倒下了。
79师打头阵的一个班14名战士尚未冲到白渡桥中央,全部中弹牺牲。
最先突破长江天险的赫赫有名的“渡江第一船”的12名战士壮烈牺牲。
然而此时,战士们的情绪已在崩溃的边缘。
在四川路桥伤亡惨重,打红了眼的解放军官兵愤怒质问指挥员,到底是要‘无产阶级的命还是资产阶级的楼’。
然而前线最高指挥官聂凤智,思量再三,痛苦地拒绝了部队要求开炮的再三要求,日后他回忆道:‘战士和楼房我都爱。论价值,有什么大楼能比我们战士的生命更宝贵?
可是,只要一炮在苏州河北岸炸开,就可能引出上百炮、上千炮,整个北上海的高大建筑可能夷为平地,许多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也许就要化为灰烬。’”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南宋诗人文天祥《正气歌》。
每个人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都会有自己的使命。
爷爷离开山东,来到上海。
与当地地下党联络上之后,
一直在等待这一光荣时刻的到来。
苏州河两岸,爷爷年轻时曾骑着自行车在这里走过无数次。
哪里有弯道,哪里有路灯,哪里是死胡同,哪里可以四通八达,都在他的脑子里。
爷爷每一次回忆起年轻时的这段历史,总是非常的激动,手微微的颤抖,眼角噙着泪花,嘴里默默地念叨:死了那么多人,那么多的胶东子弟兵,都是比我岁数还要小的。
在他的带领下,一支小分队,趁着夜色,从水路绕了过去,端掉了敌人的火力点,大部队得以顺利前进。
这是他人生的最高光的时刻,他见证了上海解放这一伟大的时刻的到来。
后来我还专门去了一趟位于,上海市宝山区宝杨路599号的上海解放纪念馆,里面关于苏州河战斗的解说词是这样说的:
“第9兵团第27、第23军和第20军一部,利用夜色强渡苏州河,迅速占领苏州河北市区。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垂不朽!
上海解放后,爷爷还受到了陈毅司令员的接见。
陈毅老总问:你就是大家说的那个,机智勇敢的小山东吧!
爷爷自豪的说:是的,我是山东人!
山东人,近代100多年受尽战乱之苦,人民流离失所,食不果腹,家园被毁,满目疮痍。
他们奋发努力,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昨天,山东人获得了解放,
今天,他们解放了上海,
明天,他们朝着解放全中国,大踏步的前进!
上海的命运实际上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
它是近代中国的光明的摇篮。
解放了上海,离全国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就更近了!
五星红旗插遍中华大地,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一个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无数的和爷爷一样的年轻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为了理想,为了信念,为了光明,那一代的年轻人是最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