谗言谨莫听,听之祸殃结。
君听臣当诛,父听子当决,
夫妻听之离,兄弟听之别,
朋友听之疏,骨肉听之绝。
堂堂八尺躯,莫听三寸舌。
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南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
外面人可能会想,国资委和海茨的老股东怎么那么轻易的就分家了?
一开始,国资委是准备让海茨破产的。
在董事会和股东大会上,国资委的邵子文书记明确的传达了上级领导的意思:
疫情已经结束,现在医院转入正常的经营状态,并且国资委不会在后续的经营中提供任何银行担保。
这可就要了老命了。
因为疫情三年,不间断的封城造成病号量大幅减少,而且期间的防疫的成本居高不下,医院每年基本上亏损3000万。
现在疫情结束了,大家都指望能够慢慢回暖,可是没想到国资委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提出,不再提供银行担保,真的是让人有过河拆桥的感觉。
大院长去市里,发改委以及卫健委去找领导,陈述了医院目前发展的困境。
但是疫情三年,整个城市的多年的积累已经化为乌有,更为可怕的是最近的几轮土地拍卖都以流拍告终。
土地财政发展了30年,突然玩不转了,不光相关产业面临巨大的失业潮,连政府部门的公务员都面临欠薪的风险。
现在这个时候哪里有钱去拯救你一个无关紧要的民营医院?
疫情期间购买的防疫物资,从防护服,到n95口罩,医院都囤积了好几个仓库,供货商整天在财务等着拿钱,付款,却遥遥无期。
给医院供货的医药公司,已经半年多没有给人家结账,现在医院连正常的抗生素和盐水都出现了紧缺。
病号上门来住院,什么药都没有,只能让病号去别的医院。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1个月,2个月,3个月过去了,医院没钱发工资,职工则像之前一样,一批批的离职,一批批的去劳动监察举报,在一次次的期望中迎来失望。
海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分家。
在一次股东大会上,顾院长提出来。
大家开始议论纷纷。
股东a:怎么分?你拿一个b超机,我抗一个心电图机?
股东b:分家了债务怎么办?
股东c:分家了,医生护士,所有的工作人员怎么办?
股东d:你说分就分,国资委会同意么?
那天下午下班前,顾院长给我发微信:苏秘书长,你下班后来我办公室一下。
苏大鹏收拾了一下东西,来到了顾院长办公室。
屋子里坐满了医院创立时的七个原始股东,除了大院长不在。
顾院长:苏大秘书长,听说你大学主修的是经济学,你对于海茨目前的情况怎么看?
苏大鹏:在没有外部银行资金注入的情况下,海茨很显然熬不过2022年的这个冬季。
顾院长:你有什么好办法没有?
苏大鹏:无非就是找新的投资人,找上级政府,或者求救于全体职工。
顾院长:职工们,现在愿意拿出钱来帮助医院渡过难关么?
苏大鹏:这很显然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别的不说,看看你们这些老股东,都15年了,股份增值了多少?
殷鉴不远啊!
但是最后还有一个办法。。。。
顾院长:我也还有一个办法,我写到手上,你也写下来,咱们一起看看。。。
分家。
我们不谋而合。
接下来就是商讨分家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