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三国:我在东汉末年招收能臣武将 > 第28章 继续探讨,话里有话

第28章 继续探讨,话里有话

这样众人都学到了东西,同时又有了明显的提升,他们走出学院后,诸位先生是绝对可以获取一片赞誉的。”

众人听后都是心中一片火热,这可是获取名声的绝佳好机会啊!在这个时代什么最重要?“名声”,只要有了好的名声,受朝堂或地方大佬推荐,绝对是一步登天。众人都不淡定了,但又不知如何发问?只好看着我,让我继续往下说。

我趁机提出:“子琰爷爷,伯父,诸位先生,你们想过没有?如果我们开办学院,消息一传出去会有多少人来求学?到时候我们收多少人合适?”

众人一下还没反应过来,半天后许慈才迟疑的说:“我们几个人收二百名弟子,我怀疑都有些忙不过来。”

众人都不说话了,我只好继续说:“众位先生千万不要低估了我大汉子民的求学热情,只要入塾费低一点上万人不敢说,过千肯定是有的。”

众人倒吸口凉气,他们这些人忙死忙活也管理不了过千学生的教学。

我又接着发言:“其实我们可以换个方法来教学,相信各位先生都有自己拿手的学术。可不可以这样一位先生教《周易》、另一位先生教《尚书》、第三位先生《诗经》、第四位先生《礼记》、第五位先生教《春秋》、第六位先生教《乐》。

这样一来,众位先生可以排个时间表,今天那几位先生上课,明天那几位先生上课,以月为轮替,一位先生一月上几堂课,到什么时候可以教学完?诸位先生可以自己先规划好,到时候再议。

众位先生也可以有更多的休息时间和学习时间,还可抽出多余时间写写自己的著作。学生学习东西还不耽误。众位先生觉得这样如何?

众人听后也是喜出望外,连称:“这个好,我们休息好了也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下一轮教学。就像进儿说的还可以抽出时间写写自己的东西,而且好像这样学生还不容易出现厌学情绪。”

一时,大家议论纷纷,经久不息。一直讨论许久,只是暂无结果,只能后面再商议。

黄琬接着开问:“进儿,还有吗”

我接着把第4个问题抛出:“我们学院,要教些什么?既然办了学院,我们是不是应该多开几门课程?不能光学个六经吧!”

众人又是一阵议论纷纷,有的赞成,有的反对。最终也无法确定?

黄琬反问:“那你说要开那些课程,问题是我们也没那么多先生啊!”

众人纷纷点头。

我清了清嗓子,说:“我们不但要开没六经,六艺也要开起来,甚至兵法。同时可以选定一些特殊日子请一些名家来开大课,讲一些六经和六艺都没有的名家典籍,如荀家的《荀子》、《黄石公三略》、“父子并世治汉律”的杜延年和父亲杜周所著的“小杜律”等等。”

这样一是扩大我们学院的名声和影响力;二是可以让更多人加入我们学院学习或教学。这样诸位先生的名字也随之传得更远,我估计甚至有可能会被载入史册。

诸位先生,你们不是考虑先生不够吗?你们完全可以把自己亲朋好友纷纷邀请过来,与你们共享这份盛绩。

到时候诸位先生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是官府,还是世家大族、士绅豪族、富商巨贾都得把诸位先生俸为座上宾。

我这一顶接一顶的高帽子递过去之后,这谁能顶得住。众人纷纷喜笑颜开,连称这个可以有,十分高兴。

黄琬也无语了,一开始以为就是办个扩大版的族学,现在呢?按照我的计划搞下去,都快可以跟太学媲美了,这就有点压力山大了。

黄琬看众人这兴奋的表情,想哭的心情都有了,好家伙这是要往死里整的节奏。而且还不能反驳,还得支持。如果反驳的话估计这几个人可能都要跟他绝交了。

得赶紧找个借口,先回去跟瑞公商量一下,看看怎么整?黄琬想了想。

看了看天色,连忙喊:“这天怎么过得这么快呢?天马上都快黑了,我们先回去吃晚饭,明天再接着议。”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肚子都已饿得咕咕叫了。

他顺便又问了一下负责记录的是否记都记录好?负责记录的来家人把记录递给黄琬,他稍微看了下,才收起来也没多说什么!就带众人前往爷爷大厅里吃晚饭。

中午众人议的正高兴,午饭是在族学这里隨便吃了点,这兴至来了议了一整天都没什么感觉?众人都还处于兴奋期。

走时还不忘讨论自己要教什么好?到时候让自己那个亲朋好友过来等等。

到了客厅,爷爷他们早就回来了,正陪着刘璋他奶奶说话。

看众人兴高采烈的走了进来,他也是惊奇不已,众人纷纷行礼称呼之后,纷纷落坐。爷爷看向黄琬,黄琬随即把今天探讨的记录递给爷爷看。

爷爷看后也惊讶不已:“子琰,这规模会不会有点太大了。这上面会允许吗?”

黄琬也深深吐了口气说:“这,我觉得吧!上面对办私塾是持支持的态度,但这规模就不好说了,我记得康成公郑玄以前讲学的时候好像有一次超过千众,也没听说有什么不对?

这事到时候先跟太守大人商量一下,看他什么意见?”

爷爷也只能皱着眉头无奈的说:“也只能如此了,如果不同意?我们就缩小点规模吧!”

此时边上的刘璋也在绘声绘色的给他奶奶讲述我讲的那些办学理念和方法。尤其是学院名称,豫章《正大光明学院》,那个解释更是让大家十分认同。

众人听刘璋说完后,刘璋奶奶和黄琬都十分不解问我:“为什么会选择大张旗鼓?这不是授人以柄吗?”众人都纷纷看着坐在一旁的我。

我只能无奈的说:“祖奶奶,子琰爷爷,不是我们想低调行事就行,我们只有大张旗鼓,这样某些人和事,才不敢找们。

如果我们小打小闹可能更会让一些人有恃无恐,如果我们规模大了,有些人和事,想找我们麻烦就得考虑考虑影响,而且形势也不允许我们低调。”

众人也是恍然大悟,但又深深的感觉我后面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出来!

爷爷和黄琬都还在沉思中。

刘璋奶奶也听出了我的弦外之音问:“进儿,你说的这个形势不充许是几个意思?”

我笑了笑:“祖奶奶,你想过没有,子琰爷爷在士林中的名声;还有许先生,他可是“月旦评”的开创者之一。如今我还让爷爷放出风声我们家族学要开办成联合学院了,你想想,明天上门拜访的人会有多少?可能到时候我们家的门槛都会被踏破。”

众人纷纷笑呵呵的点了点头说:“有可能!”

刘璋奶奶一脸怀疑的问:“巩怕还不止如此吧!”

人家都说人老精,想糊弄这个老太太还真不容易。

我也不隐瞒:“祖奶奶,还是你厉害,我确实还有一层意思在里头。

我让子琰爷爷把这件事往大里办,学院相当于子琰爷爷一手筹办起来的。到时候一个博士祭酒的职位不过份吧!那时影响力肯定小不了。

这消息传到朝堂甚至皇上那里,到时候皇上就要担心了?子琰爷爷影响力这么大吗?他能放心吗?肯定想着怎么把子琰爷爷叫回去替他办事,到时候子琰爷爷官复原职或更进一步都有可能。”

其实我还有几句话没说,这不是还有个亲戚宗正大人刘焉在朝堂、在皇上身边吗?还有世叔杨赐,他现在可是司空。到时候皇上问起来?那不是顺手的事情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