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类诞生以来常有三问,我是谁?自何处来?往何处去?这三个问题与人类相随相伴,至今也无人能够回答。欲寻求问题的答案,唯有追根溯源。
世人常言上下五千年,然华夏历史何止区区五千载。
寻源之路漫漫,求道之心悠悠。现代之前为近代,近代之前为古代,史书所载先秦之时有夏商周三代,三代之前曰上古、上古之前曰太古、太古之前曰亘古、亘古之前曰洪荒。
洪荒之时,本无一物,皆为虚无。虚空之中唯有一海,其大无际,所流似水非水,乃虚无之海,曰昆仑。海中有一山,非岩非土,高无止尽,乃虚无化实之山,无始无终,故名曰不周。
是以,有与无,虚与实化为昆仑海与不周山,在有无之间存在了不知几许岁月。
直到一日,不周山顶峰在吸收了有与无精华后,化生一卵,此卵又在无尽时空中不断吸取有无之力,孕育化生,从中诞生一个巨人。
巨人破卵而出的那一刻,发出一声吼叫将,虚无与实质分化而开,四方、天地、时间由这一刻而开始存在,史称盘古开天地。
后不知何原因,其身躯化为世间天地间万物,其魂魄按阴阳一分为二,阳者称伏羲,阴者为女娲,是为万灵之祖。
伏羲女娲相处日久,互生情愫,后结合育有一子取名烈山燧人,史称神农氏或燧人氏。
神农之母女娲,见其孤独,欲为其寻找伙伴,然她和伏羲的先天孕育之气都已为生神农而用尽,无力再孕育一个胎儿。
随即她便化土成形,注入灵力,是以人类诞生,史称女娲造人。此后见天地有序,万物有常,神农与泥土所化之人也开始繁衍后代,形成种群。
女娲心中已无遗憾,遂与伏羲商议共同神归八荒,但不知为何心中对天地万物之生存仍存一丝隐忧,两人决定各自留下宝物给神农以防万一。
伏羲遂将毕生绝学汇成河图洛书,将其与感应万千生灵而创的伏羲八卦一同赠与神农,而女娲则将继承自盘古洪荒初开时的记忆对神农口口相传,鉴于盘古以昆仑海为父,以不周山为母,故命为《山海经》。
待一切准备妥当,两位华夏主神再无遗憾,携手神游洪荒。
但是他们没发现的是,在当年女娲造人之时,由于一阵风刮过将沙石吹入眼中,她在用手揉搓时,有一个泥人因此揉捏的力度发生变化,双腿被捏到了一起,形成了蛇尾。
女娲见此觉得这种形象也颇有特点,并未去修正,便注入灵力,由此史上第一个人面蛇身的生灵诞生了!而这个生物的面目也因为揉捏力度的变化,并在泥土中不小心掺进杂质,导致他的相貌不同于华夏族的黑发黑眼,而是金发碧眼,整个五官上最显著的就是一个巨大的鹰钩鼻。
而正是女娲这个无心的作品,开启了一切故事的源头,甚至改变了后世华夏和整个现世世界的历史,其影响直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