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到了11月初了,估摸着还有十来天就要下雪,等下了第一场雪,地还没冻上,但等那雪花一画,大地就要冻上了。
不过三日,大家就将我家起好了地基。
我和哥哥们在里正和同村人的提醒下也趁此赶紧上山捡柴火。
按照我给图纸,加上厨房和盥洗室应该是有8间房子盘着炕,2间房子垒了火墙。在这里炕上可以睡觉,或窝在被窝里聊天;而火墙则是为了吃饭和洗澡时不冷。这里到了冬天以后,洗澡不像南方人那般勤,因为频繁洗澡会让本就干燥的皮肤疯狂起皮掉皮!就像蜕皮一样。
但由于为了方便以后,还是专门设立了一间小小的盥洗室,不常用但却十分需要!
大概将前院那间近200平的仓库堆满木柴就差不多够用一整个冬天了。
我以为是玩笑话,但里正很认真的又嘱咐了我们一遍,切不可偷懒!说是现在山上的枯木遍地都是,勤快点,猫冬之前是可以做到的。而柴火不够是会冻死人的!等到地冻上之后,村里每天都会安排村民挨家挨户询问情况,以便有需要的时候能够马上的到帮助。所以,山山村不像其他两个村,是从来都没有冻死过人的,这也是杨里正的优秀业绩。
没法,我只好和哥哥们带领着家里的所有小子和大一些的女孩子,一遍一遍往山上跑,来回运柴火,哥哥们带着孩子捡柴火,我则是将柴火用马车从山脚下运到还没完工的房子附近。
时不时的再上山一趟将看见的木柴都收进空间,等去屋子跟前卸柴火的时候再偷偷运出来一些;甚至等大家都各回各家时,我再大量的从空间拿出来,这样也省的把全家老小累坏。
终于,在房子全部建好的时候,里正看到我们收集的木柴有“小山堆”那么高时,才松了口,大伙又帮我们将柴火运进仓库,一一码好。
李山大哥教着我们如何将炕和火墙烘干,又教我们如何烧能保暖最久还剩木柴。
连活了大半辈子的爹娘听了都不由得对李山连连夸赞。
最后我们转着新家,最后检查一遍还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整个三进三出的院子的朝向是坐北朝南,大门在偏右一些的位置,大门的左右两边是两个倒座房,暂时也被我当做了仓库,左边稍大一些的仓库里面满满对着柴火,而大门右边的仓库暂时空着另作打算。
进了大门,一个过道将第一进院子分成了三块,右手边是个亭子模样,左边正中间的位置是前院,再往左便是会客厅,倒是有客人来,便可在这里见面,也不会打扰到家里其他人。
从前院的正中间的大门进去就是内院,整个内院大概有60个平方的面积。
前院进去就是第二进院子,直对着的是正房,是爹娘的房子,分成了前后两部分,前面是堂屋,家里促进感情拉家常就在这里;而左边的西耳房分成了2间,一间是我带着蔓蔓,而另一间是家里三个小子的;东耳房也是分成了2间:修琴、唯好一间;修婷一间;
西厢房是大哥一房,大哥大嫂一间、唯芳和唯芸的年龄相差过大,所以一人安排了一间,但是由于现在唯芳还小,就在大嫂房子睡着。
西厢房和西耳房中间则是盥洗室。
东厢房则是二哥一房的,二哥二嫂一间,钦哥儿、唯江一间、唯英一间。
东厢房和东耳房中间则是厨房,厨房很大,因为冬天太冷,饭端到堂屋的路上都会冷个大半,所以干脆就在厨房隔出了一间餐厅,大家都在餐厅吃饭。
从前院到正房的一圈门口都有一条宽约莫2米的走廊围着,顶上也是有青砖码起作为遮挡物,并不是露天的,所以即使冬天下了雪,想要从东厢房去西厢房身上也不会落雪,风吹不着、日晒不着、雨也淋不着。
大家惊奇的这摸摸,那摸摸,一想到这就是自己的家,甚至还有自己的卧室,都高兴的脚步越发轻盈。
而从东耳房旁边的过道再向后走去,则是后院,后院有着几间后照房,暂时空着,等家里小子到了结婚的年纪,二进的屋子腾一腾,让家里未出阁的女孩子住进第三进院子里,最为隐蔽也最为安全,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就是说的闺阁女子住的最后一近。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现在孩子们都还小,可以在二进里挤着,能住下,大家伙也都热闹。
这边的卧室里没没办法向南方那样有很多制作精美的架子床,北方这边因为要盘炕,所以人就睡在炕上,但我家在炕的两边用镂空的木制雕刻做了一个框,看起来就像是南方的架子床一样,看起来丝毫不磕碜,甚至有一点朴实的稳重感。衣架、屏风、梳妆台一样不少。
爹爹说来年天气暖的时候,给家里女娃一人打一个柜子,专门用来放衣服!
娘骂着爹有几个钱不知自己姓甚名谁,像个烧包,这个烧包是娘跟村里女人新学的骂人的词儿。
新家就这样在半个月之内在山山村建好了。
爹娘说要请全村人吃饭,为了感谢村里人的无私相助和热情和善。
里正嗔怪了一眼教训着爹娘:“咱们村全村人满打满算将近600人!你是要我们把你们吃穷吗!刚来就请全村人吃饭!不像话!你就请那些帮了忙地汉子吃点家常便饭就可以了!没人会说闲话!想请全村人吃饭,那就快给家里小子说亲!”
我们都知道里正这时在给我们省钱,不想我们家这么破费,本来这个院子就花了将近150两银子,再请全村人吃饭,我家或是有这么好,那不得十几两银子又要花出去吗。
新家宴上,尽管说了大家有空都尽量来,但家家户户都很识礼地只派了一个代表来参加,不过是来了近100人罢了,基本上都有人包了几个铜板的礼钱和鸡蛋红糖之类的吃食。
我们也尽我们的能力,拿出来了最好的吃食。
爹宰了两头羊,跟着本地的人学习了正宗的烤羊肉串,炖了羊骨头汤;
娘割了两头猪的五花肉,烧了满满两锅东坡肉,约莫着100g一块的正方形肉块,带着点甜味儿,肥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瘦肉瘦而不柴,火候刚刚好。
大家都强烈要求再吃一次黄焖鸡,于是哥哥们又杀了十几只鸡,一桌放了一盆黄焖鸡拌饭吃。
酸辣土豆丝、耗油生菜、油炸青菜、醋溜包包菜、拔丝红薯等一些素材也充充数,最后再上一道香辣鲫鱼,凑够了十菜一汤。
大家吃得满嘴流油,满口喷香,桌子上吃的干干净净,让娘一度怀疑是不是不够吃,没成想大家却说。
“够啦!婶子!我早吃饱了,实在馋,忍不住吃完!”
“对啊!姜家老嫂子,你们家烧饭也太香了!改天教教我啊!”
终于,我们在山山村,就算是正式定居安定下来了。
一下摆脱了逃荒之苦,迎来了新家之喜。
第一个夜晚,睡得无比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