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我带着女同学一起流浪的日子 > 第14章 道长的身世

第14章 道长的身世

一大早我就睡醒了,想到宋香不方便穿裤子,赶紧穿好衣服来到宋香房门前,轻轻敲了两下门。

“谁呀?”宋香问道。

“是我,你起床没有?”我说道。

“还没有,你进来吧。”宋香回道。

我推开门,看见宋香仍躺在被窝里,我走到床前,对宋香说道:“我想你脚踝伤了不好穿裤子,特地过来帮你的。你等会把脚从被窝里伸出来,我帮你穿到膝盖处,后续工作自己完成。”

“好的。”宋香回道。

我从宋香书包里拿出一条干净的裤子,走到床边,叫宋香把脚从被窝里伸出来。宋香拉了拉被子,顺了一下身位,把两只脚从被窝里伸了出来,清晨艳丽的阳光从窗外投射到床沿,宋香雪白的脚、小腿在晨光中煜煜生辉,我感觉有些目眩,手里拿着裤子竟忘了给她穿。

“呆啦,快帮我穿裤子啊!”宋香娇啧道。

我赶紧把裤子捏成饼状,让宋香的左脚先从裤腿中伸出来,再用右手轻轻抬起她的右小腿,右手触摸到宋香的肌肤时,竟颤抖了一下,我用左手轻轻将裤腿从宋香右脚背往上套,再把她右脚轻轻地放在床上,把裤腰拉到膝盖处。

“尊敬的大小姐,我的工作完成了,余下的工作由你自己完成。”我对宋香说道。又从书包里找了件干净衣服放到床边,转身走出宋香的房间,把门关上。

过了几分钟,我问宋香衣服穿好没有,她说穿好了,于是走进去,帮她左脚穿上鞋,把道长给的竹拐杖给她,扶着宋香来到昨晚吃饭的房间。原来,这是个客厅。

我把宋香扶到昨晚坐的椅子上,转身向厨房走去。

道长早已起床,早饭都已烧好了。看见我走过来,道长说粥烧好了,叫我端水去给宋香洗脸,然后吃早饭。

原来厨房外有个水池,我从水池里舀了半盆水,拿着毛巾,端水去客厅。

我把毛巾从水盆里捞出来挤了一下,递给宋香。等宋香洗好后,我也洗了把脸,把洗脸水端到屋外的水沟倒掉。

来到厨房,道长拿碗筷,我端着一锅粥回到客厅。把宋香扶到桌旁的凳子上,道长舀了三碗粥,叫我们趁热喝。

我不知道这粥是用什么做的,只觉得味道还不错。喝完粥,道长又拿来那瓶药水给宋香右脚踝处擦,我端着锅碗去厨房洗。

收拾好了,我回到客厅,道长已给宋香擦好药水,我问宋香好些了没有,宋香说感觉好多了,看来道长的药很管用。

宋香招手让我过去,我走过去,宋香附在我耳边轻声说她想上厕所。我问道长厕所在哪里,道长说在我们昨晚睡觉的房间最边上那间就是,并告诉我们厕所有厕纸。

我扶着宋香往厕所走去,走到厕所门口,宋香叫我去把她书包拿来,我也不知道她上厕所为什么要书包,也不想多问,只好从命。

我把书包拿过来递给宋香,就蹲在厕所外面等候。过了一阵子,宋香从厕所出来了,她叫我扶她去厨房后面的水池边洗个手。洗好手,又把宋香扶回到客厅,我也想去上厕所。

从厕所回来,我先去厨房外水池边洗了手,再回到客厅,道长坐在宋香旁边的一张椅子上看书,宋香也在看书,估计是向道长借的。

“道长,我想去道观外面转一圈。”我对道长说道。

“去吧。”道长回道。

我先走到道观后面,道观后面是整块的岩石,感觉整个道观都是建在这块巨大的岩石上。最南边是厨房,厨房外有一个小水池,水池的角落里有个狗窝,昨晚跟着道长救我们的大黄狗睡在里面,真想走过去向大黄说声“谢谢”,又有些怕它咬我,不敢靠得太近。北边有一个小山包,长着一片松树。往西望,是无尽的山野,山野里白雾萦绕,小溪和农舍若隐若现,恍若仙境。

我又绕行到道观前面,道观前面有一个石坝,面积还不小,向东望去,能隐约看到昨晚宋香摔跤的那个山脊,远处是高高的群峰,太阳已从山那边爬上来,万丈阳光,普照着眼前的山河。

回转身,才发现道观的所有建筑呈一个半圆弧形,古朴的道观在明丽的朝阳下显得静谧而庄严。走近道观,木质的墙上好多地方的油漆都已斑驳,说明道观已多年未修葺了。

我回到客厅,道长和宋香仍在看书。我坐到道长旁边的凳子上,轻声问道长:“道长,您这儿风景好漂亮啊,真像神仙住的地方!”我停顿了一下,又说道:“不过,我有个疑问?”

“什么疑问?”道长问道。

“您这道观规模挺大的,这么多房子,但好像就您一个人住,这道观真是只有您一个人吗?”我问道。

道长呵呵一笑,回道:“现在是我一个人住,以前可不是,当年有十几个道士呐!”

道长向我们讲述起道观的兴衰和自己的身世。

道长俗姓姓刘,老家就在离这里一百多里地的一个小山村。道长小时家贫,父亲早逝,母亲带着他和弟弟艰难度日。

由于家贫,道长母亲没钱送他去上学,道长只能在家里跟着母亲干农活。后来,离家不远的一个学堂差一个食堂打杂的伙计。道长从小聪明又勤快,去学堂食堂打杂至少还有饭吃。

于是道长母亲把他送到了学堂,道长干活很麻利又听话,师傅们都很喜欢他,没活干的时候,道长就跑到教室窗户外听老师讲课,几年下来,道长也认识了不少字,学到了不少知识。

后来有一天,他弟弟生病了,家里又没钱去给他弟弟看病,更可怜的是,家里也没有什么吃的了,看着病中忍着饥饿的弟弟,道长心如刀绞。

有一天傍晚,放学了,老师们也吃好晚饭回家了,学校里几乎没什么人,道长在打扫食堂卫生的时候,看到锅里还有好几个雪白的馒头,可能是那天有老师没吃晚饭就回家了,馒头多出来没人吃。

望着雪白的馒头,道长马上想到病中饥饿的弟弟和母亲,反正这是今天多出来的馒头,也没有人要吃了,能不能拿回去给弟弟和母亲吃呢?

道长犹豫了很久,最终决定把馒头装进布袋里拿回去给弟弟和母亲吃。

第二天,食堂的大师傅发现昨天剩下的馒头不见了,问是谁拿的。道长也不抵赖,承认是自己拿的,拿给病中的弟弟和母亲吃了。

食堂的伙计大都比较同情道长,也就不想张扬出去。然而,还是不知是谁泄了密,学堂领导最终还是知道了。

道长被学堂开除了。

那是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村里经常征兵。大家都知道征兵出去是九死一生,没有谁主动想去,保长经常强制征兵。

村里的保长听说道长因为偷拿学堂的馒头被开除回家,觉得机会来了,就来到道长家。告诉道长母亲,如果道长去当兵这个偷窃的罪名就可抹去,还给她家送几斗粮食,如果不去,这个偷窃的罪名永远会记在道长头上。

道长母亲很犹豫,那时道长才十六岁,还不到正规服兵役的年龄。但道长想到去当兵了不但能洗刷罪名,还能给母亲和弟弟挣点粮食,就答应保长去当兵。

来到部队,道长本来就身子弱,年龄又小,根本不像一个要上战场拼杀的战士,好在,他的班长是个好人,特别同情关照他。

后来有一次行军路上,班长悄悄地对道长说,战事凶险,道长这样的小孩子去打啥子仗啊,叫道长悄悄逃走。黑夜里,在班长的掩护下,道长逃出了兵营。

逃出兵营,回家是不可能的,道长就想到只有出家是唯一的出路。于是,道长跑到一座山上,找到一个道观出了家。

几经转折,道长来到现在这个道观,当时道观人很多,很兴旺。道长因为勤快,又有好厨艺,加之修道长进很快,深得师父喜爱。

解放后,由于时代变了,不少师兄弟都陆续下山还俗了,最后只剩下道长师徒两人。十年前,道长的师父仙逝了,这偌大的道观,就只剩道长一人了。

近些年,国家的宗教政策更宽松,人们的思想也多元化,不时有居士上山来跟道长谈经论道,也顺便给道长送点生活用品,道长的生活也不像以前那样艰苦了。

听完道长的讲述,我和宋香沉默了很久,被道长曲折清寒的身世深深感动,更佩服道长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和坚持。

“按您说的大致推算的话,您应该80以上高寿了吧,可是您看起来只有60岁的样子。”我想找个问道活跃一下气氛,向道长问道。

道长微微一笑,回道:“不错,我已经82岁了。看起来比较年轻,大概是我已看破红尘,心无挂念吧。”

“道长,那个保长最后到底有没有给您母亲几斗粮食啊?”宋香还沉浸在道长刚才讲的故事里,问道。

“你们猜猜吧!”道长微笑着回道。

“可能给了吧。”宋香有些不肯定的说道。

“你认为呢?小伙子。”道长没有给出答案,而是问向我。

“没有!”我比较肯定的回答。

“呵呵,还是小伙子对世道有所了解,小丫头太纯真了!”道长笑着说道。

“时间不早了,你们都饿了吧,我该去准备午饭了。”道长说道。

道长说完,站起来向厨房走去,我向宋香作了一个手势,也跟着道长去厨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